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本小书收集了作者自1996年以来断断续续在各类报刊上发表的非学术性文章几十篇。
片断:
漫谈美国人的行为文明
过去一般人心目中美国似乎只有物质文明而没有精神文明,这是极大的误解。因为根据这一逻辑,一个国家的富强只要靠物质,靠今之所谓“硬件”就可以了,这正是方今存在于我国一部分人群中的误区,似乎经济可以游离于人文的因素之外,单独发达起来。因此,作为精神文明杂志的编辑,侯化生先生选中美国的精神文明为题约稿,是很有眼光的。在他一再督促下,欣然命笔。但是这个题目很大,内容丰富,在一篇短文中自难尽述,只能漫谈一些个人的感受。
在学言学,我访美接触的多是学术单位,自然注意的也是这方面居多。有人问我最羡慕什么,我说图书馆、档案馆太方便,太好了。当然这反映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不过这里我要着重谈的是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首先他们对主管的专业都很熟悉,如数家珍,而且有为读者服务的明确观念,不厌其烦地解答问题,帮助查找。有一件事给我印象深刻:一次在我在美做访问学者期间,临时赴华盛顿,在国家档案馆查了两星期的档案,接待我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他在了解我研究的题目之后,立即详细介绍馆藏有关资料,其认真、细致、周全远超出我的期待,既像是最好的助手,又像是导师。他默默无闻地在这岗位上想必已有多年,看得出带有一种职业的自豪感。最令我感动的是,在我回到原地几星期之后,忽然接到他的来信称:上次你来时,有一匣有关的档案放在别的分类架上,因此没有提供给你,请方便时再来华盛顿查阅。对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外国人认真到这个地步,令我惊叹之余,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更不敢马虎了。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例外,这种敬业精神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图书资料、秘书等辅助性的工作中很少见到那种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屑做,把怨气撒到工作上的情况。推而广之,在各行各业,基本上都是如此。并不是说,美国人都满意自己现有的职业,相反,他们工作的流动性比我国大得多,骑驴找马的人不在少数,但是不论自己喜欢与否,只要一天在这个岗位,就必须认真完成任务,这是天经地义的。据我观察,维持这种工作态度的当然有一定的规章制度,但是主要还是靠自觉的习惯,很少听说动不动就扣奖金的。这可能是一种社会共识,也是一种自知之明。例如在大学中,当然教师是主体,教授最受尊敬,秘书、后勤、资料等工作是辅助工作,没有人对此有疑义。做这类工作的多数也是大学毕业生。如果他不安于位,可以辞职,或半工半读去读学位,然后凭能力和机会进人教师行列,但是在这之前,他只能做好目前的工作。另外,读学位,到大学任教是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付出艰苦的劳动的,并非人人都合适,有人知难而退,也就安心于本职工作了。这看来似乎平常,但是形成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很重要。这种风气之形成,与从小的教育分不开。我见到许多美国家庭,孩子从很小起就每天分工做一两件事,哪怕是很小的事,例如擦自己的小桌子,或洗自己的杯碟之类,但必须完成,大人常常检查,决不代劳。这样,从小就养成一种责任感,旬全是我的任务”,“你今天还没完成任务”成为口头语。另外,人的成就和社会地位当然有高下之分,但是相对来说,对行业高下的歧视和偏见,美国要比我国少得多,这可能与他们没有经过封建社会以及崇尚实际的精神有关。
美国人以推崇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闻于世。这也容易引起误解。这两个“主义”源于欧洲,有它特定的含义和产生的历史背景,本文不作学理上的探讨。在现实生活中,它决不等于自由散漫、随心所欲,“只要个人自由,不要组织纪律”。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我所见到的社会公德这一面。凡到过国外的人都会有一种感受,许多国家,不论是东欧、西欧还是美国,乃至某些亚洲国家,人们对保护公共环境的意识都比我国强。有的是靠重罚(例如新加坡),但是相当多的国家还是靠自觉,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观念。举例来说:我国现在很多人都住进了新楼新居,家家户户刻意装修自己那套房子,有的家里一尘不染,进门还要脱鞋,但是一出家门,公共的走廊、楼梯、墙壁往往污秽不堪,大家视而不见,新房子不出几年就如贫民窟,与屋内的豪华成鲜明对比。至于楼外的公共环境、公共设施以及绿地等等被肆无忌惮地破坏更是令人痛心。在美国(当然不止美国)正好相反,普通公寓楼房从进大门起的公共场所大都整洁明亮,令人愉快,也没有人敢随便乱扔片纸,尽管很少见到如何如何就要罚款的布告。至于个人的家里,视情况而异,有人生性懒散,关起门来随便怎么乱,是他个人的自由。这门里门外,就是自由的界线,就是说个人生活习惯的自由不能妨碍他人享受整洁的环境的权利,这既是公民义务,也是公德。这种公德也是从小培养的。我有一次在一位美国朋友家过一个节日,晚饭后与他们一家四口一同到附近公园去,两个男孩要在那里放焰火玩。放过之后,。天色已黑,但是一家人硬是用手电把散在草丛中的炮仗纸屑都—一捡净才回家。两个男孩尽管很顽皮,对这件事却毫不勉强,一丝不苟地做,十分自然。
