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rth planning policy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in transitional China
副标题:无
作 者:杨菊华著
分类号:
ISBN:978780699971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生育政策与少儿福利》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运用多层模型技术,探讨了社会转型时期生育政策对儿童福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政策与儿童福利之间的关系因福利层面而异;在其它个体、家庭和社区因素相同的情况下,政策与儿童营养健康没有直接关联,但通过姊妹结构间接地改善着青少年的教育机会。《生育政策与少儿福利》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填补了国内社会学有关生育政策与儿童福利关系研究的空白。《生育政策与少儿福利》的最后讨论了分析结果的潜在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和建议。
目录
目录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3. 课题的意义
4. 本书的组织结构
第一章 中国少儿福利的社会背景
1.1. 本章导言
1.2. 近三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改革
1.3. 生育政策的历史及演变
1.4. 健康促进运动
1.5. 义务教育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的文献综述
2.1. 本章导言
2.2. 少儿营养状态的衡量
2.3. 儿童营养不良的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文献综述
3.1. 本章导言
3.2.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测量方法
3.3.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文献综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少儿福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假设
4.1. 本章导言
4.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儿童健康的理论模式
4.3. Mosley-Chen儿童健康的理论模式
4.4. 资源稀释理论
4.5. 本书采用的理论分析模式
4.6. 理论假定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和方法
5.1. 本章导言
5.2. 数据来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5.3. 调查设计
5.4. 变量的量化
5.4. 方法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0-6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实证分析结果
6.1. 本章导言
6.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儿童营养健康
6.3. 数据和方法
6.4. 描述性统计
6.5. 回归分析结果
6.6. 讨论和小结
第七章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危机的实证分析结果
7.1. 本章导言
7.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儿童营养过剩
7.3. 数据和方法
7.4. 描述性统计
7.5. 回归分析结果
7.6. 讨论和小结
第八章 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的实证分析结果
8.1. 本章导言
8.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青少年的教育机会
8.3. 数据和方法
8.4. 描述性分析结果
8.5.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8.6. 讨论和小结
第九章 结语和政策启示
9.1. 本章导言
9.2. 主要发现概述
9.3. 政策启示和建议
9.4. 未来的研究方向
9.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插表
第一章
表1.1. 1965-2000年中国经济和人文发展指数
表1.2. 独生子女政策的奖惩措施
第四章
表4.1. 0-6岁儿童营养不良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表4.2.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表4.3. 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第五章
表5.1.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
表5.2. 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儿童营养过剩标准
表5.3. 1993年、1997年和2000年CHNS调查区域独生子女政策规则的变异(%)(社区样本量=146)
表5.4. 家庭耐用消费品之间的因子关联度
表5.5. 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财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都市居住的零秩序关联度
表5.6. 按因变量区分的2000年CHNS家庭内和社区内的样本量
第六章
表6.1. 变量的定义
表6.2. 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或比例
表6.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4a. 生育政策和姊妹结构与儿童营养不良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4b. 控制变量与儿童营养不良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5.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政策规则(全部样本;N=610)
表6.6.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包括姊妹结构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N=610)
表6.7.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e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表6.8. 0-6岁农村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N=467)
表6.9. 0-6岁儿童体重偏轻(W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第七章
表7.1.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7.2. 变量的定义
表7.3. 变量的比例或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表7.4. 自变量与儿童营养过剩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7.5.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1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7.6.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7.7.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表7.8. 2000年按城乡居住区分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第八章
表8.1. 变量的定义
表8.2. 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或比例
表8.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8.4. 生育政策和姊妹结构与青少年入学率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8.5.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8.6.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表8.7. 2000年按年龄组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表8.8. 2000年按城乡居住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表8.9. 2000年按性别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插图
第一章
图1.1. 1960-2001年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元)
图1.2. 1992-2000年0-5岁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图1.3. 1990-2000年间公共医疗健康开支
图1.4. 1980-1999年间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
第四章
图4.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F)关于儿童营养不良和死亡的理论模式
图4.2. Mos1ey-Chen关于儿童死亡的直接决定因素模式
图4.3. 儿童福利的理论分析模式
第五章
图5.1. 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省份
图5.2. 1993年按省份区分的独生子女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
图5.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地方从事农业人口比例的关系(%)
图5.4a.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儿童生长迟缓和营养过剩比例(%)
图5.4b. 2000年按省份和衡量方式区分的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图5.4c.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青少年入学比例(%)
图5.5.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结构
第六章
图6.1. 2000年按城乡居住和性别区分的0-6岁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第七章
图7.1. 2000年按年龄区分的营养过剩比例(%)
图7.2. 1991年、1993年、1997年和2000年小学生营养过剩趋势(%)
图7.3. 2000年按城乡居住和儿童性别区分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比例(%)
第八章
图8.1. 1989-2000年按年龄组区分的青少年入学趋势(%)
图8.2. 2000年按年龄组和城乡居住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率(%)
附录
第一章
附录1.1.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第六章
附录6.1. 按城乡居住和胎次区分的2000年CHNS调查区域0-18岁青少年儿童的性别比
附录6.2. 使用2000年政策特征的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第七章
