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这部书本不在我的写作计划之内,完全是应责任编辑王建勋先生之邀而作。我和建勋认识时间不长,此前对他还是有所耳闻,他在北京的编辑界久享大名,所编的“学灯”系列、”人之初”系列都在读书界有影响,受到欢迎。他所联系的许多作者也多是我的故旧新知。与建勋见面后,又很谈得来,他骑着电动自行车,从安定门外到远在东南三环以外我的蜗居,一脚就是半天,非常投机。后来,他约我为“人之初”系列写一本书,虽然很想写,无奈事情太多,特别是为所里做的一个项目还没有完,不能报命,常以为憾。后来,建勋说,他想把古代几部名著,做成《画里话外》丛书,要我选一部。我想自己做的项目——《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第二部——中正好对《水浒传》从新的视角做了一些新的评价,拿来剪裁拼凑,正好组成一本新书。其中许多想法还没有见之于世,正好借此机会看一看社会的反响。但这套《画里话外》丛书有其特殊的体例,不仅要有插图,而且要每页一幅,这样每页的文字就不能超过600字,许多长一些的论述就要切割,仿佛是现在北京挺长、挺直、挺宽的长街被红绿灯分割成一段一段似的。既使得文章气脉不贯,又妨碍在探讨问题时的全面展开,但为本系图书的体例所限,也没有办法。因此书中许多观点只是涉及到了,而未能够深入探讨。如中国人的“皇帝梦”问题“平等梦”问题“南北水浒故事的差别”问题等都是浅尝辄止的。
这本书叫“《水浒》与江湖”,是谈《水浒传》与江湖文化关系的。这一点在《前言》已经有了详细的说明。现在“江湖”“江湖文化”频频出现在各种传媒和文艺作品中。作者、受众醉心于它的气象开阔、豪迈,因而一并接受了它所带有的草莽气和粗鄙作风。这种向往是几百年来浸染熏陶和近几十年来有意地在人们心中播种、培植而养成的。表面上看它在推崇反权威、反传统和崇尚勇武、奋斗的价值观,实际上其本质是蔑视规范、倡导粗鄙的游民文化,这在有意无意地瓦解着传统的经典文化(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崩溃——主要指经典文化——是游民文化内部瓦解和外来文化外部冲击双重作用的结果)。
目录
人之初书系缘由
前言
开头的话
1 有没有宋江?
2 历史的宋江与文学的宋江
3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4 南北两个关于宋江的故事
5 太行山系统的故事
6 宋江到过山东没有?
7 东平杂剧作家集团
8 “水浒”名称的由来
9 八百里的梁山泊
10 “水浒”英雄们的舞台
11 江湖本义
12 文人士大夫的江湖
13 游民的江湖
14 显性社会与隐性社会
15 游民生活的空间
16 《水浒传》述及的江湖
17 江湖艺人(1)
18 江湖艺人(2)
19 江湖艺人中的“说话人”
20 《水浒传》与江湖艺人
21 《水浒传》的传播
22 江湖人的经典(1)
23 江湖人的经典(2)
24 江湖人的经典(3)
25 江湖人的经典(4)
26 江湖人的经典(5)
27 取法于《水浒传》的秘密帮会
28 取法于《水浒传》的天地会
29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1)
30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2)
31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3)
32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1)
33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2)
34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3)
35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4)
36 《水浒传》研究的小小热潮
37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1)
38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2)
39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3)
40 游民说给游民听的故事
41 水泊梁山上的主人公
42 梁山好汉的主体——游民(1)
43 梁山好汉的主体——游民(2)
44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1)
45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2)
46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3)
47 梁山泊的主体——游民知识分子
48 游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吴用(1)
49 游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吴用(2)
50 被边缘化的武将(1)
51 被边缘化的武将(2)
52 武将的代表——关胜
53 小武官出身的林冲(1)
54 小武官出身的林冲(2)
55 接近游民的吏胥
56 《水浒传》中的吏胥
57 作为吏人的宋江(1)
58 作为吏人的宋江(2)
59 作为吏人的宋江(3)
60 《水浒传》其他阶层的边缘人
61 贵族中的边缘人——柴进(1)
62 贵族中的边缘人——柴进(2)
63 梁山泊的农民
64 统治者能够利用梁山好汉吗?
