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宋明理学》讲了宋明理学历来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各种专题性的研究以及通论性的撰述,甚是繁富。一般来说,学术的研究犹如科学的进步,后人站在前人的肩上,不论材料的考订,还是名理的辨析,当是一代胜过一代。然而,不同学科的研究自有其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域之学术挟船坚炮利之势,很快占据了中国近现代思想及学术的中心。其中对自然与社会的研究,得名之为科学,不过是对异域学术之复制,至多只是异域之“普遍真理”与吾国之“具体实际”各种形式的结合而已,几无创造可言。至于吾国固有“文以载道”之学,则裂而为三,日哲学,日历史,日中文。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斯道既隳,斯文遂以扫地,而斯文斯道之学沦为俗学,唯逢迎时尚、牵引异学是务。至若宋明义理之学,则以异学之范畴加乎其上,离析支解,排比罗列,无所不用其极,遂有唯物论与唯心论之分、本体论与认识论之别。近百余年间,多少学者皓首其间,而于事理之实际,渐行渐远矣。今之治宋明理学者大致若是。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理学之开山:周濂溪之太极图与诚的思想
第一节 太极性命之说
第二节 无欲诚身之功夫
第二章 张横渠:天人互贯。诚明交进
第一节 太和所谓道:天道与性命之贯通
第二节 知礼成性与大心穷理:诚明交进之功夫
第三节 《西铭》及其在道学谱系中的意义
第三章 程明道:本体即功夫。功夫即本体
第一节 天道与天理
第二节 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
第三节 仁与识仁
第四节 定性与定心
第四章 程伊川: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第一节 性即理
第二节 闲邪存诚,居敬集义
第三节 格物穷理,进学致知
第四节 洛学之传承与分化
第五章 明道之继述:湖湘学术之察识与涵养
第一节 感物而动与感物而通
第二节 仁爱之辨
第三节 性善与性无善恶
第四节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第五节 察识与涵养
第六节 南轩学术及其对五峰之批评
第六章 伊川之阐扬(上):朱子之学术交往及其思想演变
第一节 早年学术
第二节 中和旧说
第三节 中和新说
第四节 义利王霸之争
第五节 太极无极之辩
第六节 道学与庆元党禁
第七节 存天理,灭人欲
第七章 伊川之阐扬(下):朱子主敬致知之学说
第一节 功夫与效验
第二节 未发与已发
第三节 主敬与致知
第四节 格物与至善
第五节 心统性情
第六节 理气与道器
第七节 理一分殊
第八章 别子为宗:陆象山之心学与对朱子之反动
第一节 心即理
第二节 发明本心
第三节 明理与存心
第四节 朱陆异同
第九章 象山正传:阳明致良知之学
第一节 善与至善
第二节 知与行
第三节 良知与致良知
第四节 涵养与省察
第五节 上达与下学
第六节 新民与亲民
第一章 理学之开山:周濂溪之太极图与诚的思想
第一节 太极性命之说
第二节 无欲诚身之功夫
第二章 张横渠:天人互贯。诚明交进
第一节 太和所谓道:天道与性命之贯通
第二节 知礼成性与大心穷理:诚明交进之功夫
第三节 《西铭》及其在道学谱系中的意义
第三章 程明道:本体即功夫。功夫即本体
第一节 天道与天理
第二节 生之谓性与天命之谓性
第三节 仁与识仁
第四节 定性与定心
第四章 程伊川:涵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
第一节 性即理
第二节 闲邪存诚,居敬集义
第三节 格物穷理,进学致知
第四节 洛学之传承与分化
第五章 明道之继述:湖湘学术之察识与涵养
第一节 感物而动与感物而通
第二节 仁爱之辨
第三节 性善与性无善恶
第四节 天理人欲同体异用
第五节 察识与涵养
第六节 南轩学术及其对五峰之批评
第六章 伊川之阐扬(上):朱子之学术交往及其思想演变
第一节 早年学术
第二节 中和旧说
第三节 中和新说
第四节 义利王霸之争
第五节 太极无极之辩
第六节 道学与庆元党禁
第七节 存天理,灭人欲
第七章 伊川之阐扬(下):朱子主敬致知之学说
第一节 功夫与效验
第二节 未发与已发
第三节 主敬与致知
第四节 格物与至善
第五节 心统性情
第六节 理气与道器
第七节 理一分殊
第八章 别子为宗:陆象山之心学与对朱子之反动
第一节 心即理
第二节 发明本心
第三节 明理与存心
第四节 朱陆异同
第九章 象山正传:阳明致良知之学
第一节 善与至善
第二节 知与行
第三节 良知与致良知
第四节 涵养与省察
第五节 上达与下学
第六节 新民与亲民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中心组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