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del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建君著

分类号:

ISBN:978750353982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主要内容:从国外的文献来看,转轨(Transition)和转型(Transformation)有不同的英文单词,但在国内外早期的研究中并没有严格的内涵区分,二者基本上可以相互取代,指社会主义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这种情况在国内学术界反映的更充分,转轨和转型往往是同一个英文单词Transition的不同译法,有时Transition也被译为“过渡”,但有时Transformation也被译为“转轨”。随着经济实践的不断发展,转轨和转型、转轨经济学(Transition Economics)和转型经济学(Transformation Economics)在国内外开始被明确区分。转轨和转型(转轨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主题的差异;理论基础的差异;对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不同。本文界定的经济转型包括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和制度创新等三层涵义。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提出是与明确目标下社会经济体制有序转变、经济绩效良好、社会生活稳定变迁的改革过程相联系;是对这一经济转型过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研究,既是对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实践模式的概括和总结过程,也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具体内涵和体制特征认识明确化的过程。全文共分六部分探讨了上述主题。

目录

目录
中英文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及概念界定
1.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经济转型问题研究的“两条主线”
1.2.2 国外经济转型研究的“三派观点”
1.2.3 简要的小结
1.3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3.1 体制模式与改革方案设计的改革探索期
1.3.2 体制转轨与改革重点突破的转轨明确期
1.3.3 体制初步确立与改革攻坚的转型深化期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4.1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小结
1.4.2 国内外文献研究的优势及不足
1.4.3 选题研究的理论重点和难点
1.5 选题研究的基本思路、理论创新及方法
1.5.1 基本思路
1.5.2 理论创新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市场经济范式与转型研究的理论框架
2.1 思想基础与主流脉络:范式提出
2.1.1 “凯恩斯—萨缪尔森范式”和“哈耶克—萨克斯范式”的提出
2.1.2 “马克思—列宁范式”的提出
2.2 核心理论与分析框架:框架梳理
2.2.1 “马克思—列宁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2.2 “凯恩斯—萨缪尔森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2.3 “哈耶克—萨克斯范式”的基本理论分析框架
2.3 理论层次与制度假设:范式比较
2.3.1 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前提假设和终极认识不同
2.3.2 对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职能关系的认识不同
2.3.3 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分析方法的理论层次不同
2.3.4 市场经济基本社会制度假设的不同
2.3.5 理论范式的硬核不同
2.3.6 所有制及社会秩序观念认识的不同
2.4 同一主题与不同道路:范式联系
2.4.1 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共同认识
2.4.2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及影响因素认识的异中之同
2.4.3 共同的福利社会思想
2.4.4 生产社会化发展趋势的共同认识
2.4.5 三大范式研究中必须提到的人物
2.5 理论范式与社会实践:模式改良
2.5.1 美国市场经济模式的改良道路
2.5.2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的综合改良
2.5.3 市场经济改良道路的中国启示
2.6 中国经济转型分析的基本框架
2.6.1 转型目标明确
2.6.2 制度约束刚性
2.6.3 改革形式灵活
2.6.4 阶段性推进
第3章 制度层次性、双重转型难题与中国道路
3.1 市场经济制度的层次性
3.1.1 微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1.2 中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1.3 宏观制度安排的三层次分析
3.2 经济转型的次序性问题
3.2.1 经济转型次序性问题的理论探讨
3.2.2 制度层次性决定改革的次序性
3.3 经济转型的速度问题
3.3.1 转型速度问题的不同主张及背景
3.3.2 速度不能保证经济转型的顺利推进
3.4 经济转型“局部改革的陷阱”
3.4.1 “局部改革的陷阱”的提出
3.4.2 “局部改革的陷阱”的层次性分析
3.4.3 “局部改革的陷阱”的理论拓展
3.5 一个简要的总结
3.5.1 目标模式决定转型的具体方式
3.5.2 政治架构决定转型过程的具体特征
3.5.3 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是解决转型难题的理论基础
3.6 经济转型的中国道路
3.6.1 中国经济改革试验探索阶段的过程考察
3.6.2 中国经济系统改革阶段的过程考察
