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目录

目录
二、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二) 珠江三角洲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三) 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六、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七、 敌后军民的艰苦抗战
(一) 世界法西斯猖獗时期的敌后战声形势
(二) 华北敌后战场反“扫荡”、反“治安强化运动”、反“蚕食”的斗争
(三) 华中敌后军民反“扫荡”、反“清乡”的斗争
第六章 正面战场巩固防御态势的作战
一、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的军事形势
二、 召开南岳军事会议,调整作战方针和指挥机构,整训部队
(一)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三、 1939年冬季攻势及重庆参谋长会议
四、 武汉地区以南第9、第3战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一) 南昌会战
(二) 第一、二、三次长沙会战及第三次南岳军事会议
(三) 上高会战
(四) 浙赣会战
五、 武汉地区以北第5、第1、第2战区抗击日军的有限攻势
(一) 随枣会战
(二) 枣宜会战
(三) 豫南会战
(二)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与东北沦陷
(四) 晋南(中条山)会战
六、 武汉地区以西第6战区鄂西会战及恩施军事会议
七、 第4战区桂南会战及柳州军事会议
(一) 桂南会战
(二) 柳州军事会议
八、 中国远征军入缅援英作战
第七章 敌后战场的局部反攻
一、 1943年以来国内外战争形势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再发展
(一) 国内外战争形势
(二) 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再发展
(三) 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的国际反响
二、 局部反攻的序幕
(一) 卫南、林南战役
(二) 山东军区的攻势作战
三、 各解放区展开局部反攻
(一) 1944年敌后战场的形势和任务
(二) 八路军1944年的攻势作战
(三) 新四军1944年的攻势作战
四、 大力加强全面反攻的准备工作
(一) 加强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工作
(二) 整训部队
三、 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三) 加强民兵建设
(四) 加强军需、军工生产,改善后勤供应
五、 向河南、湘粤边、苏浙皖边敌后进军
(一) 发展河南
(二) 进军湘粤边
(三) 南下苏浙皖边
六、 反攻作战的迅猛发展
(一) 1945年初敌我形势变化与方针任务的确定
(二) 八路军大规模的1945年春夏季攻势
(三) 新四军1945年春夏季攻势
(一) 中国共产党号召和领导抗日
(三) 华南游击队加强攻势作战
第八章 豫湘桂作战及缅北滇西反攻
一、 1943年秋季以后正面战场的形势和变化
(一) 日本退守“绝对国防圈”
(二) 中国正面战场的基本情况
二、 第6战区常德会战及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
(一) 常德会战
(二) 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
三、 抗击日军打通在陆交通线的作战
(一) 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计划的确立
(二) 东北军爱国官兵的对日抵抗
(二) 豫中会战
(三) 长衡会战
(四) 桂柳会战
四、 1945年春正面战场的作战
(一) 日军中国派遣军的任务变更,东西两面战略的确立
(二) 湘粤赣边区作战
(三) 豫西鄂北会战
(四) 湘西会战
五、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
(一) 反攻作战的决策经过
(三) 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及抗日斗争
(二) 中国军队反攻缅甸的准备和部署
(三) 日军在缅甸的作战方针和部署
(四) 缅北滇西反攻作战经过及其胜利的影响
第九章 中国战场的大反攻及受降
一、 日本法西斯临近最后崩溃
二、 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一) 延安总部发布大反攻的命令
(二) 向大中城市和交通要道的反攻
(三) 夺取中小城市和广大乡村
(四) 歼灭拒降之敌
(四) 全国各界对东北抗日斗争的声援
(五) 进军东北
三、 正面战场反攻收复桂柳
四、 日本投降
五、 中国战区受降
六、 审判日本战犯
结束语
附录
大事记
示意图
(五) 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游击战争
前言
四、 “一·二八”淞沪抗战
(一) 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
(二) 中国第19路军的英勇抗战
(三) 全国各界支援淞沪抗战
第二章 长城抗战和察绥抗战
一、 长城抗战
(一) 日本扩大侵华战争的新步骤
(二) 榆关战斗
(三) 热河弃守
(四) 长城东段各口及其附近的作战
第一章 东北抗战和淞沪抗战
二、 察哈尔抗战
(一)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崛起
(二) 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察东作战
(三) 民众抗日同盟军遭受扼杀而失败
三、 绥远军民的抗战
(一) 绥远抗战局面的形成
(二) 红格尔图保卫战
(三) 收复百灵庙战役
四、 全国抗战的准备
(一) 日本加紧策划全面侵华
一、 “九·一八”事变前的国内外形势
(二)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国抗战而奋斗
(三) 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准备
第三章 华北的会战及敌后战场的形成
一、 “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
(一) “七·七”事变前的国际形势
(二) 中日两国经济、军事实力
(三) “七·七”事变爆发,全国抗战开始
二、 中国抗战的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一)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战路线和战略方针
(二) 中国国民党提出的抗战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及世界列强的矛盾冲突
三、 平绥铁路东段和平汉、津浦铁路北段地区的防御战
(一) 平绥铁路东段地区的作战
(二) 平汉、津浦铁路北段地区的作战
四、 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平型关大捷
五、 太原会战
(一) 日军进攻山西的企图及部署
(二) 太原会战的方针和部署
(三) 忻口作战
(四) 娘子关作战
(五) 太原保子战
(二) 十月革命与共产国际的建立
六、 八路军实施战略展开,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
(一) 向山西省四角实施战略展开,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
(二) 向冀鲁平原实施战略展开,发展平原游击战争和抗日根据地
(三) 发展和巩固山区抗日根据地
第四章 华中的会战和敌后战场的形成
一、 淞沪会战
(一) 日军进犯淞沪地区的企图
(二) 中国军事当局防卫淞沪地区的部署
(三) 会战的曲折发展
(四) 战局的影响和教训
(三) 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二、 南京保卫战
(一) 日军进攻南京的部署
(二) 南京保卫战的经过
(三) 南京失陷及日军大屠杀
三、 徐州会战
(一) 津浦路南北两段的防御作战
(二) 台儿庄大捷
(三) 徐州外围的作战及撤退
四、 华中敌后战场的形成
(一) 新四军编成
(四) 日本军国主义及其侵华战略
(二) 新四军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五、 武汉会战及广州作战
(一) 日军进攻武汉的企图和部署
(二) 保卫武汉的部署及经过
(三) 广州地区的失陷
第五章 敌后战场的发展和坚持
一、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形势和抗战的方针任务
二、 八路军发展敌后游击战争,巩固抗日根据地
(一) 八路军主力挺进冀鲁平原
(二) 欧洲大战爆发后八路军的反“扫荡”斗争
(五) 走向觉醒的中国
三、 百团大战
(一) 决策经过
(二) 战役主要进程
(三) 战役的结局、影响及经验教训
四、 新四军发展华中敌后游击战争,扩大抗日根据地
(一) 贯彻“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向南巩固”的战略方针
(二) 中原局深入皖、苏敌后,发展华中战略任务的基本
完成
五、 华南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一) 东江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抗战军事史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