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秦晖等编著的《耕耘者言(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从讲述秦晖的治学经历,研究方向的转变,对农民学的意志开始……作者的论述时空性很强,对很多问题的假设都可以得到现实的很好佐证。通过对前苏联历史的深入分析,本书让我们对于计划经济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书中提出了“命令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划分,还有“宗法农民”等都是独创性的观点,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前苏联社会,这对于我国的农村改革意义非凡。
目录
《耕耘者言》再版序
理解农民,理解自己
——四十而惑者自述
1 农民学反思/1
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3
一、两种不同的“两重性”/4
二、革命的辩证法与工农联盟/11
三、十月革命后的宗法农民/17
四、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27
五、结论与思索/34
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37
一、种族文化学还是社会文化学?/37
二、农民与农民文化/43
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53
一、文明进程中的农民研究不可或缺/53
二、农民学的兴起/58
三、农民学研究对象探讨/64
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71
一、“恰亚诺夫热”/71
二、“农民的新马克思”?/73
三、恰亚诺夫与俄国农民学传统/77
四、“微观理论”与劳动一消费均衡说/83
五、“宏观理论”与经济人类学/90
《农民、政治与革命》中译序/95
2 农史新证/99
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1 01
一、明末云南的社会危机/101
二、营庄制度的实行和演变/116
三、“清田”、“弛禁”与营庄制的废除/134
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144
一、“丁亥之变”后的农业生产关系/145
二、水利建设与耕地面积的扩大/165
三、“农勤岁稔”“民安物阜”的云南/173
四、总结与余论/184
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
——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188
一、关于“关中无地主”/189
二、关中无租佃/195
三、关中有封建/200
四、“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经验意义与逻辑意义/209
“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
——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史研析之二/21 1
一、民国时期关中模式/21l
二、民国以前关中模式/217
三、清代关中土地形式/225
四、关中“经营地主”制/227
五、清代以来关中模式存在的社会历史渊源/235
3 农村改革丛谈/247
“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
——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249
一、对“离土不离乡”的几种解释/250
二、“离土不离乡”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254
三、乡镇企业的活力源自何处/256
四、改革并非创造“奇迹”,而是消除“奇迹”/256
五、“离乡不离土”意味着全社会的整体变革/258
市场、“后市场”与现代农业/261
一、农业与市场/261
二、现代农业类型与市场机制/266
三、中国农民的市场风险/270
四、寻找“后市场机制”/272
90年代的农民非农化:农民流动问题/275
一、静态“利弊观”与理论模型的缺陷/275
二、应该而未必必然:市场扭曲的制度性根源/277
三、谋生还是求富:农村“过剩劳力”的“供给弹性”问题/282
四、农民流动的现代特征/284.
“农民”与“农业者”
——“农民”概念的定义问题/289
农村改革系列之一:恒产、恒心与土地/295
农村改革系列之二:“村”兮归来/299
农民文化与改革/304
乡企在十字路口
——关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308
“手拉手,一起干”
——丹麦农民与合作运动/312
理解农民,理解自己
——四十而惑者自述
1 农民学反思/1
宗法农民与社会主义民主革命/3
一、两种不同的“两重性”/4
二、革命的辩证法与工农联盟/11
三、十月革命后的宗法农民/17
四、对新经济政策的反思/27
五、结论与思索/34
社会文化观与农民文化论/37
一、种族文化学还是社会文化学?/37
二、农民与农民文化/43
农民、农民学与农民社会的现代化/53
一、文明进程中的农民研究不可或缺/53
二、农民学的兴起/58
三、农民学研究对象探讨/64
当代农民研究中的“恰亚诺夫主义”/71
一、“恰亚诺夫热”/71
二、“农民的新马克思”?/73
三、恰亚诺夫与俄国农民学传统/77
四、“微观理论”与劳动一消费均衡说/83
五、“宏观理论”与经济人类学/90
《农民、政治与革命》中译序/95
2 农史新证/99
后期大西军营庄制度初探/1 01
一、明末云南的社会危机/101
二、营庄制度的实行和演变/116
三、“清田”、“弛禁”与营庄制的废除/134
大西军治滇时期的农业/144
一、“丁亥之变”后的农业生产关系/145
二、水利建设与耕地面积的扩大/165
三、“农勤岁稔”“民安物阜”的云南/173
四、总结与余论/184
封建社会的“关中模式”
——土改前关中农村经济研析之一/188
一、关于“关中无地主”/189
二、关中无租佃/195
三、关中有封建/200
四、“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经验意义与逻辑意义/209
“关中模式”的社会历史渊源:清初至民国
——关中农村经济与社会史研析之二/21 1
一、民国时期关中模式/21l
二、民国以前关中模式/217
三、清代关中土地形式/225
四、关中“经营地主”制/227
五、清代以来关中模式存在的社会历史渊源/235
3 农村改革丛谈/247
“离土不离乡”: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模式?
——也谈“乡土中国重建”问题/249
一、对“离土不离乡”的几种解释/250
二、“离土不离乡”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254
三、乡镇企业的活力源自何处/256
四、改革并非创造“奇迹”,而是消除“奇迹”/256
五、“离乡不离土”意味着全社会的整体变革/258
市场、“后市场”与现代农业/261
一、农业与市场/261
二、现代农业类型与市场机制/266
三、中国农民的市场风险/270
四、寻找“后市场机制”/272
90年代的农民非农化:农民流动问题/275
一、静态“利弊观”与理论模型的缺陷/275
二、应该而未必必然:市场扭曲的制度性根源/277
三、谋生还是求富:农村“过剩劳力”的“供给弹性”问题/282
四、农民流动的现代特征/284.
“农民”与“农业者”
——“农民”概念的定义问题/289
农村改革系列之一:恒产、恒心与土地/295
农村改革系列之二:“村”兮归来/299
农民文化与改革/304
乡企在十字路口
——关于乡镇企业产权改革的调查与思考/308
“手拉手,一起干”
——丹麦农民与合作运动/312
一个农民学研究者的心路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