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区域电影之形成

副标题:无

作   者:龚艳著

分类号:

ISBN:978710603675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艺术理论研究丛书·漂移改写与再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区域电影之形成》是作者龚艳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之上经过修订而成的一部电影史论结合的学术专著。由于作者对这一选题的情有独钟,使得论著的选题及考察的角度都有其独特性,介于断代与专题的交叉研究。尽管属于中层研究范畴,但仍可以说是一个可能产生学术思想增长点的研究角度。作者将对某一特殊时段,即从对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50年代初的中国电影格局的演变研究放到冷战时期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考察,进而提出,中国电影版图在这一阶段逐渐分化为三个重要的区域:上海、香港和台湾。而此后,即在随后的“十七年”时期,中国内地电影业又在此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上海”、“北京”、“长春”三个重要的电影中心。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艺术理论研究丛书·漂移改写与再造: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区域电影之形成》中具有独创性地提出了中国电影发展格局的“两次分化”的概念,从而较好地对冷战初期中国电影版图的区域性与差异性进行了概括。通过对电影人员、资源、企业、体制等因素的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描述了中国电影在冷战初期的形态特征,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电影的形态差异和艺术特质,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点。正如论文标题中的三个关键词:“漂移”、“改写”、“再造”所标明的那样,对这一特殊时期中国电影语言的裂变和分化过程进行了生动的极具凝聚力的概括。

目录

第一章 绪论——语境与问题的突现
一、遭遇历史
二、归来与重建:商业片的复苏
三、从对话到改写

第二章 漂移——城市与战后写作
第一节 战争城市人
一、“附逆”与“重庆人”
二、官商共营与电影复兴
三、双城故事:朱石麟、刘琼、李丽华、舒适
第二节 战后写作
一、“忠诚”与“背叛”:《一江春水向东流》、《腐蚀》、《丽人行》
二、1946年的白杨
三、屠光启
四、好莱坞与战后本土化写作:《相思债》及其类型
第三节 分叉路与浮桥
一、归来的袁牧之
二、海上花:台湾与香港

第三章 改写——革命叙事与影像修辞学
第一节 对话:时代的罗盘
一、1949年的八大民营厂
二、1951:“整风”运动与电影界的“何去何从”
第二节 主题与改写问题
一、类型的修剪与改写:以反特片为例
二、改造:身体与思想
第三节 推手:两性关系中的革命话语权
一、男性角色与意识形态话语改写:以赵丹四部影片为例
二、表演“新”中国与两性问题
三、剥茧而出:女性与革命叙事

第四章 再造——阶级、所有制与视觉政治
第一节 公私之变
一、身份与正名
二、大历史与小历史:“上影”三人
第二节 重塑:意识形态与民族性
一、对照记:苏联电影之影响
二、民族性表达:戏曲电影里的庇护与建构
第三节 家国话语和新主流文化的建立
一、国营电影厂与区域电影文化确立
二、上海电影传统与中国电影

第五章 结语——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一、大分化之地域电影之形成:上海、香港、台湾
二、小分化之重建与“十七年”电影基调的形成——北京、长春、上海
三、结语

附录
致谢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区域电影之形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