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四大古文圈子为中心》研究对象为“晚清古文”。“晚清”这一概念,学术界说法不一。大多认为等同于中国历史上的“近代”,既从1840年到1911年或从1840年到1919年。《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四大古文圈子为中心》研究的古文组合要是只晚清桐城派和湘乡派古文,包括阳湖派。
目录
目录
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 从新城到桐城——陈用光与嘉道时期的古文实践
第一节 经世古文家陈用光
第二节 吴德旋——桐城古文进入江浙的中介
第三节 古文视野中的新城与桐城
第二章 梅曾亮与桐城派古文在京师的传播
第一节 作为姚门弟子的梅曾亮
第二节 “孔门四科”中的文学——道与文的剥离
第三节 桐城派古文在京师的传播
第四节 京师古文圈子的复杂性
第五节 “天下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
第三章 都下古文中的归有光现象
第一节 吴敏树进京与《归震川文别钞》
第二节 归有光影响下的古文家创作分析
第三节 日常伦理作为一种叙事对象
第四章 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上)
第一节 曾国藩的“别调”与京师古文圈子的偏离
第二节 曾国藩的士大夫之学及其开展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曾国藩的气性与其古文思想之关系
第四节 写作学意义上的古文理论
第五章 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下)
第一节 咸同时期湖南士人的古文与事功
第二节 因声求气:晚清古文理论中的声音现象
第六章 吴汝纶与清末古文教育
第一节 甲午战争之前的吴汝纶
第二节 莲池书院与以吴汝纶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
第三节 新式学堂的兴起与旧学中的古文教育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序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二节 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 从新城到桐城——陈用光与嘉道时期的古文实践
第一节 经世古文家陈用光
第二节 吴德旋——桐城古文进入江浙的中介
第三节 古文视野中的新城与桐城
第二章 梅曾亮与桐城派古文在京师的传播
第一节 作为姚门弟子的梅曾亮
第二节 “孔门四科”中的文学——道与文的剥离
第三节 桐城派古文在京师的传播
第四节 京师古文圈子的复杂性
第五节 “天下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
第三章 都下古文中的归有光现象
第一节 吴敏树进京与《归震川文别钞》
第二节 归有光影响下的古文家创作分析
第三节 日常伦理作为一种叙事对象
第四章 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上)
第一节 曾国藩的“别调”与京师古文圈子的偏离
第二节 曾国藩的士大夫之学及其开展的内在逻辑
第三节 曾国藩的气性与其古文思想之关系
第四节 写作学意义上的古文理论
第五章 以曾国藩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下)
第一节 咸同时期湖南士人的古文与事功
第二节 因声求气:晚清古文理论中的声音现象
第六章 吴汝纶与清末古文教育
第一节 甲午战争之前的吴汝纶
第二节 莲池书院与以吴汝纶为中心的古文圈子的形成
第三节 新式学堂的兴起与旧学中的古文教育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
晚清古文研究:以陈用光、梅曾亮、曾国藩、吴汝纶四大古文圈子为中心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