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要学会广播电视采访与写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要了解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演变。了解广播电视媒介自身的优势。
其次,要学习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共性规律。学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基本规则。
最后,再深入研究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的个性特点。从中找到不同的规则、方法、技巧。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下篇讲述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学习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最好途径是走出去采访。提起笔写作。美国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认为。学习报道的最好方法就是走出去报道新闻。学习写作的最好方法就是写作。这里没有什么特别新奇和深奥的东西。
不过,仅在实践中摸索。可能学习的进度要慢一些。也可能会走一些弯路。本书可以帮助你少走一些弯路。并提供一些基本法则方面的东西,帮助你打下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更多>>
目录
目录
上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第一章 新闻采访活动的由来与发展
一、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
1. 近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2. 现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3.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
二、 广播采访的兴起
1. 艰难的起步
2. 黄金时代
3. 竞争与探索
三、 电视采访的拓展
1. 划时代的突破
2. 根本性的变革
3. 创造性的开拓
第二章 广播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
一、 采访活动的共性特征
1. 采访使命
2. 采访视野
3. 采访认知
4. 采访目的
5. 采访方法
6. 采访时效
7. 采访任务
8. 采访工序
二、 广播采访的个性特点
1. 迅捷、快速 时效第一
2. 采访报道同步化
3. 采访播报并重
三、 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
1. 现代的采集手段
2. 独有的采访形式
3. 形象的画面报道
4. 特定的思维方式
5. 综合的表现因素
6. 特殊的工作方式
7. 复杂的工作环节
8. “投入”与“产出”的流程
第三章 采访策划
一、 题材选择
1. 明确报道思想
2. 确定采访意图
二、 信息集合
1. 获取采访线索
2. 追踪社会信息
三、 价值取向
1. 观念与尺度
2. 判断与选择
四、 确认选题
1. 对主题的思考
2. 对角度的选择
3. 对形式的考虑
第四章 采访准备
一、 全面准备
1. 理论准备
2. 政策准备
3. 情况准备
4. 知识准备
5. 心理准备
6. 事务准备
二、 确定重点
1. 重点范围
2. 重点对象
3. 声音选择
4. 主要画面
三、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的目的与作用
2. 背景研究的基本环节
四、 设计问题
1. 通用原则
2. 辅助公式
3. 总体设计
五、 拟订方案
1. 前期采访方案
2. 具体采制方案
第五章 采访的基本方法
一、 访问
1. 访问的特点
2. 访问的步骤
3. 提问的技巧
4. 采访的对象
二、 观察
1. 观察采访的形态
2. 怎样进行观察采访
3. 观察采访的范围
三、 采访方法的实际应用
1. 一般性采访
2. 敏感性采访
第六章 采访方式与手段
一、 采访的具体方式
1. 等候采访
2. 跟踪采访
3. 即席采访
4. 同步采访
5. 体验采访
6. 调查采访
7. 匿名采访
8. 书面采访
9. 预约采访
10. 联合采访
11. 电子邮件采访
二、 采访的技术手段
1. 电话采访
2. 话筒采访
3. 录音采访
4. 航空采访
5. 磁带采访
6. 演播室采访
7. 现场切换采访
8. 摄录一体采访
9. 卫星电视采访
第七章 人物专访
一、 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1. 不同人物的专访
2. 不同题目的专访
二、 专访的形式与要求
1. 广播专访的要求
2. 电视专访的要求
三、 创造性专访的要领
1. 主动、积极、创造
2. 技巧、对策、思路
3. 多维性思维
4. 观众的“向导”
第八章 现场快速采访
一、 普通人物的快速采访
1. 即席简短的问答
2. 速度体现的优势
3. 不可避免的问题
4. 灵活的插入方式
5. 公众意见展示的窗口
