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彭继增

分类号:

ISBN:9787509797952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部分主要进行文献综述及梳理研究思路,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两两之间、三者之间互动机理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和协调发展情况,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层次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机理;第三部分主要是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策略,并进行总结性评述。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
  1.4 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的互动机理研究
  2.1 产业转移概述
  2.2 专业市场概述
  2.3 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的互动机理分析
  2.4 案例分析:江西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专业市场布局与工业园产业
     集群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
第3章 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研究
  3.1 城镇化概述
  3.2 中国城镇化的历史演进
  3.3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内涵、路径选择及其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3.4 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分析
  3.5 案例分析:浙江柯桥中国轻纺城城镇化之路
第4章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研究
  4.1 基于集聚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4.2 基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4.3 基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
  4.4 实证分析
第5章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研究
  5.1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评价体系
  5.2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和中国特色城镇化协调发展度模型
  5.3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5.4 案例剖析:浙江义乌经验及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
    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6.1 我国东部沿海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6.2 我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6.3 我国中西部专业市场布局现状分析
  6.4 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
     城镇化的政策建议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书摘与插画】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国家提出了“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城镇化是解决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支撑区域协调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和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21世纪世界社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两大驱动因素。”从近年的政策文件来看,城镇化的发展已引起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专业市场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随着一些东部省份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如浙江、广东和江苏等,探寻专业市场的运行逻辑是学术界关注的一大热点,学者一致认为专业市场是促进地区发展的重要推手。对于专业市场,国外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派认为,交易市场规模扩大能提高市场效率进而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市场规模的扩大与专业化程度有很强的正相关性。我国对专业市场的研究时间较短,自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专业市场发源以来,专业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与农村工业互动的枢纽,更是我国社会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工业的一条制度创新路径。因此,本书认为,在我国产业由东部沿海省份向中西部转移的过程中,研究中国专业市场并测度其在空间上的分布密度和强度,进而分析专业市场对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内在互动机理为主线,采用“总—分—总”的逻辑思路。首先,总体回顾国内外关于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以及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文献,构建分析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的理论框架,梳理学者对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的研究成果,该部分是本书研究的基础。其次,分别讨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的演化逻辑和相关性,运用交易费用经济理论构建数学模型阐述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形成的内在规律,再借助“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论述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以求解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相同时的城镇产业规模、专业市场规模和空间分布的均衡点。最后,整体分析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特色城镇化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分析过程中采用了空间经济学理论模型、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法等实证分析手段,以考察三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及短期因果关系;再利用我国31个省区市(不含港澳台,下同)的数据,借助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各省区市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发展和特色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度水平,通过上述一系列研究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专业市场分析体系,并据此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本书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即第1章,主要进行文献综述及梳理研究思路,构建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及其两两之间、三者之间互动机理的分析框架;第二部分包括第2、3、4、5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研究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或三者之间的互动机理和协调发展情况,并结合典型案例深层次剖析它们之间的内在机理;第三部分即第6章和第7章,主要是本书的政策建议与结论总结,基于前文研究结论,提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策略,并进行总结性评述。
第1章,绪论。本章介绍了主要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框架、内容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的互动机理研究。本章首先对产业转移、专业市场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且阐述了我国专业市场的演进过程及区位选择。在此基础上论证产业转移与专业市场布局的互动机理,最后以江西省为例分析了其产业转移现状和专业市场布局情况,提出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并且以江西景德镇陶瓷园区为例,剖析园区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互动发展的机理。
第3章,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研究。本章阐述了城镇化的有关概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几大学术流派以及我国政界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通过对不同时期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的总结,归纳出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特征、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运用计量统计方法演绎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机理,并提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最后以柯桥中国轻纺城为例,进行案例分析,以佐证本研究的观点。
第4章,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机理研究。本章分别从集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两两之间的促进关系,并采用1983~2012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修正后的人口城镇化率的年度时序数据,运用VAR、VEC模型实证检验产业转移、专业市场的形成和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与强度。
