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直以来的争论是不少刑法学者所关注的问题,本书再一次陷入其中,虽然本书在学术研究上不能算作“填补空白”,但依然是十分有价值的,因为其提出了不少颇有见地的新观点、新见解。就社会危害性理论来说,这些新观点与新见解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与意义。
目录
总序/1
序/1
绪论/1
第一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缘起及在我国的移植/5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苏俄(联)的缘起与发展/6
一、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与发展的形式回溯/6
二、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的原因/16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的移植/32
一、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与发展/32
二、 社会危害性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确立的原因/40
第二章 社会危害性的内涵演变/46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在苏联(俄)的内涵演变/46
一、 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实质转变/47
二、 社会危害性内涵嬗变的形式表现/52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我国的内涵演变/94
一、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专有属性/95
二、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本质特征/97
三、 类推的存废之争/98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内涵演变的原因/102
一、 政治因素的隐退/102
二、 思想解放运动的引领/105
三、 法学学术研究的促进/110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辨正/115
一、 规范性之内涵/117
二、 规范性之证成/120
三、 规范性之标识/126
第三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立法/137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对罪的影响/138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罪与非罪/138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重罪与轻罪/147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对刑的影响/150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因何存在/150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如何存在/152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中的但书/160
一、 刑法中设立但书的初衷/161
二、 但书的功能与价值/165
三、 但书不应取消/170
四、 对但书理解的勘误与纠偏/177
第四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司法/181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之于刑事司法的必要性/181
一、 我国大陆刑法语境的分析与论证/182
二、 域外刑法语境的设想与反证/187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中如何发挥功用/189
一、 在定罪方面功用的发挥/189
二、 在量刑方面功用的发挥/195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解释中的限度/197
一、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学术之争的启示/198
二、 社会危害性的解释限度/203
第五章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233
第一节 对犯罪客体的再认识与再定位/234
一、 犯罪客体在苏俄兴起的初衷及其功能/235
二、 犯罪客体植入我国后引发的质疑/244
三、 犯罪客体应然价值/功能的理性审视/250
第二节 三阶层犯罪论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位阶关系的启示/274
第三节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型构/282
一、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设想/284
二、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的刑法学意义考察/295
结语/318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9
序/1
绪论/1
第一章 社会危害性理论的缘起及在我国的移植/5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苏俄(联)的缘起与发展/6
一、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与发展的形式回溯/6
二、 社会危害性概念确立的原因/16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的移植/32
一、 社会危害性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与发展/32
二、 社会危害性概念在我国刑法中确立的原因/40
第二章 社会危害性的内涵演变/46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在苏联(俄)的内涵演变/46
一、 社会危害性内涵的实质转变/47
二、 社会危害性内涵嬗变的形式表现/52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我国的内涵演变/94
一、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专有属性/95
二、 社会危害性是否为犯罪的本质特征/97
三、 类推的存废之争/98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内涵演变的原因/102
一、 政治因素的隐退/102
二、 思想解放运动的引领/105
三、 法学学术研究的促进/110
第四节 社会危害性的规范性辨正/115
一、 规范性之内涵/117
二、 规范性之证成/120
三、 规范性之标识/126
第三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立法/137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对罪的影响/138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罪与非罪/138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着重罪与轻罪/147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对刑的影响/150
一、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因何存在/150
二、 社会危害性决定了刑罚如何存在/152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概念中的但书/160
一、 刑法中设立但书的初衷/161
二、 但书的功能与价值/165
三、 但书不应取消/170
四、 对但书理解的勘误与纠偏/177
第四章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司法/181
第一节 社会危害性之于刑事司法的必要性/181
一、 我国大陆刑法语境的分析与论证/182
二、 域外刑法语境的设想与反证/187
第二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中如何发挥功用/189
一、 在定罪方面功用的发挥/189
二、 在量刑方面功用的发挥/195
第三节 社会危害性在刑事司法解释中的限度/197
一、 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学术之争的启示/198
二、 社会危害性的解释限度/203
第五章 社会危害性与犯罪构成/233
第一节 对犯罪客体的再认识与再定位/234
一、 犯罪客体在苏俄兴起的初衷及其功能/235
二、 犯罪客体植入我国后引发的质疑/244
三、 犯罪客体应然价值/功能的理性审视/250
第二节 三阶层犯罪论形式判断与实质判断位阶关系的启示/274
第三节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型构/282
一、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设想/284
二、 “罪质—罪量”犯罪构成模式的刑法学意义考察/295
结语/318
参考文献/324
后记/339
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