6. 生动、逼真的话语方式
二、 高端人物的快速采访
1. 高端采访的作用及意义
2. 把握采访机会
3. 现场快速反应
4. 灵活巧妙提问
5. 其他相关要领
第九章 调查采访与报道
一、 调查采访报道的特点
1. 调查采访报道的起源
2. 调查采访报道的特点
二、 《60分钟》节目的开拓
1. 立意创新,突破旧形式
2. 大胆实践,开拓新领域
3. 观众最后求助的“法庭”
4. 调查记者的责任心
三、 《新闻调查》节目的突破
1. 注重调查过程
2. 展示记者调查行为
3. 调查路径围绕悬念展开
4. 质疑精神
5. 平衡意识
6. 平等视角
7. 客观态度
四、 《新闻调查》选题构成案例
1. 1996年:选题方向不明晰
2. 1997年:强调选题的“可调查性”
3. 1998年:选题的“可调查性”进一步加强
4. 2000年:关注人本成为选题的支撑点
5. 2001年以后:选题理念的成熟
第十章 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
一、 职业道德
1. 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
2. 职业道德的体现形式
3. 培养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
4. 正确认识记者的社会地位
二、 素质构成
1. 政治素质
2. 精神素质
3. 业务素质
三、 记者职业素养案例分析
1. 专业化的报道水准
2. 富有正义感和良知
3. 顽强的精神与意志
下篇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第一章 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一、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 新闻真实性包括哪些内容
3. 新闻失实的原因
二、 注重用事实说话
1.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
2.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3. 怎样用事实说话
4. 用事实说话要注意的问题
三、 客观公正 迅速及时
1. 客观公正
2. 迅速及时
四、 新鲜生动 简洁明快
1. 新鲜生动
2. 简洁明快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个性特点
一、 广播新闻写作的特点
1. 口语化
2. 简明扼要
3. 快捷迅速
4. 写作中的编辑意识
二、 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
1. 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为眼睛而写
3. 为耳朵而写
第三章 新闻的类别、结构和语言
一、 新闻的类别划分
1. 从时间上分类
2. 从写作特点上分类
3. 从报道领域上分类
4. 西方新闻的分类
二、 新闻的结构形式
1. 倒金字塔式结构
2. 金字塔结构
3. 平行结构
4. 悬念结构
三、 一般新闻结构的布局安排
1. 新闻导语
2. 新闻的主体
3. 新闻的结尾
4. 新闻背景
四、 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特殊性
1. 导语及新闻要素的安排
2. 结构与时态
五、 新闻的语言
1. 一般新闻语言的要求
2.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殊要求
3. 文字新闻语言同电子新闻语言的异同
六、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分析
1. 重要信息选择与导语写作
2. 导语的修饰语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一、 写作的衡量尺度
1. “4个C”的衡量标准
2. 节目预告的写作
3. 新闻提要的写作
4. 编前编后语的写作
5. 串联词、结束语的写作
6. 新闻标题的写作
二、 电视写作的特殊技巧
1. 声画对位
2. 学会“写画面”
3. 怎样“写画面”
三、 广播、电视主持人写作的特别要求
1. 写作同主持节目的关系
2. 写作能力与主持水平
3. 写作水准与节目风格
4. 主持人写作的侧重点
四、 电子新闻写作案例分析
1. 写作是看不见的艺术
2. 非正式的写作风格
3. 清晰的写作思路
4. 不要使观众费解
5. 优秀写作的评估标准
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节目构思
一、 节目构思的特点
1. 个体思维与整体节目的融合
2. 构思中的再创造
3. 构思中的经验积累
4. 构思的整体把握
二、 构思的基本过程
1. 三个基本阶段
2. 七个具体步骤
3. 独立构思与创新
三、 构思中的心理活动
1. 想象力的发挥
2. 情感、感觉、知觉、记忆能力的作用
3. 灵感的产生与激发
四、 构思中的阶段性递进
1. 时机的等待与构思的实现
2. 临阵编排的精心设计
3. 特殊状态的巧妙调节
4. 变化之中的延续构思
第六章 广播电视新闻体裁特点及写作要领
一、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1. 活动图像新闻
2. 口播新闻
3. 图片组合新闻
4. 综合新闻
5. 简明新闻
6. 新闻特写
7. 现场口头报道
