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sion

副标题:无

作   者:莫然著

分类号:

ISBN:978750332073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稳定运行的核聚堆产生能量的方式,和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相同,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核聚变能因其反应燃料是从海水中提炼的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可以说取之不尽,可控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清洁、安全能源的理想方式。我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实验开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现被列为国家九五大科学工程,同时,中国也参加了由欧盟、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日本共同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该计划是仅次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大型国际合作行动。这部长篇小说,以我国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科学家们在艰难条件下开创核聚变事业的卓绝历程为原型,着力讴歌曾几何时色彩神秘的“三线工程”的辉煌悲壮。作品以受控核聚变研究为“近景”,辅之以文革中后期国家百业待举的时代“ 远景”,由几个家庭和几对男女青年的人生命运线索,分三部用三十六年的跨度,来表现我国科学技术界的精英人士研制中国核聚变装置的坎坷历程。作者在书中刻画了敬业献身的老一代科学家潘玉祥,不顾家庭与个人情感而执着追求事业的青年知识分子康峻山,几经迷茫终于归队的女工程师谢若媛,坚强柔韧始终不渝的夫妻搭档潘雅书与李心田等一系列人物形象。题材独特,情节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热核聚变事业,与我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一样,是中国科技人员创造奇迹,并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国家力量、民族形象和历史地位的重要事件之一,但从事这一伟大事业的人们的牺牲几乎不为人知,就是他们所从事事业的重要的实用价值——寻求石油(全球只能再用40年)煤炭(全球只能再用 200年)及其它替代能源(太阳、生物、风、水电等可装机容量均非常有限) 以外的聚变能——也并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此书在对科技知识分子的情感、生活描绘,对热核聚变的科普表达方面,用功深厚到位,通俗易懂。在中国读者熟睹的名流、商战、官场、校园、军营及市井农村题材之外别开生面,描绘出一个单纯、自爱、执着于科技事业的新群落,是近年来较少见的长篇小说。

目录


作者前言
第一部 1970年春至1973年秋
第二部 1983年春至1986年秋
第三部 1996年春至1999年秋
尾 声 2006年秋
后 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Fusion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