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骨眼,中国经济不往哪里走?

副标题:无

作   者:韦森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505119994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韦森等激辩经济热点!    当下,一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才刚刚过去,全球金融风暴已经是“雨   过”,但似乎仍然还没“天晴”。无就业的复苏,还像噩梦一样困扰着美   国和欧洲各国政府。    这场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是如何发生的?在一个市场经济初成的社会发   展阶段上,一个强势政府的全面进入和干预,导致了中国经济仍然在世界   经济大衰退中有8%以上的GDP增速,这一事实是否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失效和   干预主义的合理?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什么结果?这些都是   今天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此时,一场关于“中国模式”的论辩,恰如其时地出现了。《节骨眼   中国经济不往哪里走》这本集子收录了诸多重量级学者的各种观点,给我   们提供了许多思考中国的事实和思路。    “中国经济不往哪里走”、“中国经济的陷阱在哪里”、“权贵资本   势力几多威胁”……《节骨眼中国经济不往哪里走》中的这些热点问题已   在中国思想界和财经界引来一片热议和舌战   

目录

第一章历史:利弊的反思
  
  吴敬琏观点矛盾源于改革不彻底而非改革本身
  贫富分化加剧的原因何在,旧路线和旧体制的捍卫者断言,这是由市场取向改革造成的。主张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中国面临的社会问题的人们则认为,主要原因是机会不平等。
  
  罗斯基观点临时创新填补了制度的空白
  中国最近的经验证实了我们的经济命运不是注定的这一信念。涉及激励、流动、价格、竞争和开放的大型改革,虽然仍有许多不足,却促进了经济增长。
  
  第二章增长:奇迹或幻像
  
  秦晓观点是制度缺陷,还是制度创新
  判定好与坏的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经济增长的效率和质量、财富分配的公平与公正、对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选择权利的保护。
  附录:李泽厚、秦晓对话录
  
  韦森观点吃尽了引入市场经济的“红利”
  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不同,在转型的中国社会中,政府是放出了市场,引入了市场,并常常用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和操作手法强势地参与并驾驭市场。
  
  华生观点国企缩小了我们的贫富差距
  许多人认为国企的存在造成了垄断、寻租和特权,认为把国企取消、国资分完了就好了。但如果私有化真扩大到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这些央企头上,那中国就一定是权贵资本主义了。那时,官商勾结乃至官商一体、公权私用就会真正普遍化、主流化。
  
  田国强观点中国改革成功符合现代经济学的内在逻辑
  中国历史上的变革所以难逃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满足参与性和激励相容这两个约束条件,不能很好地解决个人理性和可实施这两个必要条件,而邓小平深刻地理解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自始至终把握住了这个关系。
  
  科斯观点自由的理念市场至关重要
  中国发生的一切,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但当人们提出并讨论不同的理念时,更好的理念就会脱颖而出。再把这些理念付诸实施,我们就能鉴别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一个自由的“理念市场”至关重要。
  
  科尔奈观点当前一代为未来一代做出巨大牺牲
  我们面临的并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些基本的伦理问题。当前一代正在为未来一代做出巨大牺牲。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不同代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解决当前与未来之间的资源划分问题是可行的,历史上也有人采用过,但其他路径也是可行的。
  
  第三章体制:复杂的互动
  
  陈志武观点市场经济铸就通向个人自由之道路
  如果没有金融市场,即使今天“打倒孔家店”,明天还要“重建孔家店”。从长远讲,市场经济的发展除了让GDP增长更快、使资源更有效使用之外,更重要、更根本的贡献是,市场经济把个人从工具中解放出来,让个人更有权利和尊严。
  
  姚洋观点制度的有效性先于制度的纯洁性
  我总结了四个要素,它们对其他发展中国家都有借鉴意义。第一是社会平等;第二是贤能体制;第三是制度的有效性先于制度的纯洁性;第四是中性政府。
  
  袁伟时观点稳定和自由是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人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统治型的管理体制早就不适应经济和社会状况,并与公民的权利意识有很大差距。面对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只有民主和法治能及时妥善化解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否定这个领域的改革,对中国的发展和稳定是非常不利的。
  附录:“中国模式”再审视
  
  萧功秦观点威权式调控与效率至上产生了特殊优势
  要形成对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极为重要的强势组织力量,对于很多后发展国家来说是很向往的,但却是很不容易的,而中国恰恰通过政府的全能主义向市场竞争体制的软着陆,建立起一种既有强势国家,又有充满活力的企业的社会经济领域的这种结构。
  
  希尔顿?鲁特观点中国资本梦徘徊在市场和权力间
  中国将面临最终的根本性议题:为稳定税收和实现消费,政府权力的边界何在?这个问题在短期可以被忽略,因为政府具有不受限制的资金借贷能力。但为了应对未来的不可预见性,中央政府应该审视它同地方、公司和个人间的税务关系以拓展税基。
  
  第四章比较:规避的方向
  
  黄亚生观点东亚模式胜过拉美模式
  观察其他东亚地区的案例,找不到一个经济发展必然导致收入分配恶化的例子。东亚模式是真正经济成功的模式,拉美模式则是经济失败的模式。
  附录:龙象之争:另一个视角看印度
  
  科尔奈观点东欧建立保护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强
  东欧的管理者迟早会感受到宏观经济变化带来的压力,他们会为自己在“平等”、“博爱”精神感召下的慷慨支出付出惨痛的代价:预算赤字、债务占GDP的比率攀升、失控的经常性账户赤字、投资者无意购买政府债券,等等。
  
  彼得?希夫观点中国有着更大的经济自由
  中国人不能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他们一直在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来养活美国。当前这种关系解体后,中国就可以甩掉美国这个沉重的包袱。这可能对某些个别群体不利,但对大部分中国人绝对是件好事。
  
  第五章预言:高速的未来
  
  帕金斯观点中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素还将快速增加
  没有确切的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将不能保持目前这样的高增长;但同样明显的是,还有许多未知的因素,可能会在一定时期里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中国能否较快地建立高效的市场制度,以应付经济高增长所需。因此,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一个保守估计是:其年均增长率将不会超过8%。
  
  张维迎观点人口大国将重返经济大国
  按照目前的趋势,未来50年、100年之后,人类可能又回归到19世纪之前的状态,即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相当,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大国。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印度人口最多,亚洲人口占世界的近60%。所谓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也就是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关系的回归。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节骨眼,中国经济不往哪里走?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