65 为什么“豪杰英伟”得不到重视?
66 梁山好汉的诉求(1)
67 梁山好汉的诉求(2)
68 梁山好汉的诉求(3)
69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1)
70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2)
71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3)
72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1)
73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2)
74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3)
75 皇帝梦的缘由
76 皇帝梦表达的障碍
77 《水浒传》中的皇帝梦(1)
78 《水浒传》中的皇帝梦(2)
79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1)
80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2)
81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3)
82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4)
83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5)
84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6)
85 宋代本有许多小“水浒”(1)
86 宋代本有许多小“水浒”(2)
87 小“水浒”的主题
88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1)
89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2)
90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3)
91 “发迹变泰”故事的主题(1)
92 “发迹变泰”故事的主题(2)
93 “水浒”是朴刀杆棒、发迹变泰故事的集大成
94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1)
95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2)
96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3)
97 《水浒传》中的帮派观念(1)
98 《水浒传》中的帮派观念(2)
99 《水浒传》对传统伦理规则的挑战(1)
100 《水浒传》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2)
101 评“为市井细民写心”说(1)
102 评“为市井细民写心”说(2)
103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1)
104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2)
105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3)
106 造反需要旗帜(1)
107 造反需要旗帜(2)
108 旗帜鲜明的造反(1)
109 旗帜鲜明的造反(2)
110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1)
111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2)
112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3)
113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4)
114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5)
115 消失了“忠义”的元代“水浒戏”(1)
116 消失了“忠义”的元代“水浒戏”(2)
117 新出现的“替天行道”(1)
118 新出现的“替天行道”(2)
119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1)
120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2)
121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3)
122 什么是替天行道?(1)
123 什么是替天行道?(2)
124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1)
125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2)
126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3)
127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4)
128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5)
129 《水浒传》后的“替天行道”(1)
130 《水浒传》后的“替天行道”(2)
131 思想史上的《水浒传》
132 通俗文学作品也可能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上的突破(1)
133 《水浒传》建立的话语体系——思想上的突破(2)
134 《水浒传》游民思想的载体——思想上的突破(3)
135 游民的“造反有理”
136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1)
137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2)
138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3)
139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1)
140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2)
141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3)
142 造反的内容(1)
143 造反的内容(2)
144 造反的内容(3)
145 造反的内容(4)
146 不许他人造反(1)
147 不许他人造反(2)
148 造反者的话语体系
149 语词释例——好汉(1)
150 语词释例——好汉(2)
151 语词释例——聚义(1)
152 语词释例——聚义(2)
153 语词释例——义气(1)
154 语词释例——义气(2)
155 语词释例——江湖(1)
156 语词释例——江湖(2)
157 语词释例——江湖(3)
158 语词释例——上梁山与逼上梁山(1)
159 语词释例——上梁山与逼上梁山(2)
160 语词释例——“不义之财,取之无碍”(1)
161 语词释例——“不义之财,取之无碍”(2)
162 语词释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1)
163 语词释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2)
164 语词释例——“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1)
165 语词释例——“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2)
166 通过话语传递的游民思想情绪(1)
167 通过话语传递的游民思想情绪(2)
168 重谈《水浒传》中的招安
169 武装造反与“招安”
170 待民较宽的宋朝(1)
171 待民较宽的宋朝(2)
172 两宋时期民间的武装抗争
173 如何看待“招安”?(1)
174 如何看待“招安”?(2)
175 如何看待“招安”?(3)
176 如何看待“招安”?(4)
177 最频繁的“招安时代”(1)
178 最频繁的“招安时代”(2)
179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1)
180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2)
181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3)
182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4)
183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5)
184 如何实现成功的“招安”?(1)
185 如何实现成功的“招安”?(2)
186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1)
187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2)
188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3)
189 统治集团内各色人等的想法(1)
190 统治集团内各色人等的想法(2)
191 为什么不提“农民战争”?
192 做不成皇帝就做烈士?
