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

副标题:无

作   者:张立文著

分类号:

ISBN:978750040396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哲学逻辑结构论是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它是指研究中国哲学范畴的逻辑发展及诸范畴的内在联系,是中国哲学范畴在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思维结构背景下所构筑的体系。在与西方哲学概念、范畴的比较中,根据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性质、特点,分为象性、实性、虚性三类。提出三层次六层面的哲学范畴诠释法,即句法层面和语义层面的表层结构的具体解释;网状层面和时代层面的深层结构的义理解释;历史层面和统一层面的整体结构的真实解释。探讨了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内在的根据,即整体的和谐性,传统的延续性和结构的有序性。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引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上)
一 何谓哲学逻辑结构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所谓中国哲学逻辑结构
(三) 范畴、结构的疏释
二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研究法
(一)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思维方法
(二)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纵向与横向研究
三 中国哲学范畴发展阶段的历史考察
第二章 引论: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下)
一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
(一)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构想
(二)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系统内在根据的探讨
二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范畴诠释学
(一)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中范畴的三层诠释
(二) 表层结构的具体诠释
(三) 深层结构的义理诠释
(四) 整体结构的真实诠释
三 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意义
(一) 揭示和加深对中国哲学特点的体认
(二) 准确地体认和把握各历史阶段的哲学思潮
(三) 更好地总结人类理论思维的经验和教训
(四) 有益于世界哲学的发展
(五) 工具和方法
第三章 象性范畴逻辑结构
一 象象范畴逻辑结构
(一) 五行
(二) 天
二 象实范畴逻辑结构

三 象虚范畴逻辑结构
(一) 道(无)
(二) 仁
(三) 数
第四章 实性范畴逻辑结构
一 实象范畴逻辑结构
(一) 天与人
(二) 形与神
(三) 宇与宙
二 实实范畴逻辑结构
(一) 道与器
(二) 有与无
(三) 理与气
(四) 心与物
(五) 一与二
(六) 动与静
(七) 变与化
(八) 知与行
(九) 能与所
(十) 格物与致和
三 实虚范畴逻辑结构
(一) 性与情
(二) 阴与阳
第五章 虚性范畴逻辑结构
一 虚象范畴逻辑结构
(一) 刚与柔
(二) 健与顺
二 虚实范畴逻辑结构
形而上与形而下
三 虚虚范畴逻辑结构
体与用
第六章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发展的趋势与预测
一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特质
(一)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特点
(二)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特征
(三)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转生
二 中西哲学范畴逻辑结构之比较
(一) 中国文化思想所面临的挑战
(二) 中西哲学范畴体系之比较
三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的发展趋势与预测
(一) 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和合化理念结构的确定
(二) 纵贯型与横贯型和合理念结构的确立
(三)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和合理念结构的确立
后记
?#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