8. 消息类新闻写作难度
二、 专题类新闻的写作
1. 特别报道
2. 专题新闻
3. 调查报道
4. 新闻纪录片
5. 现场直播
6. 实况转播
三、 评论类新闻的写作
1. 编后语
2. 短评
3. 述评
4. 现场评论
四、 谈话类新闻的写作
1. 人物专访
2. 现场快速采访
3. 座谈讨论
4. 辩论和演讲
5. 讲话和文字广播
五、 经典谈话新闻案例分析
1. “炉边谈话”的时代背景
2. “炉边谈话”的作用
第七章 电视解说词写作
一、 解说词的特点
1. 解说词是画面的解说
2. 解说词具有说理性
3. 解说词具有表意功能
二、 解说词的作用
1. 弥补画面的不足
2. 强化画面的秩序
3. 拓展画面的内涵
三、 解说词写作的技巧
1. 从具体到抽象
2. 数字表达与视听元素的选择
3. 强化画面中的细节
4. 解说词的相对独立性
5. 解说词顺序与画面场景的变化
6. 解说词与画面信息的理解
7. 解说词与指示性代词
8. 解说词与时态
9. 解说词与理念的表达
10. 解说词的调整与效果
四、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段落、转场及剪辑手法
1. 解说词与画面的段落
2.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转场
3. 解说词与现代画面剪接手法
五、 优秀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案例
1. 《藏北人家》解说词
2. 《小鸭子的故事》解说词
3. 《戏班》解说词
上篇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第一章 新闻采访活动的由来与发展
一、 采访活动的历史演变
1. 近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2. 现代记者的采访活动
3. 中国记者的采访活动
二、 广播采访的兴起
1. 艰难的起步
2. 黄金时代
3. 竞争与探索
三、 电视采访的拓展
1. 划时代的突破
2. 根本性的变革
3. 创造性的开拓
第二章 广播电视采访的共性与个性
一、 采访活动的共性特征
1. 采访使命
2. 采访视野
3. 采访认知
4. 采访目的
5. 采访方法
6. 采访时效
7. 采访任务
8. 采访工序
二、 广播采访的个性特点
1. 迅捷、快速 时效第一
2. 采访报道同步化
3. 采访播报并重
三、 电视采访的个性特点
1. 现代的采集手段
2. 独有的采访形式
3. 形象的画面报道
4. 特定的思维方式
5. 综合的表现因素
6. 特殊的工作方式
7. 复杂的工作环节
8. “投入”与“产出”的流程
第三章 采访策划
一、 题材选择
1. 明确报道思想
2. 确定采访意图
二、 信息集合
1. 获取采访线索
2. 追踪社会信息
三、 价值取向
1. 观念与尺度
2. 判断与选择
四、 确认选题
1. 对主题的思考
2. 对角度的选择
3. 对形式的考虑
第四章 采访准备
一、 全面准备
1. 理论准备
2. 政策准备
3. 情况准备
4. 知识准备
5. 心理准备
6. 事务准备
二、 确定重点
1. 重点范围
2. 重点对象
3. 声音选择
4. 主要画面
三、 研究背景
1. 研究背景的目的与作用
2. 背景研究的基本环节
四、 设计问题
1. 通用原则
2. 辅助公式
3. 总体设计
五、 拟订方案
1. 前期采访方案
2. 具体采制方案
第五章 采访的基本方法
一、 访问
1. 访问的特点
2. 访问的步骤
3. 提问的技巧
4. 采访的对象
二、 观察
1. 观察采访的形态
2. 怎样进行观察采访
3. 观察采访的范围
三、 采访方法的实际应用
1. 一般性采访
2. 敏感性采访
第六章 采访方式与手段
一、 采访的具体方式
1. 等候采访
2. 跟踪采访
3. 即席采访
4. 同步采访
5. 体验采访
6. 调查采访
7. 匿名采访
8. 书面采访
9. 预约采访
10. 联合采访
11. 电子邮件采访
二、 采访的技术手段
1. 电话采访
2. 话筒采访
3. 录音采访
4. 航空采访
5. 磁带采访
6. 演播室采访
7. 现场切换采访
8. 摄录一体采访
9. 卫星电视采访
第七章 人物专访
一、 专访的类型与特点
1. 不同人物的专访
2. 不同题目的专访
二、 专访的形式与要求
1. 广播专访的要求
2. 电视专访的要求
三、 创造性专访的要领
1. 主动、积极、创造
2. 技巧、对策、思路
3. 多维性思维
4. 观众的“向导”
第八章 现场快速采访
一、 普通人物的快速采访
1. 即席简短的问答
2. 速度体现的优势
3. 不可避免的问题
4. 灵活的插入方式
5. 公众意见展示的窗口
6. 生动、逼真的话语方式
二、 高端人物的快速采访
1. 高端采访的作用及意义
2. 把握采访机会
3. 现场快速反应
4. 灵活巧妙提问
5. 其他相关要领
第九章 调查采访与报道
一、 调查采访报道的特点
1. 调查采访报道的起源
2. 调查采访报道的特点
二、 《60分钟》节目的开拓
1. 立意创新,突破旧形式
2. 大胆实践,开拓新领域
3. 观众最后求助的“法庭”
4. 调查记者的责任心
三、 《新闻调查》节目的突破
1. 注重调查过程
2. 展示记者调查行为
3. 调查路径围绕悬念展开
4. 质疑精神
5. 平衡意识
6. 平等视角
7. 客观态度
四、 《新闻调查》选题构成案例
1. 1996年:选题方向不明晰
2. 1997年:强调选题的“可调查性”
3. 1998年:选题的“可调查性”进一步加强
4. 2000年:关注人本成为选题的支撑点
5. 2001年以后:选题理念的成熟
