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on Beijing industrial spatial structure

副标题:无

作   者:刘伟主编;张辉等著

分类号:

ISBN:9787301219829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2012: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运用区域一体化理论,对我国四大经济区的19个国家战略发展区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面考察了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备战略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协调发展程度,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研判。在此基础上,《中国都市经济系列研究2012:北京市产业空间结构研究》从经济地理的视角出发,通过密度、距离和分割三大经济地理特征,对北京市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调整北京产业空间结构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例如,北京市要建设世界城市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就要缩短(时间)距离——一加强交通规划和建设,紧密城区内以及与市外的联系;减少分割一一调整经济结构,营造更加自由畅通的经济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区域经济的整合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提高密度……推进城市化建设,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统筹。

目录

概述北京市的发展蓝图——世界城市及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部分 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分析
第1章总体概况及研究理论方法
1.1 总体概况
1.2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
第2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腹地
2.1珠三角城镇群
2.2海峡西岸经济区
2.3湖南长株潭城市群
2.4横琴岛地区
2.5小结
第3章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及其腹地
3.1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
3.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3.3湖北武汉城市群
3.4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
3.5江苏沿海地区
3.6小结
第4章环渤海经济区及其腹地
4.1大小兴安岭地区
4.2辽宁沿海经济带
4.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4.4河南中原城市群
4.5山西太原城市圈
4.6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4.7甘肃循环经济区
4.8河北沿海地区
4.9图们江区域
4.10小结
第5章成渝经济区及其腹地
5.1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中心性指数
5.3城镇等级一规模分形模型的实证研究
5.4城市聚类分析
5.5小结
专题 塑造中国区域经济的三种力量:市场化、国际化和一体化
第二部分 审视发展的视角——经济地理三大特征
第6章密度
6.1密度的概念
专题2 区域一体化是当前的大趋势
6.2密度的特点
专题3 北京市城乡二元结构
……
第三部分重塑经济地理——经验比较与特色道路
第四部分政策依托与发展体系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Research on Beijing industrial spatial structure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