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与仿像

副标题:无

作   者:王妍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977087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中西艺术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世界,其风格迥异的审美品性及其深层原因一直是艺术研究的焦点问题。本书紧紧抓住“意象”与“仿像”这两个中西艺术理论的核心范畴,通过缜密精微的知识考古和宏廓系统的史学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和展现了中西艺术审美差异的深层机制,可谓独辟蹊径,切中肯綮。

目录

前 言
意象篇
 第一章 意象溯源
  一 象:以心“观”物的意向性思维与现象界建构
   1.从天象到观象:天垂宪象、观象授时
   2.从数象到易象:生生谓易、象以形道
   3.从礼乐到象乐:尚象制器、象以典刑
  二 意象诗学的自觉
   1.从象乐到乐象:艺术本体的自觉
   2.从易象到兴象:诗性思维的自觉
   3.从观象到观志:审美主体的自觉
  三 意象理论之滥觞
   1.文与意:诗无隐志、文无隐意
   2.意与象:观象兴情、以群以怨
   3.文与象:意象批评的自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意象范式的建构
  一 意象范畴的提出
   1. 从诗言志到诗缘情
   2. 从礼贵意象到诗学意象
  二 意象的创作机枢
   1.情者立文之本源
   2.五性发而为辞章
  三 意象的创造过程
   1.物以情观、情以物迁
   2.拟容取象、神用象通
  四 意象的审美特征
   1.情深而不诡,文丽而不淫
   2.情与气偕、风清骨峻
  五 意象的审美追求
   1.情深曲苞之味
   2.神与物游之境
  本章小结
仿像篇
 第三章 仿像原始
  一 像(eikōn):由物“原”“相”(arche)的寻性思维与世界的建构
   1.思与相:主客之分与本原之相
   2.相与数:本原之相的数字表示
   3.数与像:世界作为数的“仿像”
  二 仿像美学的自觉
   1. 从自然之“相”(arche)到人之“美德”(aretē):主体的自觉
   2.从可感知的“像”(eidolon)到普遍定义的“象”(eidos):本体的自觉
   3.摹仿的技艺(techne)以及两种“仿像”的区分:方法的自觉
  三 仿像美学的滥觞
   1.“象”论(eidos)的二元范式
   2.“象”论(eikones)的三元维度
   3.“象”论的二元对立:“心”(nous)之“象”与“眼”(aisthesis)之“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像范式的建构
  一 仿像及其形式本体的确立
   1. 象(eidos):从哲学之“象”到艺术之“形式”
   2. 摹仿(mimesis):从技艺(techne)到诗学(poietike)
  二 仿像的创制机枢
   1. 摹仿(poietike technē):作为求知的本性
   2. 感性(aesthesis):作为摹仿的基础
  三 仿像的形式要素
   1.仿像的“形式因”
   2.仿像的“形式要素”
  四 仿像的审美特征
   1.美的认知性与审美感性
   2.形式美及其“标准”化
  五 仿像的审美追求
   1.普遍本质之真
   2.移情净化之美
  本章小结
比较篇
 第五章 意象与仿像:中西艺术表意范式的审美差异
  一 论者:士人与哲人
   1.士人的家国情怀
   2.哲人的求真思辨
  二 理论:诗话与诗学
   1.作为意象美学的诗话
   2.作为艺术哲学的诗学
  三 逻辑:调和与对立
   1.情与志、雅与俗、古与今的调和
   2.主与客、技与艺、真与像的矛盾
  四 范式:意象与仿像
   1.本质论:生命与形式
   2.思维论:感通与摹仿
   3.审美论:滋味与美感
   4.美化论:感悟与征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意象与仿像思维范式差异的文字现象学考察
  一 字象与声象:中西文字作为观念现象的差异
   1.汉字“字象”的“象性”与西文字“声象”的“像性”
   2.汉字“字象”的具身性与西文字“声象”的离身性
   3.汉字“字象”的透明性与西文字“声象”的遮蔽性
  二 文字与思维:中西文字作为逻辑图式的差异
   1. 以“字”建序与依“言”立法:字逻辑与语法逻辑
   2.“字”以“比类”与“概念”“指代”:象逻辑与概念逻辑
   3.“字”属“阴阳”与“声”以“区分”:和逻辑与分析逻辑
   4.“字”以“名”重与“词”“物”对应:悟逻辑与再现逻辑
  三 从文字观到美学观:基于文字意向结构的中西审美差异
   1. 意象美学与仿像美学
   2. 情感美学与理性美学
   3. 生成美学与静观美学
   4. 体验美学与诠释美学
  本章小结
汇通篇
 第七章 意象与仿像的融通与解构
  一 现代艺术的发展与传统艺术范式的解构
   1.中国现代艺术:西学中用与“写实”的要求
   2.西方现代艺术:中学西渐与“写意”的追求
  二 哲学的转向与仿像的转型
   1.本体论转向:非理性哲学与“直觉”思维
   2.主体论转向:内省哲学与意象批评的方法
   3.语言学转向:语言哲学与意象本体的确立
   4.视觉转向:技术哲学与仿像范式的转型
  三 文化的革新与意象的新变
   1.新文化革命:意象的西方美学批评视角
   2.新时期改革:主体性论争与心理意象批评
   3.全球化融汇:文化自觉与意象论现代转型
   4.后现代景观:主体性失落与意象话语消解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仿象:数字媒介时代艺术表意范式的重构
  一 仿象:数字媒介时代的艺术表意范式
  二 仿象:超越实在的虚拟实在
   1.挑战柏拉图——塞尔蒙之“床”
   2. 从摹仿到虚拟:等同实在的仿象
   3. 从材料到数据:等同现实的时空
   4. 从静观到互动:等同身体的感知
  三 仿象:从心灵的遥在到身体的遥在
   1.迎接新契机——意象的“e”化
   2.从“目想”之“游”到“远程游牧”
   3.从“神会”到“在场”
   4.从“意境”到“灵境”
  四 仿象:作为当代艺术表意范式的“能象”
   1.作者:作为交互建构的主体
   2.实在:作为虚拟现实的实在
   3.受众:作为互动主体的能在
   4.作品:作为召唤结构的能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 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意象与仿像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