第十章 新闻记者的职业要求
一、 职业道德
1. 职业道德的内容规范
2. 职业道德的体现形式
3. 培养提高记者的职业道德
4. 正确认识记者的社会地位
二、 素质构成
1. 政治素质
2. 精神素质
3. 业务素质
三、 记者职业素养案例分析
1. 专业化的报道水准
2. 富有正义感和良知
3. 顽强的精神与意志
下篇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第一章 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则和要求
一、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2. 新闻真实性包括哪些内容
3. 新闻失实的原因
二、 注重用事实说话
1.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
2. 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3. 怎样用事实说话
4. 用事实说话要注意的问题
三、 客观公正 迅速及时
1. 客观公正
2. 迅速及时
四、 新鲜生动 简洁明快
1. 新鲜生动
2. 简洁明快
第二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的个性特点
一、 广播新闻写作的特点
1. 口语化
2. 简明扼要
3. 快捷迅速
4. 写作中的编辑意识
二、 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
1. 电视新闻的特点
2. 为眼睛而写
3. 为耳朵而写
第三章 新闻的类别、结构和语言
一、 新闻的类别划分
1. 从时间上分类
2. 从写作特点上分类
3. 从报道领域上分类
4. 西方新闻的分类
二、 新闻的结构形式
1. 倒金字塔式结构
2. 金字塔结构
3. 平行结构
4. 悬念结构
三、 一般新闻结构的布局安排
1. 新闻导语
2. 新闻的主体
3. 新闻的结尾
4. 新闻背景
四、 广播电视新闻结构的特殊性
1. 导语及新闻要素的安排
2. 结构与时态
五、 新闻的语言
1. 一般新闻语言的要求
2. 广播电视新闻语言的特殊要求
3. 文字新闻语言同电子新闻语言的异同
六、 新闻导语写作案例分析
1. 重要信息选择与导语写作
2. 导语的修饰语
第四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技巧
一、 写作的衡量尺度
1. “4个C”的衡量标准
2. 节目预告的写作
3. 新闻提要的写作
4. 编前编后语的写作
5. 串联词、结束语的写作
6. 新闻标题的写作
二、 电视写作的特殊技巧
1. 声画对位
2. 学会“写画面”
3. 怎样“写画面”
三、 广播、电视主持人写作的特别要求
1. 写作同主持节目的关系
2. 写作能力与主持水平
3. 写作水准与节目风格
4. 主持人写作的侧重点
四、 电子新闻写作案例分析
1. 写作是看不见的艺术
2. 非正式的写作风格
3. 清晰的写作思路
4. 不要使观众费解
5. 优秀写作的评估标准
第五章 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节目构思
一、 节目构思的特点
1. 个体思维与整体节目的融合
2. 构思中的再创造
3. 构思中的经验积累
4. 构思的整体把握
二、 构思的基本过程
1. 三个基本阶段
2. 七个具体步骤
3. 独立构思与创新
三、 构思中的心理活动
1. 想象力的发挥
2. 情感、感觉、知觉、记忆能力的作用
3. 灵感的产生与激发
四、 构思中的阶段性递进
1. 时机的等待与构思的实现
2. 临阵编排的精心设计
3. 特殊状态的巧妙调节
4. 变化之中的延续构思
第六章 广播电视新闻体裁特点及写作要领
一、 消息类新闻的写作
1. 活动图像新闻
2. 口播新闻
3. 图片组合新闻
4. 综合新闻
5. 简明新闻
6. 新闻特写
7. 现场口头报道
8. 消息类新闻写作难度
二、 专题类新闻的写作
1. 特别报道
2. 专题新闻
3. 调查报道
4. 新闻纪录片
5. 现场直播
6. 实况转播
三、 评论类新闻的写作
1. 编后语
2. 短评
3. 述评
4. 现场评论
四、 谈话类新闻的写作
1. 人物专访
2. 现场快速采访
3. 座谈讨论
4. 辩论和演讲
5. 讲话和文字广播
五、 经典谈话新闻案例分析
1. “炉边谈话”的时代背景
2. “炉边谈话”的作用
第七章 电视解说词写作
一、 解说词的特点
1. 解说词是画面的解说
2. 解说词具有说理性
3. 解说词具有表意功能
二、 解说词的作用
1. 弥补画面的不足
2. 强化画面的秩序
3. 拓展画面的内涵
三、 解说词写作的技巧
1. 从具体到抽象
2. 数字表达与视听元素的选择
3. 强化画面中的细节
4. 解说词的相对独立性
5. 解说词顺序与画面场景的变化
6. 解说词与画面信息的理解
7. 解说词与指示性代词
8. 解说词与时态
9. 解说词与理念的表达
10. 解说词的调整与效果
四、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段落、转场及剪辑手法
1. 解说词与画面的段落
2. 解说词与电视画面的转场
3. 解说词与现代画面剪接手法
五、 优秀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案例
1. 《藏北人家》解说词
2. 《小鸭子的故事》解说词
3. 《戏班》解说词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