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探索与追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卷》主要内容包括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从灾害新闻看知情权在我国的发展——基于《人民日报》地震报道的历时性分析、金融危机传播中的两难选择——以三家中国报纸为分析样本、文明营销:社会治理模式的范式转换、伦理博弈抑或道德感召——公共关系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探析、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等。
目录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新闻传播史论研究
范长江死因探析 陈玉申
储安平后期变化及其活动刍议 邓利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事求是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之比较研究 方延明
当代中国传媒的价值取向 方延明
从宣传到传播——试论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 叶皓
合流的背后——传统学派形成的知识社会学探究 胡翼青
论广告意识形态 蒋旭峰
媒介环境学家对“专门化(专家)”问题的警觉性认知 秦州
政府新闻学研究
网络时代执政的机遇和挑战 叶皓
从“对抗”到“协商”的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新模式——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巢乃鹏
政党执政规律与大众传媒运行规律——实际内涵、作用层面及相互关系探讨 丁柏铨
主政者媒介素养刍议 丁柏铨
对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的多维观照 丁和根
社会结构视野下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研究 郑丽勇 李利霞
新闻传播教育与学科发展
传播学基础研究和学科生命力 段京肃
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的分析 段京肃
中华文化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模及在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韩丛耀
传播学科的兴起——一段重新阐释的历史 胡翼青
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 夏文蓉
新闻与法研究
批评性报道的法律意识与司法环境——编辑记者、法官认知状况调查 陈堂发
10年:中国媒体侵权诉讼的“公众人物”理念 陈堂发
权利——权力制衡理论范式的形成——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1993~2009)述评 胡菡菡
论媒体报道权与受众知情权的互动——以媒体对黄光裕个案的报道为例 夏文蓉
凶手的媒介呈现与叙事模式研究——以《南方周末》报道(2007~2008)为例 周海燕 梁靖雯 张乐 冯佳
传播与社会研究
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 王雄
从灾害新闻看知情权在我国的发展——基于《人民日报》地震报道的历时性分析 邓利平
金融危机传播中的两难选择——以三家中国报纸为分析样本 胡菡菡
文明营销:社会治理模式的范式转换 蒋旭峰
伦理博弈抑或道德感召——公共关系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探析 祁林
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 郑欣
文化研究
图像传播与文化转向 韩丛耀
意识形态的图腾抑或失效——关于两部二战宣传电影传播效果的比较分析 祁林
虚拟教堂:对传播的“仪式观”的另类解读 秦州
白领身份幻象与符号消费——透视时尚杂志的消费主义逻辑 王蕾
语境变迁、符号转译与迷群体——关于《潜伏》迷的文化分析 朱丽丽
前言页
目录页
新闻传播史论研究
范长江死因探析 陈玉申
储安平后期变化及其活动刍议 邓利平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事求是精神与实用主义的实用原则之比较研究 方延明
当代中国传媒的价值取向 方延明
从宣传到传播——试论新时期宣传工作创新趋势 叶皓
合流的背后——传统学派形成的知识社会学探究 胡翼青
论广告意识形态 蒋旭峰
媒介环境学家对“专门化(专家)”问题的警觉性认知 秦州
政府新闻学研究
网络时代执政的机遇和挑战 叶皓
从“对抗”到“协商”的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新模式——以“躲猫猫事件”为例 巢乃鹏
政党执政规律与大众传媒运行规律——实际内涵、作用层面及相互关系探讨 丁柏铨
主政者媒介素养刍议 丁柏铨
对舆论引导主体引导能力的多维观照 丁和根
社会结构视野下的政府新闻“知沟”效应研究 郑丽勇 李利霞
新闻传播教育与学科发展
传播学基础研究和学科生命力 段京肃
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作者、机构和地区的学术影响分析——基于CSSCI(2005~2006)的分析 段京肃
中华文化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构想——视觉信息处理机制的建模及在视觉信息数据库建设中的应用 韩丛耀
传播学科的兴起——一段重新阐释的历史 胡翼青
新闻教育反思中的“传播学”话语 夏文蓉
新闻与法研究
批评性报道的法律意识与司法环境——编辑记者、法官认知状况调查 陈堂发
10年:中国媒体侵权诉讼的“公众人物”理念 陈堂发
权利——权力制衡理论范式的形成——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1993~2009)述评 胡菡菡
论媒体报道权与受众知情权的互动——以媒体对黄光裕个案的报道为例 夏文蓉
凶手的媒介呈现与叙事模式研究——以《南方周末》报道(2007~2008)为例 周海燕 梁靖雯 张乐 冯佳
传播与社会研究
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 王雄
从灾害新闻看知情权在我国的发展——基于《人民日报》地震报道的历时性分析 邓利平
金融危机传播中的两难选择——以三家中国报纸为分析样本 胡菡菡
文明营销:社会治理模式的范式转换 蒋旭峰
伦理博弈抑或道德感召——公共关系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探析 祁林
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 郑欣
文化研究
图像传播与文化转向 韩丛耀
意识形态的图腾抑或失效——关于两部二战宣传电影传播效果的比较分析 祁林
虚拟教堂:对传播的“仪式观”的另类解读 秦州
白领身份幻象与符号消费——透视时尚杂志的消费主义逻辑 王蕾
语境变迁、符号转译与迷群体——关于《潜伏》迷的文化分析 朱丽丽
探索与追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卷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