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元号弓箭

副标题:无

作   者:韩春鸣[著];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编

分类号:

ISBN:97875011827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聚元号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家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弓箭制作老字号;而杨福喜是聚元号的第十代传人。   前不久,保存完整的清代宫廷弓箭制作的北京“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正式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们一致认为,“类似聚元号弓箭制作技艺这种融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品种几乎成为绝唱”。中国弓箭制作技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射艺”是传统文化社会中品位的象征,是对君子“六艺”、的具体要求。   聚元号曾经辉煌过,新中国成立初期,其制作的弓还出口到海外很多国家和地区。1957年,杨福喜的父亲还用罕见的白牛角为毛泽东做过一张弓。但在“文革”的“横扫”中,聚元号的牌匾被砸了,弓箭作坊成为“历史的垃圾”被清除,中国传统弓箭制作技艺已经濒临失传的危险……   不能让民族传统技艺流失.杨福喜萌生了重振民族弓箭的念头。做一张弓要经过二百多道工序,而杨福喜年过四十才刚刚迈出学艺的第一步,这其中的故事,酸甜苦辣,让人闻之扼腕。

目录

目录
一、 引子
二、 京城聚元号的来历
三、 聚元号弓箭与民间弓箭的区别
四、 聚元号掌柜的什么时候姓了杨?
五、 聚元号老掌柜的经营之道
六、 轩辕黄帝怎么成了弓箭行的祖师爷?
七、 聚元号最困难的岁月
八、 让人怀念的辉煌往事
九、 “文化大革命”革了聚元号的命
十、 割舍不得的传统手艺
十一、 “老玩意”还有希望吗?
十二、 父子又成师徒
十三、 不能让聚元号在咱手里断了根
十四、 让外界突然关注的小屋
十五、 与专家学者共同研究课题
十六、 聚元号今天的价值
十七、 怎么还没有带徒弟?
十八、 还没有解开的一道道难题
十九、 “礼射”观念的深远影响
二十、 古代射艺与奥林匹克精神
二十一、 尾声
附录
聚元号弓箭铺大事记
中国传统弓箭小辞典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聚元号弓箭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