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意义

副标题:无

作   者:童庆生

分类号:

ISBN:978710806286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对汉语的认识构成了西方现代知识的一部分。本书从世界文学的思想谱系出发,论述了语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主要考察西方汉语观形成、发展、传播和扩散的过程及其在思想史上的意义,尤其重点关注它在西方思想史内部的承续,以及对现代中国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影响。通过将西方汉语观与中国语言文字改革运动联系在一起,作者发掘了现代语言思想和知识话语体系之间的联系,说明中国语言改革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并不是孤立的、完全本土化的社会实践,而是具有世界意义的现象。汉语成为西方现代学术与现代中国文化之间接触的纽带和媒介,这就是“汉语的意义”。


目录


*章 绪论  

第二章 语文学、世界文学和人文科学  

1. 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  

2. 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  

3. 佛朗哥·莫瑞蒂(Franco Moretti)  

4. “世界文学共和国”与“世界公民”  

5. 人文科学和语文学(Philology)  

6. 奥尔巴赫:语文学和世界文学  

第三章 普世主义的政治:大众语、“原始语言”和汉语  

1. 民族、现代性和罗曼语  

2. 白话、大众语和民族文学  

3. 罗曼司传奇和现代文学  

4. 民族语言的标准化:分离还是统一?  

5. “原始语言”的迷思  

第四章 人造通用语、比较语文学和西方汉语观的形成  

1. 传教士的发明  

2. 完美的理性和不完美的语言  

3. 语言乌托邦的回响:“基本英语”和世界语  

4. 汉语形象的转变  

5. “印欧语系”之谜和比较语文学  

6. 世界的语文学:帝国主义和神秘主义  

第五章 自我东方主义和汉语的命运  

1. 传教士和汉语改革  

2. 比较语文学和中国知识分子  

3. 自我东方主义:想象和创造  

4. 红色的语文想象:拉丁新文字  

第六章 旅行的观念:重复、误读和传播  

1. “剽窃”还是自我建构?  

2. “误读”和想象:跨文化理解的伦理  

3. 汉语观的美学:一个未结束的故事  

4. 作为“事件”的汉语观  

第七章 走向共同的文学  

1. 奥尔巴赫:“个别的”和“普遍的”  

2. 范式的转变:白话、小说和世界文学  

3. 共同的文学之路  

4. “世界”的“文学”  

附录一 威廉·琼斯,第三次年会演讲  

附录二 弗里德里希·冯·施勒格尔,论印度语言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汉语的意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