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创新》围绕知识背景下的中国教育发展,讨论了有关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教师培训与学生培养、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涉及了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的诸多方面。所有的讨论都着眼于开放和建设性的探索,为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思考空间和时间。广观点也许不尽相同,但激烈的辩论恰以其勃勃生机和活力营造了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应有氛围。
目录
引论
学会创造--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教育研究要对教育实践有所贡献,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社会,教育研究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必须认识到,教育创新的根本性前提不在教育的局部环节,而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制度和文化,作为教育决策者,有必要与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密切合作,将知识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吴 刚 郑太年有宝华/19
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时代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对人的特性、新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人才的内在关系、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其中创新人才的定位、创新系统的层级关系,以及教育、科技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实证性分析,证明教育创新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在教育创新的实施中,教育的制度创新、过程创新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建立教育发展的创新体系 袁振国/69
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教育制度的创新要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要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发展战略 陈永明/78
学校教育面临市场经济冲击、知识结构更新、未来生存危机的三大挑战,因而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应在保证义务教育和重点大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大力兴办后期中等教育,即“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可采取的对策是:(1)大力振兴民办教育;(2)创办“国民教育网络大学”;(3)成立“国家教育审议会”。
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化 周 勇/90
合理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财富创造方式的现代化,而且还体现在经济主体(国家与个体)对创造财富与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关系的理解上,因此,当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化进程由于知识经济作为中介而实现相互作用时,知识经济的内涵应界定为:以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之相联系,教育也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而为一。
中华民族文化与当代教育创新 黄书光/103
当代教育创新并非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否定,而应该进行反思性探索,对于其中仍具有生命力的精髓应予以肯定,并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古今汇合”和“中外融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创新之路。
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 祝智庭
当前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
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即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技术发展 张际平/127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定会对教育技术学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其中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课件开发、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和计算机教育。
知识经济与学习革命 高 文/134
新世纪即将来临,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展现。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旨在培养创新精神的21世纪教育必然是以人的终身学习为基点的。学习应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个人、机构、国家、社会、人类进步的重要机制。
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 丁钢/149
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行动策略上,应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外部关系、课程的创新机制着手,学校是课程创新的主体。
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赵中建/156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90年代引入学校管理的一种改革措施,其关键所在是树立“消费者中心”的观点。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确立以学习或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的实现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培训与学生培养
发展教师的研究精神 潘剑芳/165
要改善教师的质素,教师不单需要大学文凭,而且需要改善提倡教师研究精神之师资训练课程的水准,以及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成为一生不断的学习者。
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的个性化 郑金洲/178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人的创新精神,而灵活多样、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应该有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观,要把富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规格标准,使教育适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与大学生个性发展 黄宝琼/191
知识经济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诸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大学校园缺乏生机与活力,过多的束缚,导致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潜在的创造力难以发挥。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制度 钟启泉/205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研究生教育的整顿、充实与弹性化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支柱。进入“211工程”的大学,理应朝“研究生院化”的方向迈进,即倡导“研究为本”,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准,以取代一般大学“本科为本”、“教学为本”的运作方式。
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建构 唐安国 刘勤勇/212
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可分为几个层面:观念、理论层面,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教师、管理者层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而且各层面自身还直接。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正是在这种流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实现着自身不断的发展。
体制创新与高等教育 房剑森/224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将处于社会的中心。而高等教育只有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引导、改造未来社会。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应坚持多样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通过“双轨制过渡”实现体制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营手段的运用和中介组织的建立,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适应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制度性发展,通过结构弹性的增强和制度重建工作,加快依法治教进程,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理念 张民选/25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运用者--在经济生活、企业产业中的比例,将会影响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尽可能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而增加就业人口和居民人口中科技人员的比例,是保障一个国家顺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前提条件。