3.6.3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构阶段的过程考察
3.6.4 中国经济转型深化阶段的过程描述
3.6.5 中国经济转型道路考察的主要结论
第4章 经济转型的不同模式、绩效比较及实证分析
4.1 俄、中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
4.1.1 建立在不同理论基础上的转型模式设计
4.1.2 “休克疗法”与中国经济转型方式的显著差别
4.1.3 作为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价格机制形成路径不同
4.1.4 所有制问题上快速全面私有化和阶段性调整的差异
4.1.5 企业组织形式的转换及生产力体系的完善
4.1.6 宏观层次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
4.2 俄、中不同经济转型模式的绩效比较
4.2.1 转轨之前的绩效比较
4.2.2 转轨期间的绩效比较
4.3 基于效率、稳定、公平和制度的绩效评价
4.3.1 对俄罗斯转轨基于效率的评价
4.3.2 对俄罗斯转轨基于稳定和公平的评价
4.3.3 对俄罗斯转轨基于制度的评价
4.3.4 俄罗斯人民对经济转轨的评价
4.4 俄、中不同转型道路的发展趋势
4.5 俄、中经济转型比较的主要结论
4.5.1 转型要破除新自由主义教条和模式崇拜
4.5.2 转型要注重改革的阶段性推进和调整
4.5.3 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制度变迁过程
4.5.4 转型不是主题单一的经济体制转轨
4.5.5 政治体制的改革必须与经济转型合拍
4.6 结束语
第5章 转型深化期的实践难题及改革抉择
5.1 慎重选择转型深化期的改革方式
5.1.1 激进方式和渐进方式的局限
5.1.2 对转型方式问题的进一步反思
5.1.3 转型深化期中国转型策略的抉择
5.2 规范所有制调整中的产权改革
5.2.1 产权改革并不能激发激活企业效率
5.2.2 区分要素市场的发育和要素私有化
5.2.3 所有制改革要符合产权社会化趋势
5.3 通过自主创新解决经济增长难题
5.3.1 转型深化期经济的阶段性特点
5.3.2 增长方式转变的结构分析思路
5.3.3 经济结构调整要加强自主创新
5.4 确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三维体系
5.4.1 恰当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职能的横向关系
5.4.2 构建市场运行机制层次性的纵向制度保证
5.4.3 重视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的混合影响
5.5 完善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
5.5.1 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公有制为主体
5.5.2 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基础
5.5.3 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体制特征
5.6 稳步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市民社会
5.6.1 影响社会转型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5.6.2 社会转型是宏观层次制度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
5.6.3 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市民社会
5.7 立足合法性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
5.7.1 政府管理体制是宏观层次制度规范的重点
5.7.2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不是市场化
5.7.3 通过责任效能的公共政府改革增强合法性
5.8 通过社会制度创新发展现代社会主义
5.8.1 基本经济制度转型是社会制度创新的显著标志
5.8.2 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制度创新的关键内容
5.8.3 改善和加强中国特色党政双重结构的政治体制
5.8.4 建设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现代社会主义
第6章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与前景展望
6.1 中国经济转型的模式特征
6.1.1 中国经济转型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转型目标
6.1.2 中国经济转型的社会主义制度约束刚性化
6.1.3 中国经济转型过程的阶段性转换
6.1.4 中国经济转型的措施实验性
6.1.5 中国经济转型的双主题联动性
6.1.6 地方政府在经济转型中的积极作用
6.2 中国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经济转型模式
6.2.1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不同概括及局限
6.2.2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双主题”特衽
6.2.3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阶段转换式”特征
6.2.4 “双主题阶段式转换”:中国经济转型模式概括
6.3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具有普遍意义吗
6.3.1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独特性
6.3.2 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的普遍意义
6.4 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人名及术语索引
后记
?"=)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On Chines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model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