第5章,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研究。在阐述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SPSS18.0和Matlab7.0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特色城镇化复合系统(IPU)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2011年和2012年中国31个省区市为实证对象,定量揭示我国各省份IPU系统协调发展现状。最后以浙江义乌为例剖析义乌城镇化水平提升和专业市场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演绎进程。
第6章,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布局专业市场与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建议。本章首先通过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以及中西部专业市场布局的现状进行分析,再结合前文的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专业市场布局和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7章,结论。对本书进行总结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了以下创新性的观点。
(1)在评述国内外文献、借鉴集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打破现有研究的桎梏,创新性地以专业市场为中介,将产业转移与城镇化加以链接,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特色新型城镇化互动机理的研究体系。
本研究以专业市场布局为中介,将产业转移与城镇化联系起来,形成了涉及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城镇化三个领域的研究特色,扩展了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打破了现有文献要么只涉及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城镇化等单一领域的形成动因及影响因素,要么仅涉及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变动)与城镇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以及工业化与城镇化两个领域互动关系研究的现状。
(2)按照前述分析框架,引入集聚经济学和相关的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转移和城镇化发展、产业转移和专业市场布局及专业市场布局和城镇化之间互相作用的传递路径,以及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
集聚经济是指企业向某一特定地区集中而产生的利益溢出效应,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一般系统进化理论认为,集聚意味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趋向于连锁,超越原有组织层次的功能复杂性,在产生集聚效应的同时,创造出更高层次的系统。本书在研究城镇化和专业市场布局时,引入城市化水平及变异系数的概念,通过数据分析,计算出全国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及差距,进一步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得出经济发展与专业市场之间存在双向的促进关系。另外,探寻出城镇化发展与专业市场布局之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路径,即城镇化发展为专业市场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提供其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城镇化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专业市场产供销合理发展,城镇建设规划有利于专业市场发展;同时,专业市场促进人口、产业、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从而推动农村工业化,专业市场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城镇知名度。最后,在集聚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交易费用经济学关于三者间互动关系理论解释的基础之上,构建VAR模型,实证检验它们之间的互动机理。
(3)通过三变量的VAR模型,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和特色新型城镇化之间及其自身的互动规律。
第一,早期的专业市场发展对促进当地承接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影响巨大。专业市场的存在往往会带来巨大的需求,这种需求刺激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承接产业的移入与壮大,专业市场形成之后会吸引众多客商前来洽谈业务,由此产生吃、住、娱乐和商品存储、运输等方面的需求,促进饮食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邮政电信、银行等行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迅速向城镇靠拢。
第二,促进产业的快速成长,推动城镇化发展。产业承接地承接产业的迁入将提升地区产业生产能力及产业配套能力,淘汰地区落后产业并使之向其他地区转移,随着不同结构等级产业的转入与转出,地区产业结构逐级上升,形成不同层次的产业集聚,推动地区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这不仅会极大地推动农村工业化进程,还能为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构筑一种有效的空间集聚地区组织模式,进而促进区域人口的集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增长、综合竞争力的提高以及资源、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并产生城市集聚效应,进一步推动特色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
第三,当期的产业转移水平受早期移入的产业以及城镇化的影响较小。由于地区的人力、土地资源有限,早期进入的企业会在资源分配上抢得先机,从而对当期的产业移入有一定的排他性,加大后移入者的成本和市场的开拓难度。另外,地方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常常会伴随着居民收入的上升和城镇人口的增加,而对现有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占企业成本的很大一部分,会增加外商投资难度,降低企业的长期投资欲望。
(4)提出了一套促进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专业市场布局和加快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已有文献的研究以及本书的实证研究表明,专业市场的发展对产业转移有显著促进效应,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产业转移对专业市场的发展影响甚微;当期专业市场受早期自身发展的影响显著,对产业转移和特色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产业转移和专业市场发展对特色新型城镇化水平提升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产业转移与特色新型城镇化对其自身的影响微弱。三者之间虽然作用方向和强度不尽相同,但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基于一系列的论述,本书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我国应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各类型专业市场的建设,规范专业市场的发展,加强专业市场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资金、人力、资源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政府、市场和企业三管齐下,从制度创新层面优化专业市场布局;应积极落实国务院要求,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大力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重视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各地政府需创新产业转移的环境和方式,促使移入的产业不断积聚壮大,适当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义,并认识到先前城镇化道路的发展弊端,应调整城镇化战略以尽快走出城镇化误区,创新制度以消除城镇化障碍,重点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使城镇化进程真正体现“中国特色”。就促进产业转移、专业市场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而言,应加快专业市场和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加强集群吸引型产业转移,有赖企业、政府和本地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产业转移应与城镇化相结合,改善投资环境,协调区域内部产业,以增强产业承接力和产业支撑度,并促进流动农民工社会融合,践行人的城镇化,真正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专业市场的核心凝聚力,且从专业市场自身建设、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以及政府引导支持方面着手,使专业市场成为城镇化的有效载体,推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最终,形成以专业市场促进产业转移,以专业市场带动新型城镇化,产业转移与新型城镇化互联互动,推动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体而言,不论是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专业市场的最优化布局,还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都是错综复杂的系统问题,由于受到资料收集的限制以及作者研究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仅仅对三者之间互动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未形成一个较为系统而又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三者间互动关系的分析框架,因而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本书有不妥或值得商榷的地方,欢迎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并提出研究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 专业市场 特色新型城镇化 互动机理 协调发展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产业转移、专业市场布局与新型城镇化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