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教材按照社会调查的客观进程,共分为五篇、十八章。其中,第一篇概述两章,主要论述社会调查的一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第二篇准备阶段四章,主要论述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社会调查的类型、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第三篇调查阶段七章,主要论述文献调查、实地观察、访问调查、集体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实验调查等搜集社会信息的方法。第四篇研究阶段三章,主要论述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思维加工等研究社会信息的方法。第五篇总结阶段两章,主要论述撰写调查报告、评估调查成果、总结调查工作等问题。《社会调查教程(第5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论述上,力图以中国社会调查实践经验为基础,同时认真吸取国外社会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因而具有较鲜明的学科化、中国化特色,具有较突出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调查教程(第5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自1988年问世以来已出版四个版本,共印刷31次,发行32万册。第五版是最新版本。另外,已出版配套用书三本,即:《专题调查及实例评析》(2003年12月)、《社会调查案例教程》(2008年9月)和《怎样搞好社会调查》(2009年12月)。它们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各级党校与各类干校有关课程的教材、考研参考书目,又可作为行政、企业、事业单位调研人员,特别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目录
导 语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社会调查秘杜尝调查学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第二节 近代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调查
第四节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调查
第五节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准备阶段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类型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
第二节 普遍调查
第三节 典型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第五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第一节 社会指标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
第三节 社会测量及其层次
第四节 抽象社会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第六章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原则
第二节 调查指标及其操作定义的设计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第四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篇 调查阶段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第四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第五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问卷的结构及设计原则
第三节 问卷主体的设计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五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第十二章 网络调查法
第一节 网络和网络调查
第二节 网络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网络调查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网络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网络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
第十三章 实验调查法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 努力减少实验误差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第四篇 研究阶段
第十四章 整理资料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第十五章 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节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
第六节 spss软件简介
第十六章 思维加工
第一节 思维加工概述
第二节 比较法和分类法
第三节 分析法和综合法
第四节 矛盾分析法
第五节 因果分析法
第六节 系统分析法
第七节 结构一功能分析法
第八节 创新思维方法
第五篇 总结阶段
第十七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与体例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与要则
第十八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评估
第二节 调查成果的应用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
附录
附录一:随机数表
附录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录三:t分布表
附录四:x2(chisquare)分布表
附录五:r值化为z'值表
附录六:f分布表
附录七:常用对数表
第一篇 概 述
第一章 社会调查秘杜尝调查学
第一节 社会调查及其任务
第二节 社会调查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社会调查的理论指导
第四节 社会调查学是一门方法性学科
第二章 社会调查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古代的社会调查
第二节 近代欧美等国的社会调查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调查
第四节 1949年后中国的社会调查
第五节 现代社会调查的发展趋势
第二篇 准备阶段
第三章 社会调查的程序和准备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第二节 选择调查课题
第三节 进行初步探索
第四节 提出研究假设
第五节 组建调查队伍
第四章 社会调查的类型
第一节 社会调查的分类
第二节 普遍调查
第三节 典型调查
第四节 抽样调查
第五章 社会指标和社会测量
第一节 社会指标
第二节 社会指标体系
第三节 社会测量及其层次
第四节 抽象社会指标及其测量方法
第六章 社会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一节 设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原则
第二节 调查指标及其操作定义的设计
第三节 信度和效度的统一
第四节 调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第三篇 调查阶段
第七章 文献调查法
第一节 文献和文献调查法
第二节 文献的搜集
第三节 信息的摘取
第四节 对文献调查法的评价
第八章 实地观察法
第一节 实地观察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实地观察的实施
第三节 努力减少观察误差
第四节 对实地观察法的评价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第四节 电话访问和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
第五节 对访问调查法的评价
第十章 集体访谈法
第一节 集体访谈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集体访谈的实施
第三节 对集体访谈法的评价
第四节 头脑风暴法与德尔菲法
第十一章 问卷调查法
第一节 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问卷的结构及设计原则
第三节 问卷主体的设计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第五节 对问卷调查法的评价
第十二章 网络调查法
第一节 网络和网络调查
第二节 网络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三节 网络调查的一般步骤
第四节 网络调查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网络调查法的优点和缺点
第十三章 实验调查法
第一节 实验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节 实验调查方案的设计
第三节 努力减少实验误差
第四节 对实验调查法的评价
第四篇 研究阶段
第十四章 整理资料
第一节 整理资料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问卷资料的整理
第三节 数字资料的整理
第四节 文字资料的整理
第十五章 统计分析
第一节 统计分析概述
第二节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第三节 单变量统计分析
第四节 双变量统计分析
第五节 多变量统计分析简介
第六节 spss软件简介
第十六章 思维加工
第一节 思维加工概述
第二节 比较法和分类法
第三节 分析法和综合法
第四节 矛盾分析法
第五节 因果分析法
第六节 系统分析法
第七节 结构一功能分析法
第八节 创新思维方法
第五篇 总结阶段
第十七章 调查报告的撰写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类型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结构与体例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步骤与要则
第十八章 调查工作的评估和总结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评估
第二节 调查成果的应用
第三节 调查工作的总结
附录
附录一:随机数表
附录二:标准正态分布表
附录三:t分布表
附录四:x2(chisquare)分布表
附录五:r值化为z'值表
附录六:f分布表
附录七:常用对数表
社会调查教程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