193 取天下的利器——传统政治文化
194 被“招安”不是最坏的结局
195 预防性的“招安”
196 《水浒传》中的“招安”
197 “招安”,造反者与统治者讨价还价的筹码
198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1)
199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2)
200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3)
201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4)
202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江湖艺人的寄托(1)
203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江湖艺人的寄托(2)
204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1)
205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2)
206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3)
207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1)
208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2)
209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3)
210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4)
211 宋江“招安”疑案(1)
212 宋江“招安”疑案(2)
213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1)
214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2)
215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3)
216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4)
217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5)
218 “招安”的悲剧(1)
219 “招安”的悲剧(2)
220 “招安”的悲剧(3)
221 作为好汉话语系统中的“招安”
后记
前言
开头的话
1 有没有宋江?
2 历史的宋江与文学的宋江
3 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
4 南北两个关于宋江的故事
5 太行山系统的故事
6 宋江到过山东没有?
7 东平杂剧作家集团
8 “水浒”名称的由来
9 八百里的梁山泊
10 “水浒”英雄们的舞台
11 江湖本义
12 文人士大夫的江湖
13 游民的江湖
14 显性社会与隐性社会
15 游民生活的空间
16 《水浒传》述及的江湖
17 江湖艺人(1)
18 江湖艺人(2)
19 江湖艺人中的“说话人”
20 《水浒传》与江湖艺人
21 《水浒传》的传播
22 江湖人的经典(1)
23 江湖人的经典(2)
24 江湖人的经典(3)
25 江湖人的经典(4)
26 江湖人的经典(5)
27 取法于《水浒传》的秘密帮会
28 取法于《水浒传》的天地会
29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1)
30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2)
31 天地会的意识形态(3)
32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1)
33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2)
34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3)
35 天地会的组织原则(4)
36 《水浒传》研究的小小热潮
37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1)
38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2)
39 《水浒传》主题之争议(3)
40 游民说给游民听的故事
41 水泊梁山上的主人公
42 梁山好汉的主体——游民(1)
43 梁山好汉的主体——游民(2)
44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1)
45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2)
46 游民形象分析——李逵(3)
47 梁山泊的主体——游民知识分子
48 游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吴用(1)
49 游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吴用(2)
50 被边缘化的武将(1)
51 被边缘化的武将(2)
52 武将的代表——关胜
53 小武官出身的林冲(1)
54 小武官出身的林冲(2)
55 接近游民的吏胥
56 《水浒传》中的吏胥
57 作为吏人的宋江(1)
58 作为吏人的宋江(2)
59 作为吏人的宋江(3)
60 《水浒传》其他阶层的边缘人
61 贵族中的边缘人——柴进(1)
62 贵族中的边缘人——柴进(2)
63 梁山泊的农民
64 统治者能够利用梁山好汉吗?
65 为什么“豪杰英伟”得不到重视?
66 梁山好汉的诉求(1)
67 梁山好汉的诉求(2)
68 梁山好汉的诉求(3)
69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1)
70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2)
71 被结义掩盖着的经济诉求(3)
72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1)
73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2)
74 中国人的皇帝情结——梁山好汉的政治诉求(3)
75 皇帝梦的缘由
76 皇帝梦表达的障碍
77 《水浒传》中的皇帝梦(1)
78 《水浒传》中的皇帝梦(2)
79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1)
80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2)
81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3)
82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4)
83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5)
84 《水浒传》中的平等梦(6)
85 宋代本有许多小“水浒”(1)
86 宋代本有许多小“水浒”(2)
87 小“水浒”的主题
88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1)
89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2)
90 “朴刀杆棒”故事的主题(3)
91 “发迹变泰”故事的主题(1)
92 “发迹变泰”故事的主题(2)
93 “水浒”是朴刀杆棒、发迹变泰故事的集大成
94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1)
95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2)
96 《水浒传》对妇女的态度(3)
97 《水浒传》中的帮派观念(1)
98 《水浒传》中的帮派观念(2)
99 《水浒传》对传统伦理规则的挑战(1)
100 《水浒传》对传统伦理观念的挑战(2)
101 评“为市井细民写心”说(1)
102 评“为市井细民写心”说(2)
