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地震

副标题:无

作   者:谢礼立,曹飒,张景发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50283273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力图做到寓教于乐,使读者了解有关地球运动、地震产生、地震监测、地震预报的知识;学习震灾预防、工程设防和地震应急救援及防震减灾的技能;熟悉防震减灾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减少地震灾害的损失。 本书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院士科普书系《颤抖的地球——地震科学》基础上改编的。读者想更深入了解地震科学知识,可以阅读2005年出版的《颤抖的地球——地震科学》。 在《颤抖的地球——图说地震》付梓之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特大地震。连日来,对于中国来说,是痛苦漫长的,但同时也是感天动地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坚强,凝聚,奋发!成为每个国人的自觉行动。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我们生活的地球
地球是一个有生命的年轻星球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构造层
地壳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演变发展的“石头大书”
地球的表面有岩石圈、水圈、人类圈、生物圈、大气圈
大气层的成分及构成
地幔占地球的82%,厚2900公里,上地幔下面是下地幔
地核位于地下2900公里,分为外核与内核
地球磁场在地球上形成了南磁极和北磁极
地壳是由几个实体板块构成
第二章 颤抖的地球
地震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盏明灯
地震类型: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地震与断层
我国西部是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集中的地区
地震带
全球地震带分布
中国地震带分布
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
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地震的频率
地震学名词:描述地震空间位置的名词
描述地震大小的名词
地震序列
地震波
第三章 地震为什么会造成灾害
地震与地震灾害
地震强度
地震发生的地点
发生在山区的地震常伴有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
我国东部地震损失是西部的3倍
地震伤亡夜间大于白天
地震平均死亡人数夜间是白天的7倍
地震发生在不同季节会引起不同的次生灾害
地震灾害的大小与地区、人口、建筑物等有关
我国地震活动水平西部高于东部,损失东部大于西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会显著增强
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重要因素
工程设防好人员伤亡少
准确的地震短临预报,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防震应急措施到位灾害就会减轻
快速实施自救和互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
第四章 地震灾害
地震灾害涉及自然和人类社会
地震灾害是群灾之首
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猝不及防
地震灾害破坏性大,成灾范围广
地震灾害社会影响深远
地震灾害防御难度大
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严重
地震灾害持续时间长
地震灾害在同一地点或地区具有准周期性
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防灾意识密切相关
地震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和影响巨大
地震灾害对资源环境的破坏
地震灾害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震灾害会影响社会秩序及政治
如何划分地震灾害
建筑物的破坏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生命线工程的破坏是对城市最致命的打击
地震次生灾害
地震诱发的衍生灾害
第五章 地震与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海啸的产生
全球地震海啸约80%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海啸可以吞没整个海滩
地震海啸的分布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8.7级地震引发的海啸范围
公元358年至2000年全球发生近5000次破坏性地震海啸
海啸是可以预报的
海啸预警系统有26个成员国和地区,运行近40年
我国外交部在2005年1月25日举办了“中国—东盟海啸预警研讨会”
海啸预报难度很大
我国的海啸预警现状
我国对海啸的研究和预报
海啸进入大陆架会带来毁灭性灾害
感觉到地震时不要靠近海边及江河入海口
面对巨浪袭岸的壮丽景观要迅速撤离岸边
落水后应尽可能保存身体能量
落水者切不可饮用海水
落水者被救后注意事项
如呼吸停止,不能只急于控水,需做人工呼吸
海上船只听到海啸预警后应该避免返回港湾
应该常备72小时用的药物、饮用水和其他必需品的急救包
第六章 如何减轻地震灾害
我国防震减灾的基本对策
防震减灾的措施
房屋建筑及生命线工程是我国震害预测的重点
地震灾害预防包括工程性生防御和非工程性防御
地震应急救灾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工程、建筑物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保障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
防震减灾的法律保障
用法律手段防止地震谣言的传播
做好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建立地震灾害保险制度
防震减灾的技术保障——全球定位系统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地理信息系统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遥感技术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数字减灾系统
防震减灾中的技术保障——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建筑结构的健康诊断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
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学习防震减灾知识是每个公民的必修课
第七章 地震能否预报
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人类对地球的了解还远远不够,地震预报有许多失败的教训
当今地震预报面临的困难
我国地震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较低
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水平基本上与日、美、俄等国家同步
实现地震预报是人类的追求
第八章 地震前兆
从岩石的微小破裂及物理特性的改变观测研究地震前兆
人的感觉器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宏观前兆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用仪器测出的地震前兆是地震的微观前兆
地震的前兆现象——前震活动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壳变形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下水异常变化
地震的前兆现象——电磁场异常
地震的前兆现象——动物异常
地震的前兆现象——奇怪的地声
地震的前兆现象——地光
地震的前兆现象——气象异常
第九章 工程抗震设防
保证工程质量和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关键
抗震设防的重点是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以及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筑
场地条件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一个重要基础
地基坚硬程度直接影响建设工程的抗震能力
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分布的影响
非发震断层对地震烈度的影响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根本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址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应按抗震设计规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必须按照抗震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民用住宅提高抗震性能的要点
老旧房屋加固要点
第十章 地震应急
广泛而有效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对防御地震灾害至关重要
地震应急是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紧急措施
2000年2月24日国务院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
地震危险区的重点城市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
各级政府必须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地震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地震应急预案的落实
临震应急对策
震后应急的具体工作
避免地震中人为灾害的发生
单位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家庭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个人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
附: 地震时应变不当造成的人为灾害事例
参考文献
附录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震害图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图说地震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