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音乐剧被认为是中国的朝阳产业之一,近年来以其强烈的舞台感染力、生动的演出形式吸引越来越的观众,各大专业院校也纷纷开设音乐剧专业。本书以音乐剧本土化发展为研究对象,借鉴历史学、社会学与传播学、比较音乐学与民族音乐学等相关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广大音乐剧专业人员提供学习与研究范本,完善中国音乐剧学科建设。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I
目 录 V
**章 绪论 1
1.1 中国音乐剧研究现状 1
1.2 研究音乐剧中国本土化过程的意义 7
1.2.1 "本土化"的含义 7
1.2.2 "本土化"的途径 9
1.2.3 "本土化"的表现 11
1.2.4 "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12
第二章 新时期音乐剧本土化尝试 14
2.1 本土化发生的内在机制 15
2.1.1 音乐剧的包容性 15
2.1.2 中西各异的文化传统 18
2.1.3 中西各异的国情 21
2.2 旧瓶新酒的1980年代与1990年代音乐剧 23
2.2.1 原创音乐剧蓬勃发展态势 23
2.2.2 新概念旧模式 24
2.3 本土化与歌剧化、戏曲化的度量衡 25
2.3.1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 26
2.3.2 音乐剧与中国戏曲 30
2.3.3 音乐剧的民族化 33
第三章 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35
3.1音乐剧的教育 35
3.1.1 高等教育前的音乐剧教育缺乏 35
3.1.2 高等教育音乐剧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36
3.1.3 音乐剧师资建设与人才就业 38
3.1.4 音乐剧教育的新思路 39
3.2 音乐剧的创作 41
3.2.1 音乐剧的剧本创作 41
3.2.2 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与本土化问题 47
3.3 音乐剧的产业 53
3.3.1 音乐剧产业的市场分析和推广 55
3.3.2 音乐剧的产业运作 58
3.3.3 培养复合型音乐剧制作人 66
第四章 音乐剧本土化的思考 69
4.1 中国音乐剧在艺术上的回归和自省--以《大红灯笼》为例 69
4.1.1 "混搭"的音乐风格 72
4.1.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舒展肢体语言 73
4.1.3 传统写意风格的舞台空间 75
4.1.4 把握中国音乐剧的表演尺度 77
4.2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与"接地气"--以音乐剧《钢的琴》为例 79
4.2.1 "接地气"的故事 80
4.2.2 《钢的琴》音乐的本土化探索 83
4.2.3 从《钢的琴》看中国音乐剧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 85
4.3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曹雪芹》和《锦绣过云楼》为例 86
4.3.1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曹雪芹》为例 87
4.3.2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锦绣过云楼》的音乐为例 90
4.3.3 中国音乐剧的"现代性" 97
4.4 音乐剧与现当代文化思潮的关系 99
4.4.1 近代以来文化思潮与西方音乐引进 100
4.4.2 美育思想与儿童歌舞剧的产生 104
4.4.3 音乐剧的重新引进与当代文化思潮 108
结语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的探讨 115
5.1 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意义 115
5.1.1 审美教育意义 115
5.1.2 培养创新理念 117
5.1.3 文化消费的意义 118
5.1.4 文化产业意义 119
5.2 全球化时代音乐剧的"本土化"探讨 121
5.2.1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问题 121
5.2.2 "全球化"语境下的音乐剧"本土化"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28
附录A 中国音乐剧剧目 131
附录B 1980年代至今在中国公演的西方大型音乐剧 136
ABSTRACT III
目 录 V
**章 绪论 1
1.1 中国音乐剧研究现状 1
1.2 研究音乐剧中国本土化过程的意义 7
1.2.1 "本土化"的含义 7
1.2.2 "本土化"的途径 9
1.2.3 "本土化"的表现 11
1.2.4 "本土化"研究的意义 12
第二章 新时期音乐剧本土化尝试 14
2.1 本土化发生的内在机制 15
2.1.1 音乐剧的包容性 15
2.1.2 中西各异的文化传统 18
2.1.3 中西各异的国情 21
2.2 旧瓶新酒的1980年代与1990年代音乐剧 23
2.2.1 原创音乐剧蓬勃发展态势 23
2.2.2 新概念旧模式 24
2.3 本土化与歌剧化、戏曲化的度量衡 25
2.3.1 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 26
2.3.2 音乐剧与中国戏曲 30
2.3.3 音乐剧的民族化 33
第三章 音乐剧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35
3.1音乐剧的教育 35
3.1.1 高等教育前的音乐剧教育缺乏 35
3.1.2 高等教育音乐剧课程体系建设的问题 36
3.1.3 音乐剧师资建设与人才就业 38
3.1.4 音乐剧教育的新思路 39
3.2 音乐剧的创作 41
3.2.1 音乐剧的剧本创作 41
3.2.2 音乐剧的音乐创作与本土化问题 47
3.3 音乐剧的产业 53
3.3.1 音乐剧产业的市场分析和推广 55
3.3.2 音乐剧的产业运作 58
3.3.3 培养复合型音乐剧制作人 66
第四章 音乐剧本土化的思考 69
4.1 中国音乐剧在艺术上的回归和自省--以《大红灯笼》为例 69
4.1.1 "混搭"的音乐风格 72
4.1.2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舒展肢体语言 73
4.1.3 传统写意风格的舞台空间 75
4.1.4 把握中国音乐剧的表演尺度 77
4.2 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与"接地气"--以音乐剧《钢的琴》为例 79
4.2.1 "接地气"的故事 80
4.2.2 《钢的琴》音乐的本土化探索 83
4.2.3 从《钢的琴》看中国音乐剧本土化过程中的问题 85
4.3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曹雪芹》和《锦绣过云楼》为例 86
4.3.1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曹雪芹》为例 87
4.3.2 中国音乐剧的"古典性"--以《锦绣过云楼》的音乐为例 90
4.3.3 中国音乐剧的"现代性" 97
4.4 音乐剧与现当代文化思潮的关系 99
4.4.1 近代以来文化思潮与西方音乐引进 100
4.4.2 美育思想与儿童歌舞剧的产生 104
4.4.3 音乐剧的重新引进与当代文化思潮 108
结语 全球化时代中国音乐剧的"本土化"的探讨 115
5.1 音乐剧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的意义 115
5.1.1 审美教育意义 115
5.1.2 培养创新理念 117
5.1.3 文化消费的意义 118
5.1.4 文化产业意义 119
5.2 全球化时代音乐剧的"本土化"探讨 121
5.2.1 "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化"问题 121
5.2.2 "全球化"语境下的音乐剧"本土化" 123
主要参考文献 128
附录A 中国音乐剧剧目 131
附录B 1980年代至今在中国公演的西方大型音乐剧 136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音乐剧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