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文物讲读历史》一书,着重以文物资料作为史学研究的依据,根据学习者学习的特点,从形象、直观人手,比较全面地阐述和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大的问题、现象,旨在帮助中学历史教师和社会读者更好地收集和使用各种出土文物,并将这些文物资料运用于历史学习之中,以活跃学习的思维,增强对历史的感性认识,改变消极、被动学习方式,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引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祖国悠久历史的了解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和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此外,也有助于学习者关注文物,逐渐建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所以,利用文物资料也应成为中学历史教师今后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这本书也在一定程度上,介绍了一些研究文物资料的基本方法,可供参考。
目录
第一章 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存(一)遍布于各地的原始人类遗址1.猿人及遗址分布2.古人及遗址分布3.新人及遗址分布(二)原始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1.原始人类生存环境的实物佐证2.北京猿人的生存环境二、文明的曙光(一)原始人类的劳动1.工具的制作技术2.打制石器工具的种类(二)火与人类文明1.原始人类的用火遗存2.对火的控制与管理(三)原始人类的进化1.猿人头骨的进化2.现代人体貌特征的形成三、创造新文明(一)磨制技术的问世1.磨制技术产生的背景2.磨制技术问世的实证(二)我国的新石器时代1.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2.新石器时代中期遗存3.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4.铜(金)并用时代遗存5.磨制工具的特点(三)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的产生1.原始种植业和饲养业产生的背景与条件2.原始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的演进3.原始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的发展四、定居生活的开始(一)血缘纽带关系的形成1.定居点的选择2.血亲观念意识的产生3.母系血缘关系的实证4.对女性崇拜的内涵(二)聚落,先民们的居住地1.聚落的基本布局2.聚落布局的特点(三)聚落的建筑1.横穴式建筑2.竖穴式建筑3.半地穴式建筑4.地面式建筑5.干栏式建筑6.独特的榫卯结构(四)聚落内部的生活1.火的使用2.聚落内部的分工3.纺织技术的问世4.编织生产的物证5.陶器的发明与使用6.奇特的尖底瓶7.水井的发明第二章 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一、国家产生的前夜(一)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1.组合工具的产生2.破土器,犁的雏型3.生产技术的进步4.陶器制作技术的改进5.黑陶的问世(二)金属冶炼技术的问世1.铜器的发现2.金属冶炼技术的初起(三)聚落内部的分化1.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实证2.私有制的产生3.贫富分化对立的出现4.世袭观念的形成(四)邦国,聚落的联合体1.城的出现2.聚落群的产生3.中心城的地位和作用二、国家的建立(一)早期国家的产生1.城功能的转变2.二里头遗址3.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的内涵4.二里头文化反映的社会现实(二)国家政权建设的逐步完善1.商前期都城与政权建设2.郑州商城与商中期的政权建设3.殷墟建筑与商后期政权的盛衰4.等级森严的王陵区(三)国家的统治1.早期国家政权机构的实物佐证2.殷商方国遗存示例3.三星堆遗存探秘4.西周分封制的实证5.西周封国遗址(四)先秦国家的统治制度1.封册与册封2.刑法制度3.礼制与祭祀4.军队及装备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一)文化同一,民族融合的先声1.文化区的形成2.文化区内的差异现象3.跨越区域的文化趋同现象4.跨越海峡的交流5.龙,中华民族共性文化的象征(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1.反映秦国强盛的文物资料2.秦维护、巩固统一的实证3.叹为观止的秦始皇陵4.威武雄壮的秦兵马俑(三)中央集权统治的创建1.秦朝政权机构和官僚制度2.监督和法律制度(四).统一多民族整体局面的确立1.度量衡制的统一2.保证度量衡制统一的措施3.统一文字货币4.强化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管理第三章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一)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1.西汉长安城的皇权至上格局2.体现专制集权的汉长安宫城3.西汉的“中朝”遗址(二)专制集权统治的不断强化1.凸显皇权的唐长安城格局2.体现中央集权的唐大明宫(三)专制集权统治的高度集中1.高度专制集权下的明朝都城2.明朝北京的皇城与宫城3.记录科举制度的“状元卷”二、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一)多民族局面的发展1.“化干戈为玉帛”的汉匈关系2.沟通西域与内地的“丝绸之路”3.反映北魏民族大融合的实物资料(二)多民族国家整体的扩大1.见证唐与边疆民族友好交往的实物资料2.唐蕃和亲的珍贵资料(三)元朝民族考古中的文物资料1.“遵用汉法”与蒙古族生活习俗的变化2.印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元代官印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一)记录明朝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文物资料1.明朝对边疆地区治理的实证2.明朝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二)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的实证1.“满汉一体”的清代官印2.见证西藏与内地关系密切的实物3.抗击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团结的珍贵文物第四章 文物资料反映的古代社会经济一、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发展(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沿革与创新1.铁的问世2.铁制农具的出现3.犁的演进4.播种农具的创新5.中耕农具的改进6.收割农具的进步7.脱粒农具的发展8.粮食加工工具的进步(二)文物资料记载的农业生产技术1.施肥2.记录牛耕技术发展历程的文物3.反映“曲辕犁”的文物4.精耕细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三)水利灌溉设施及技术1.都江堰,先秦时期水利工程的杰作2.水利灌溉设施的兴修3.井灌技术的进步二、手工业生产的成就(一)持续发展的陶瓷制造业1.陶器制造业的发展与瓷器的问世2.秘色瓷与唐三彩3.宋元制瓷业的兴盛(二)领先古代世界的金属冶铸业1.先秦时期的采矿和冶铸遗存2.先进的青铜铸造技术3.快速发展的冶铁业4.先进的冶铸技术5.鼓风技术的进步(三)技艺精湛的纺织业1.丝纺技术及精美的丝织品2.麻、毛纺织技术及出土文物3.棉纺织技术及实物资料三、日益活跃的商品经济(一)交换与货币1.货贝的出现2.秦统一前后的货币3.汉代的“五铢”钱4.货币钱名的变化5.纸币的流通与发行(二)古代的市场1.秦代的市场和管理2.汉唐时期的市场3.宋代的街市与中外商贸活动第五章 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一、汉字与书法艺术(一)汉字的起源及演进1.史前时期的记事符号2.成熟的甲骨文字3.汉字的发展(二)汉字字体的演进1.大篆字体的产生2.从大篆到小篆3.隶书字体的问世4.书写工具、材料与汉隶的发展5.纸的出现及对字体的影响6.楷书字体的产生(三)璀璨的书法艺术1.晋代书法文物2.唐代书法文物3.宋元书法文物4.明代书法文物5.清代书法文物二、多彩的绘画雕塑艺术(一)琳琅满目的绘画艺术精品1.史前时期的绘画文物2.帛画,绘画艺术产生的代表作3.汉代画像砖石及壁画文物4.魏晋至隋朝时期的传世绘画作品赏析5.唐代绘画艺术成就6.敦煌壁画艺术7.风格多样的五代两宋的绘画作品8.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二)巧夺天工的雕塑艺术1.史前时期的雕塑作品2.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品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文物4.石窟造像,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三)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1.青铜食器2.青铜酒器3.青铜水器4.青铜器的铭文和装饰三、歌舞与戏剧(一)考古发现的音乐文物1.先秦时期的乐器2.曾侯乙墓编钟3.乐器种类的增多(二)百戏与戏剧艺术1.音乐舞蹈的起源及发展2.杂技与蹴鞠3.说唱表演4.戏剧的出现后记
文物讲读历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亲爱的云图用户,
光盘内的文件都可以直接点击浏览哦
无需下载,在线查阅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