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为改革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的制度安排虽然激励地方大力发展经
济,但也诱导出忽视长期成本而“在短期内显示经济政绩”的功利行为,
在经济发展和财政增加的同时,向社会部分成员和后代转嫁了大量成本。
经营城市、“土地财政”正是这类行为的典型表现。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
上偏离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也不符合中央政府“科学发展”
的要求,因此受到中央政府的调控。但地方政府凭借产权、信息、条块体
制等优势,可以采取各种方式规避。隐蔽的博弈策略阻碍了中央政府政策
的有效执行,也改变了“一收就死,一放就乱”的央地关系格局。事实上
,仅仅依靠收权放权已经不能改变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围绕土地调控的
中央与地方博弈说明,中央政府必须调整现有的激励机制,变革传统的行
政控制,从更宏观的层面反思中央与地方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这关涉到
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整体发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分析
三 行为博弈与制度变迁
四 全书结构
第二章 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
一 政府的制度一行为分析
二 机会主义:中央与地方的分歧
三 机会主义与政府间博弈:一个考察视角
四 小结
第三章 市场化改革与土地管理制度变迁:1949—2005
一 市场化改革: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 土地保护政策和系统
三 中国土地保护政策的绩效
四 小结
第四章 产权消散与攫取软约束:博弈基础
一 产权、所有制与效率损失:一个分析的框架
二 三重分割:中国土地产权结构剖析
三 产权消散与集体行动困境
四 小结
第五章 经营型政府与政策内生性均衡: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一 有偿使用与土地收益分散化
二 政策变迁的路径考察
三 政策的内生性均衡分析
四 小结
第六章 组织困境:围绕土地市场的规制与反规制
一 官僚组织的经济学
二 制度设计与中央控制
三 信息难题与行为激励
四 分配格局与管理体制调整
五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一 中央与地方之间由“零和博弈”日益转变为“非零和博弈”
二 地方机会主义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变量
三 以官僚控制的方式解决机会主义难题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四 加强地方官员与地方之间的“共容性利益”是解决机会主义危害的根本途径
附录 中国土地调控重大政策一览表(1986—2008)
参考资料
后记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文献分析
三 行为博弈与制度变迁
四 全书结构
第二章 分析框架和理论模型
一 政府的制度一行为分析
二 机会主义:中央与地方的分歧
三 机会主义与政府间博弈:一个考察视角
四 小结
第三章 市场化改革与土地管理制度变迁:1949—2005
一 市场化改革: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二 土地保护政策和系统
三 中国土地保护政策的绩效
四 小结
第四章 产权消散与攫取软约束:博弈基础
一 产权、所有制与效率损失:一个分析的框架
二 三重分割:中国土地产权结构剖析
三 产权消散与集体行动困境
四 小结
第五章 经营型政府与政策内生性均衡:土地市场制度变迁的路径分析
一 有偿使用与土地收益分散化
二 政策变迁的路径考察
三 政策的内生性均衡分析
四 小结
第六章 组织困境:围绕土地市场的规制与反规制
一 官僚组织的经济学
二 制度设计与中央控制
三 信息难题与行为激励
四 分配格局与管理体制调整
五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一 中央与地方之间由“零和博弈”日益转变为“非零和博弈”
二 地方机会主义成为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重要变量
三 以官僚控制的方式解决机会主义难题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四 加强地方官员与地方之间的“共容性利益”是解决机会主义危害的根本途径
附录 中国土地调控重大政策一览表(1986—2008)
参考资料
后记
政策变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