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师生关系是教育学界的老问题,也是个新问题。特别是在现时代的高校教学中,“有效”的师生交往是缺席的。同样,影响教育效果的原因较多,但师生交往的无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师生交往关系,是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本文试图应用所学的教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探索师生有效交往的基本理论和实现对策。本研究的特色是主要以师生关现有状态系为着力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力求从现行师生关系问题入手,聚焦师生交往关系的现状,并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分析师生关系演变的路径,从理论上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怎么办的问题,既要体现理论深度,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目录
导言/1
一、人的失落:传统师生无效交往的沉病
二、范式转移: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
第一章 交往与人的发展/23
一、交往范畴
二、交往与人的本质的生成
三、交往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42
一、中国师生交往的历史考察
二、西方师生交往的历史考察
三、中国西方师生交往关系之比较
第三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62
一、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二、现代教育呼唤师生有效交往
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四、交往型师生关系的伦理特点
第四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特征/85
一、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
二、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特征
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内容特征
四、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原则特征
第五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指向/106
一、师生交往的目的转换
二、师生交往的话语转变
三、师生交往内容的转向
四、师生交往方法的改进
五、师生交往的情感构筑
六、师生交往的环境营造
第六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构建/118
一、对话交流模式
二、角色体验模式
三、论辩交往模式
四、互动合作模式
五、网络交往模式
六、情境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145
后记/150
一、人的失落:传统师生无效交往的沉病
二、范式转移: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
第一章 交往与人的发展/23
一、交往范畴
二、交往与人的本质的生成
三、交往与人的发展
第二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历史考察/42
一、中国师生交往的历史考察
二、西方师生交往的历史考察
三、中国西方师生交往关系之比较
第三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62
一、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二、现代教育呼唤师生有效交往
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四、交往型师生关系的伦理特点
第四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理论特征/85
一、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本质属性
二、交往型师生关系的目的特征
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内容特征
四、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原则特征
第五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践指向/106
一、师生交往的目的转换
二、师生交往的话语转变
三、师生交往内容的转向
四、师生交往方法的改进
五、师生交往的情感构筑
六、师生交往的环境营造
第六章 交往型师生关系的模式构建/118
一、对话交流模式
二、角色体验模式
三、论辩交往模式
四、互动合作模式
五、网络交往模式
六、情境交往模式
参考文献/145
后记/150
交往视野中的现代师生关系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