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由从事电影学科专业创作、历史以及理论教学和研究的专家,突
破以往史学研究的限制,对电影艺术创作、电影技术技巧、电影理论、电影
美学、电影批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宏观和微观
的理论研究,内容涉及电影学专业创作和史论研究的各个主要方面,有所侧
重,视点独特,形成一种中国电影历史学术研究的“历史语言”、“历史观
点”和“历史总结”。
可作为中国的电影教学、以及打算学习、研究中国电影的学生们所撰写
的专业教材。本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作为中国电影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作为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艺术学史论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
业教材,亦可供全国各类高校相关的影视、传播、艺术等专业作为教学参考
书使用。它们不仅可以弥补中国电影历史、理论、批评、美学研究的缺憾,
更是北京电影学院为中国电影高等教育做出的贡献。
目录
总序 银幕风情圆百年美史镜鉴启后生--为官林撰《中国电影美术史》作序
导言
一、电影美术的概念
二、电影美术史研究的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
四、中国电影美术史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
第一节 老“国粹”与新“玩意儿”的结晶
第二节 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
一、写实的西洋绘画
二、“海派”中国画
三、时尚风俗画--《点石斋画报》
四、中西合璧的月份牌年画
五、漫画与动画
第三节 从舞台“布景”到电影“置景”--早期的电影美术
一、舞台布景是电影美术的祖先
二、电影布景师--画家的新职业
三、欧化与唯美--早期电影美术的特征
四、重教化、倡人伦的民族思想意识
第四节 布景师的新天地--古装片、武侠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真实--电影美术的本质特性
一、从“棚内”走向“棚外”
二、中国电影特技的诞生
第六节 早期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以戏曲、“文明戏”布景为主的初期电影美术
第二章 社会现实与民众梦幻(1930一丑949)
第一节 电影空间的觉醒
一、大转折--从舞台空间到电影空间
二、新起点--电影空间的确立
第二节 激情与悲愤--电影美术的现实主义道路
一、“到民间去”
二、永不熄灭的“万家灯火”
三、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第三节 电影美术与电影造型语言的民族化探索
第四节 中国电影美术中的好莱坞模式
第五节 现实与梦幻--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影美术
第六节 从布景师到电影导演
第七节 小结:现实主义传统与好莱坞模式的结合
第三章 情景交融与诗情画意(1950一工966)
第一节 银幕的新时代
第二节 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与电影美术的真实性
一、题材的多样和形式(风格)的统一
二、真诚的情感与质朴的造型--电影美术设计图
第三节 诗情画意--影像造型的意境
一、“风从东方来”
二、“意象”造型
第四节 宏伟史诗--历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瑰丽的奇葩--戏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六节 重要的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东方美学造型风格的形成
第四章 “三突出”与“高大全”(1966-1976)
第一节 “三突出”--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电影美术
一、“样板戏”电影的造型口诀
二、“样板戏”电影的造型模式
三、“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四、从舞台到电影
第二节 “高大全”与“红光亮”--“文革”电影美术的造型模式
一、“高大全”--虚妄的现实
二、“红光亮”--阳光下的阴霾
第三节 小结:“文革”时期电影美术的特征
第五章 冲突与探索(1978-1989)
第一节 艺术思潮与电影美学
一、电影本性的讨论
二、探索(第五代)电影之前
第二节 诗意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三节 纪实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四节 戏剧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探索、观念、造型
一、反传统--探索观念的确立
二、新影像--以造型为本
三、仪式化--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铺排
四、“错位”--用造型思考影像
第六节 民族意识和历史画卷的展现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的造型语言体系的成熟
附录一:中国电影美术师人物小传
附录二: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服装、化装、道具、特技获奖作品名单
附录三: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获美术类奖项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言
一、电影美术的概念
二、电影美术史研究的意义
三、关于中国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
四、中国电影美术史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 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
第一节 老“国粹”与新“玩意儿”的结晶
第二节 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
一、写实的西洋绘画
二、“海派”中国画
三、时尚风俗画--《点石斋画报》
四、中西合璧的月份牌年画
五、漫画与动画
第三节 从舞台“布景”到电影“置景”--早期的电影美术
一、舞台布景是电影美术的祖先
二、电影布景师--画家的新职业
三、欧化与唯美--早期电影美术的特征
四、重教化、倡人伦的民族思想意识
第四节 布景师的新天地--古装片、武侠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真实--电影美术的本质特性
一、从“棚内”走向“棚外”
二、中国电影特技的诞生
第六节 早期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以戏曲、“文明戏”布景为主的初期电影美术
第二章 社会现实与民众梦幻(1930一丑949)
第一节 电影空间的觉醒
一、大转折--从舞台空间到电影空间
二、新起点--电影空间的确立
第二节 激情与悲愤--电影美术的现实主义道路
一、“到民间去”
二、永不熄灭的“万家灯火”
三、现实主义美术作品
第三节 电影美术与电影造型语言的民族化探索
第四节 中国电影美术中的好莱坞模式
第五节 现实与梦幻--走向成熟的中国电影美术
第六节 从布景师到电影导演
第七节 小结:现实主义传统与好莱坞模式的结合
第三章 情景交融与诗情画意(1950一工966)
第一节 银幕的新时代
第二节 电影题材的多样化与电影美术的真实性
一、题材的多样和形式(风格)的统一
二、真诚的情感与质朴的造型--电影美术设计图
第三节 诗情画意--影像造型的意境
一、“风从东方来”
二、“意象”造型
第四节 宏伟史诗--历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瑰丽的奇葩--戏曲影片的美术设计
第六节 重要的电影美术师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东方美学造型风格的形成
第四章 “三突出”与“高大全”(1966-1976)
第一节 “三突出”--为政治服务的样板戏电影美术
一、“样板戏”电影的造型口诀
二、“样板戏”电影的造型模式
三、“还原舞台,高于舞台”
四、从舞台到电影
第二节 “高大全”与“红光亮”--“文革”电影美术的造型模式
一、“高大全”--虚妄的现实
二、“红光亮”--阳光下的阴霾
第三节 小结:“文革”时期电影美术的特征
第五章 冲突与探索(1978-1989)
第一节 艺术思潮与电影美学
一、电影本性的讨论
二、探索(第五代)电影之前
第二节 诗意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三节 纪实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四节 戏剧电影的美术设计
第五节 探索、观念、造型
一、反传统--探索观念的确立
二、新影像--以造型为本
三、仪式化--历史和民俗文化的铺排
四、“错位”--用造型思考影像
第六节 民族意识和历史画卷的展现
第七节 小结:中国电影美术的造型语言体系的成熟
附录一:中国电影美术师人物小传
附录二: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服装、化装、道具、特技获奖作品名单
附录三: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获美术类奖项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美术卷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