美国人当然也宠孩子,有时在我们看来简直放纵太甚,但是一方面必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方面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损害公共利益,这是基本教育,在这个范围内,个人可以尽情施展个性发挥创造力。有时我常纳闷,美国孩子从幼儿园到中学,似乎比我国的孩子自由放任得多,从未见像我国课堂里全班学生规规矩矩把手放在身后那种景象,家长也没有那么多干涉,但是什么长大成人后公共道德、自律精神却要强得多,大约秘诀就在这贯穿于基础教育中的培养责任感和明确维护个人自由与尊重他人权利的界线。
既然谈精神文明,当然是指促使一个国族、一个社会向上。向善、兴旺发达的精髓,糟粕不在此列,这是不言而喻的。限于篇幅,无法求全,有针对性地择其一二,希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庶几不负编者约稿的拳拳之心。
目录
目录
“平戎策”与“种树书”——中国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对大学生辩论竞赛质疑——有感于宋朝汪藻的文才
想起了“咏絮才”
与师友同游水木清华——《世纪清华》序二
有感于冯友兰先生的“反刍”
三联书店与当代学术文化
人格与国格孰先?
袁同礼——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先驱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重读《顾维钧回忆录》有感
黄遵宪的《新别离》诗
信、望、美的追求——《啊,拓荒者!》再版序
热潮退后话《廊桥》
五四运动与《列女传》的联想
男子中心社会的“语境”
食洋而化,惠及学子——评《美国文化与文学选集》
雪泥鸿爪化作碑林——《世纪肖像》影集
一定要“团圆”到皇帝身边吗?
怎么就没有“正好”过?
诺贝尔文学奖有世界意义吗?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美国独立
忆海伦·斯诺
与保尔·罗伯逊同台演出
信誉能否靠良心来保证?——美国大学中的“信誉规则”制
漫谈美国人的行为文明
东西方国家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鲍大可——中美之间一座特殊的桥梁
本杰明·斯波克医生访华逸事
“成功为失败之母”
“台后流泪,台前显贵”
对呼唤蓝天的共鸣
煞风景谈
图书馆礼赞
何谓素质教育——忆母校天津耀华中学
对好编辑的体验
闲话电话
弹不好有感——不算乐评
讲和也需要英雄——由拉宾之死想起的
外国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的困惑
爱国的坐标
关键在于立宪——洋顾问古德诺与袁世凯称帝的再思考
老问题,新视角——美国学者写义和团
跨世纪的中国人将何以自处?
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从方孝孺与布鲁诺之死看中西历史轨迹
Ag
“平戎策”与“种树书”——中国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对大学生辩论竞赛质疑——有感于宋朝汪藻的文才
想起了“咏絮才”
与师友同游水木清华——《世纪清华》序二
有感于冯友兰先生的“反刍”
三联书店与当代学术文化
人格与国格孰先?
袁同礼——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先驱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重读《顾维钧回忆录》有感
黄遵宪的《新别离》诗
信、望、美的追求——《啊,拓荒者!》再版序
热潮退后话《廊桥》
五四运动与《列女传》的联想
男子中心社会的“语境”
食洋而化,惠及学子——评《美国文化与文学选集》
雪泥鸿爪化作碑林——《世纪肖像》影集
一定要“团圆”到皇帝身边吗?
怎么就没有“正好”过?
诺贝尔文学奖有世界意义吗?
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与美国独立
忆海伦·斯诺
与保尔·罗伯逊同台演出
信誉能否靠良心来保证?——美国大学中的“信誉规则”制
漫谈美国人的行为文明
东西方国家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鲍大可——中美之间一座特殊的桥梁
本杰明·斯波克医生访华逸事
“成功为失败之母”
“台后流泪,台前显贵”
对呼唤蓝天的共鸣
煞风景谈
图书馆礼赞
何谓素质教育——忆母校天津耀华中学
对好编辑的体验
闲话电话
弹不好有感——不算乐评
讲和也需要英雄——由拉宾之死想起的
外国问题与国际问题研究的困惑
爱国的坐标
关键在于立宪——洋顾问古德诺与袁世凯称帝的再思考
老问题,新视角——美国学者写义和团
跨世纪的中国人将何以自处?
日本为什么认罪这么难?
从方孝孺与布鲁诺之死看中西历史轨迹
Ag
读书人的出世与入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