103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1)
104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2)
105 游民奋斗成功与失败的故事(3)
106 造反需要旗帜(1)
107 造反需要旗帜(2)
108 旗帜鲜明的造反(1)
109 旗帜鲜明的造反(2)
110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1)
111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2)
112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3)
113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4)
114 “忠义”这种意识形态(5)
115 消失了“忠义”的元代“水浒戏”(1)
116 消失了“忠义”的元代“水浒戏”(2)
117 新出现的“替天行道”(1)
118 新出现的“替天行道”(2)
119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1)
120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2)
121 “替天行道”的道教来源(3)
122 什么是替天行道?(1)
123 什么是替天行道?(2)
124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1)
125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2)
126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3)
127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4)
128 《水浒传》中的“替天行道”(5)
129 《水浒传》后的“替天行道”(1)
130 《水浒传》后的“替天行道”(2)
131 思想史上的《水浒传》
132 通俗文学作品也可能是思想的载体——思想上的突破(1)
133 《水浒传》建立的话语体系——思想上的突破(2)
134 《水浒传》游民思想的载体——思想上的突破(3)
135 游民的“造反有理”
136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1)
137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2)
138 《水浒传》中的“造反有理”(3)
139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1)
140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2)
141 官场现实与“造反有理”(3)
142 造反的内容(1)
143 造反的内容(2)
144 造反的内容(3)
145 造反的内容(4)
146 不许他人造反(1)
147 不许他人造反(2)
148 造反者的话语体系
149 语词释例——好汉(1)
150 语词释例——好汉(2)
151 语词释例——聚义(1)
152 语词释例——聚义(2)
153 语词释例——义气(1)
154 语词释例——义气(2)
155 语词释例——江湖(1)
156 语词释例——江湖(2)
157 语词释例——江湖(3)
158 语词释例——上梁山与逼上梁山(1)
159 语词释例——上梁山与逼上梁山(2)
160 语词释例——“不义之财,取之无碍”(1)
161 语词释例——“不义之财,取之无碍”(2)
162 语词释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1)
163 语词释例——仗义疏财,扶危济困(2)
164 语词释例——“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1)
165 语词释例——“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缎,成瓮吃酒,大块吃肉”(2)
166 通过话语传递的游民思想情绪(1)
167 通过话语传递的游民思想情绪(2)
168 重谈《水浒传》中的招安
169 武装造反与“招安”
170 待民较宽的宋朝(1)
171 待民较宽的宋朝(2)
172 两宋时期民间的武装抗争
173 如何看待“招安”?(1)
174 如何看待“招安”?(2)
175 如何看待“招安”?(3)
176 如何看待“招安”?(4)
177 最频繁的“招安时代”(1)
178 最频繁的“招安时代”(2)
179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1)
180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2)
181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3)
182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4)
183 失败的“招安”及其原因(5)
184 如何实现成功的“招安”?(1)
185 如何实现成功的“招安”?(2)
186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1)
187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2)
188 被“招安”人员的想法(3)
189 统治集团内各色人等的想法(1)
190 统治集团内各色人等的想法(2)
191 为什么不提“农民战争”?
192 做不成皇帝就做烈士?
193 取天下的利器——传统政治文化
194 被“招安”不是最坏的结局
195 预防性的“招安”
196 《水浒传》中的“招安”
197 “招安”,造反者与统治者讨价还价的筹码
198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1)
199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2)
200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3)
201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讲史”体例的约束(4)
202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江湖艺人的寄托(1)
203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江湖艺人的寄托(2)
204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1)
205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2)
206 《水浒传》为什么写“招安”?——民族的共同愿望(3)
207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1)
208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2)
209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3)
210 “招安”不是宋江一人的主张(4)
211 宋江“招安”疑案(1)
212 宋江“招安”疑案(2)
213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1)
214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2)
215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3)
216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4)
217 历史上的宋江与小说中的宋江(5)
218 “招安”的悲剧(1)
219 “招安”的悲剧(2)
220 “招安”的悲剧(3)
221 作为好汉话语系统中的“招安”
后记
《水浒》与江湖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