附录7.1. 无条件平均模型分析结果
附录7.2.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附录7.3. 使用2000年政策特征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第八章
附录8.1.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无条件平均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附录8.2. 使用1993年政策特征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附录8.3.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导论
1. 问题的提出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3. 课题的意义
4. 本书的组织结构
第一章 中国少儿福利的社会背景
1.1. 本章导言
1.2. 近三十年来的社会经济改革
1.3. 生育政策的历史及演变
1.4. 健康促进运动
1.5. 义务教育制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少年儿童营养健康的文献综述
2.1. 本章导言
2.2. 少儿营养状态的衡量
2.3. 儿童营养不良的文献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文献综述
3.1. 本章导言
3.2.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测量方法
3.3. 青少年儿童教育福利的文献综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少儿福利的理论框架和理论假设
4.1. 本章导言
4.2.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于儿童健康的理论模式
4.3. Mosley-Chen儿童健康的理论模式
4.4. 资源稀释理论
4.5. 本书采用的理论分析模式
4.6. 理论假定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据和方法
5.1. 本章导言
5.2. 数据来源——“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5.3. 调查设计
5.4. 变量的量化
5.4. 方法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0-6岁儿童营养不良的实证分析结果
6.1. 本章导言
6.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儿童营养健康
6.3. 数据和方法
6.4. 描述性统计
6.5. 回归分析结果
6.6. 讨论和小结
第七章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危机的实证分析结果
7.1. 本章导言
7.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儿童营养过剩
7.3. 数据和方法
7.4. 描述性统计
7.5. 回归分析结果
7.6. 讨论和小结
第八章 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的实证分析结果
8.1. 本章导言
8.2. 生育政策、姊妹结构和青少年的教育机会
8.3. 数据和方法
8.4. 描述性分析结果
8.5.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8.6. 讨论和小结
第九章 结语和政策启示
9.1. 本章导言
9.2. 主要发现概述
9.3. 政策启示和建议
9.4. 未来的研究方向
9.5.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插表
第一章
表1.1. 1965-2000年中国经济和人文发展指数
表1.2. 独生子女政策的奖惩措施
第四章
表4.1. 0-6岁儿童营养不良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表4.2.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表4.3. 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社区环境之间关系的假定
第五章
表5.1.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人口和社会经济特征
表5.2. 按年龄和性别划分的儿童营养过剩标准
表5.3. 1993年、1997年和2000年CHNS调查区域独生子女政策规则的变异(%)(社区样本量=146)
表5.4. 家庭耐用消费品之间的因子关联度
表5.5. 独生子女政策、家庭财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都市居住的零秩序关联度
表5.6. 按因变量区分的2000年CHNS家庭内和社区内的样本量
第六章
表6.1. 变量的定义
表6.2. 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或比例
表6.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4a. 生育政策和姊妹结构与儿童营养不良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4b. 控制变量与儿童营养不良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6.5.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政策规则(全部样本;N=610)
表6.6.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包括姊妹结构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N=610)
表6.7. 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e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表6.8. 0-6岁农村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N=467)
表6.9. 0-6岁儿童体重偏轻(W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第七章
表7.1.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7.2. 变量的定义
表7.3. 变量的比例或平均值和标准偏差
表7.4. 自变量与儿童营养过剩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7.5.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1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7.6.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7.7. 2000年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表7.8. 2000年按城乡居住区分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第八章
表8.1. 变量的定义
表8.2. 变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或比例
表8.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姊妹结构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8.4. 生育政策和姊妹结构与青少年入学率关系的交互分析(%)
表8.5.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模型仅包括姊妹结构或(和)政策规则(全部样本)
表8.6.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表8.7. 2000年按年龄组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表8.8. 2000年按城乡居住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表8.9. 2000年按性别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插图
第一章
图1.1. 1960-2001年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元)
图1.2. 1992-2000年0-5岁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图1.3. 1990-2000年间公共医疗健康开支
图1.4. 1980-1999年间小学和初中毛入学率
第四章
图4.1.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CF)关于儿童营养不良和死亡的理论模式
图4.2. Mos1ey-Chen关于儿童死亡的直接决定因素模式
图4.3. 儿童福利的理论分析模式
第五章
图5.1. 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省份
图5.2. 1993年按省份区分的独生子女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
图5.3. 政策规则的地区差异与地方从事农业人口比例的关系(%)
图5.4a.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儿童生长迟缓和营养过剩比例(%)
图5.4b. 2000年按省份和衡量方式区分的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图5.4c. 2000年按省份区分的青少年入学比例(%)
图5.5.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结构
第六章
图6.1. 2000年按城乡居住和性别区分的0-6岁儿童营养不良比例(%)
第七章
图7.1. 2000年按年龄区分的营养过剩比例(%)
图7.2. 1991年、1993年、1997年和2000年小学生营养过剩趋势(%)
图7.3. 2000年按城乡居住和儿童性别区分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比例(%)
第八章
图8.1. 1989-2000年按年龄组区分的青少年入学趋势(%)
图8.2. 2000年按年龄组和城乡居住区分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率(%)
附录
第一章
附录1.1. 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第六章
附录6.1. 按城乡居住和胎次区分的2000年CHNS调查区域0-18岁青少年儿童的性别比
附录6.2. 使用2000年政策特征的0-6岁儿童生长迟缓(HAZ≤-2)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N=610)
第七章
附录7.1. 无条件平均模型分析结果
附录7.2. 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附录7.3. 使用2000年政策特征的7-12岁儿童营养过剩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第八章
附录8.1.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无条件平均模型回归分析结果
附录8.2. 使用1993年政策特征的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多层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附录8.3. 2000年13-18岁青少年入学概率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全部样本)
Birth planning policy and children’s wellbeing in transitional China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