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史学三题

副标题:无

作   者:刘永祥 著

分类号:

ISBN:978750774794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民国时期中国史学的转型,是近些年学术界研究 的热点,取得了不少成果。刘永祥编*的《民国时期 史学三题》遵循“详人所略、略人所详”的原则,围 绕以往研究较为薄弱的专题展开探讨,共分为上、中 、下三篇。

目录

上篇  历史编纂学的转型
第一章  清遗老的精神寄托:清史馆与《清史稿》的纂修
  第一节  复古思潮与清史馆之设
  第二节  《清史稿》的编纂过程
  第三节  清遗老政治文化心态的真实写照
第二章  国家意志在修史领域的弱化:民国国史馆的多舛命运(1912—1949)
  第一节  新旧交织:国史馆初设无功(1912—1917)
  第二节  政学转换:国史馆降格为国史编纂处(1917—1927)
  第三节  筹而未设:停留在政策层面的国史馆(1927—1937)
  第四节  保存史料:战火淬炼下的国史馆筹备委员会(1937一1946)
  第五节  复古“正统”:国史馆政治属性的强化(1946—1949)
第三章  “历史完形论”的提出与实践:周谷城的中外通史编纂
  第一节  以“新史学”为主旨的通史编纂理论
  第二节  以新纪事本末体维护“历史自身之完整”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吸收和借鉴
  第四节  历史比较方法的广泛运用
第四章  吕思勉与历史编纂的新探索
  第一节  《白话本国史》:开创中国通史编纂的新纪元
  第二节  《吕著中国通史》:通史编纂的全新尝试
  第三节  通史编纂经验在断代史中的成功运用
中篇  “新史学”的演进
第一章  重写20世纪史学史的思考:以“新史学”的传承和发展为例
  第一节  对梁启超史学前后期关系的重新界定
  第二节  新史学从思潮向流派的转型
  第三节  新史学流派的学术主旨
第二章  20世纪“新史学”流派对史书体裁的综合创造
  第一节  “仍纪传之体而参本末之法”
  第二节  寓传统体裁的精华于近代章  节  体之中
  第三节  纪事本末体与典志体的大胆糅合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与“新史学”学者治史的新境界
  第一节  “新史学”学者对唯物史观的接受与批评
  第二节  唯物史观与“新史学”理论的深化
  第三节  诸多领域的启发性运用
第四章  “五四”以后“新史学”的延续:萧一山的史学思想及清史编纂新论
  第一节  深厚的师生情谊与博通的治史风格
  第二节  中西交融下史学理论的新探索
  第三节  “以义为全书之精神所在”
  第四节  政治、经济、文化均衡诠叙
  第五节  运用章  节  体编纂大型史书的成功范例
第五章  卫聚贤与“新史学”
  第一节  鲜明的进化史观和强烈的经世色彩
  第二节  跨学科治史方法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第三节  对中国史学史的较早探索
第六章  陆懋德《中国史学史》的特点和价值
  第一节  两份目录之差异
  第二节  以史书编纂为主线梳理中国史学的演进脉络
  第三节  中西史学比较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下篇  经史关系的变迁
第一章  谢无量经学思想略论
  第一节  以现代哲学、文学理念统摄经学的尝试
  第二节  融经人史:开拓经典研究的新方法
  第三节  浓郁的“信古”风格
第二章  以史治经:周予同的经学史研究
  第一节  以史学治经学,以史学统一经学
  第二节  以进化论为指导、注重因果与联系的治史特色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达到学术研究新境界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民国时期史学三题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