关于“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的对话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研讨会”纪实 丁钢整理/268
学会创造--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教育研究要对教育实践有所贡献,教育要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社会,教育研究就必须首先实现自身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必须认识到,教育创新的根本性前提不在教育的局部环节,而在于构建一种全新的制度和文化,作为教育决策者,有必要与教育研究者、教育实践者密切合作,将知识经济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 吴 刚 郑太年有宝华/19
知识经济的特征及其带来的社会转型和时代挑战,要求我们重新对人的特性、新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人才的内在关系、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其中创新人才的定位、创新系统的层级关系,以及教育、科技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实证性分析,证明教育创新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意义。在教育创新的实施中,教育的制度创新、过程创新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
建立教育发展的创新体系 袁振国/69
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教育制度的创新要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开辟道路,要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发展战略 陈永明/78
学校教育面临市场经济冲击、知识结构更新、未来生存危机的三大挑战,因而新的教育发展战略应在保证义务教育和重点大学教育质量的同时大力兴办后期中等教育,即“抓住两头放开中间”。可采取的对策是:(1)大力振兴民办教育;(2)创办“国民教育网络大学”;(3)成立“国家教育审议会”。
知识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化 周 勇/90
合理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财富创造方式的现代化,而且还体现在经济主体(国家与个体)对创造财富与人自身存在价值的关系的理解上,因此,当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合理化进程由于知识经济作为中介而实现相互作用时,知识经济的内涵应界定为:以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的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之相联系,教育也应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合而为一。
中华民族文化与当代教育创新 黄书光/103
当代教育创新并非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简单。否定,而应该进行反思性探索,对于其中仍具有生命力的精髓应予以肯定,并结合新时代精神进行创造性的“古今汇合”和“中外融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创新之路。
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
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技术哲学观的透视 祝智庭
当前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
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即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使从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技术发展 张际平/127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定会对教育技术学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课题,其中最主要的研究热点是:课件开发、多媒体教育应用、网络教育应用和计算机教育。
知识经济与学习革命 高 文/134
新世纪即将来临,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展现。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旨在培养创新精神的21世纪教育必然是以人的终身学习为基点的。学习应是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是个人、机构、国家、社会、人类进步的重要机制。
基础教育与创新教育
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 丁钢/149
课程改革的创新,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行动策略上,应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外部关系、课程的创新机制着手,学校是课程创新的主体。
全面质量管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赵中建/156
教育全面质量管理是90年代引入学校管理的一种改革措施,其关键所在是树立“消费者中心”的观点。将全面质量管理引入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确立以学习或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从而有利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的实现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培训与学生培养
发展教师的研究精神 潘剑芳/165
要改善教师的质素,教师不单需要大学文凭,而且需要改善提倡教师研究精神之师资训练课程的水准,以及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成为一生不断的学习者。
知识经济呼唤教育的个性化 郑金洲/178
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忽视创造力的培养甚至扼杀了人的创新精神,而灵活多样、个性化恰恰是滋生创造力的土壤。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应该有一种个性化的教育观,要把富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培养规格标准,使教育适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与大学生个性发展 黄宝琼/191
知识经济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诸因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而长期以来我国学校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大学校园缺乏生机与活力,过多的束缚,导致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潜在的创造力难以发挥。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
知识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制度 钟启泉/205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研究生教育的整顿、充实与弹性化成为教育政策的重要支柱。进入“211工程”的大学,理应朝“研究生院化”的方向迈进,即倡导“研究为本”,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准,以取代一般大学“本科为本”、“教学为本”的运作方式。
高等教育创新体系的建构 唐安国 刘勤勇/212
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可分为几个层面:观念、理论层面,物质、技术层面,组织、制度层面和教师、管理者层面。它们之间紧密联系,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流通,而且各层面自身还直接。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正是在这种流动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创新系统实现着自身不断的发展。
体制创新与高等教育 房剑森/224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将处于社会的中心。而高等教育只有进行体制创新,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和引导、改造未来社会。高等教育的体制创新,应坚持多样化的发展目标,一方面,通过“双轨制过渡”实现体制的变革;另一方面,通过知识经营手段的运用和中介组织的建立,提高高等教育的市场适应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制度性发展,通过结构弹性的增强和制度重建工作,加快依法治教进程,保障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展的理念 张民选/252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人”--知识的生产者、传播者和运用者--在经济生活、企业产业中的比例,将会影响企业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幅度。尽可能地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而增加就业人口和居民人口中科技人员的比例,是保障一个国家顺利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保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健康增长的前提条件。
关于“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的对话
--“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研讨会”纪实 丁钢整理/268
Innovation:Mission of education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