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著者还有:李伍平、浣石、尚红

副标题:无

作   者:周云等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1209406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为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之一。全书共十一篇,内容包括   防灾减灾工程学总论、地震灾害及防震减灾对策、地质灾害及防灾减灾对   策、火山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风灾害及防风减灾对策、洪水灾害及防洪   减灾对策、火灾害及防火减灾对策、爆炸灾害及防暴减灾对策、受灾结构   的检测与加固、灾害风险、损失分析与评估、防灾减灾规划与灾害管理、   灾害应急与救援等。本书建立了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基本框架,内容系统翔   实、深入浅出,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消防工程、安   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防灾减灾工程研究、设计与管理   的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防灾减灾工程总论
第1章 防灾减灾总论
1.1 灾害及灾害类型
1.2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第2章 防灾减灾对策概论
2.1 减灾系统工程
2.2 防灾减灾对策与措施
第3章 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形成与发展
3.1 防灾减灾发展简况
3.2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提出
3.3 防灾减灾工程学的内容体系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第4章 地震灾害与防震减灾对策
4.1 地震的基本概念
4.2 地震的类型及成因
4.3 地震活动概况及地震分布
4.4 地震灾害
4.5 减轻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第5章 工程抗震设计
5.1 抗震设防的基本概念
5.2 建筑抗震的概念设计
5.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5.4 结构抗震极限状态计算
第6章 结构减震控制
6.1 结构减震控制的概念
6.2 隔震结构设计
6.3 耗能减震结构设计
6.4 结构被动调谐减震控制
6.5 结构主动控制技术
6.6 结构半主动控制技术
6.7 混合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
第7章 地质灾害概论
7.1 地质灾害的概念
7.2 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概况
7.3 地质灾害的分类
第8章 滑坡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8.1 滑坡形态要素
8.2 滑坡分类
8.3 滑坡的特征
8.4 滑坡发生的机理
8.5 滑坡的形成条件
8.6 滑坡的力学分析
8.7 滑坡的识别与治理
8.8 滑坡的监测与预报
8.9 滑坡防治对策与措施
8.10 滑坡防治实例
第9章 崩塌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9.1 崩塌的形成条件
9.2 崩塌分类
9.3 崩塌的危害
9.4 崩塌预防和治理
9.5 崩塌治理实例
第10章 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0.1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0.2 泥石流的危害
10.3 泥石流的类型
10.4 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
10.5 泥石流预防和治理
10.6 泥石流预防与治理工程实例
第11章 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1.1 地面沉降概述
11.2 地面沉降的成因模式
11.3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11.4 几种典型成因类型的地面沉降机理分析
11.5 地面沉降控制及治理
11.6 地面沉降的控制及治理实例
第12章 地面塌陷灾害及其防治对策与措施
12.1 地面塌陷概述
12.2 地面塌陷分类
12.3 地面塌陷影响因素
12.4 地面塌陷控制及治理
12.5 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治理实例
参考文献
第四篇 火山灾害与防灾减灾对策
第13章 火山与火山作用
13.1 火山喷发现象
13.2 火山形成过程
13.3 火山机构
13.4 .火山喷出物
13.5 火山喷发类型
13.6 火山类型
13.7 世界活火山的分布
第14章 火山灾害
14.1 火山灾害的类型
14.2 火山规模与火山爆发指数
14.3 火山资源的利用
第15章 火山灾害的防治对策
15.1 火山监测
15.2 减轻火山灾害的对策
15.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具有影响的几个火山灾难事件
参考文献
第五篇 风灾害与防风减灾对策
第16章 风灾害概论
16.1 大气边界层的风特性与风力等级
16.2 风的类型与特性
16.3 风灾害
16.4 风对结构的作用
16.5 防风减灾对策
第17章 工程结构抗风设计
17.1 平均风速剖面
17.2 基本风速与基本风压
17.3 结构上的风荷载
17.4 结构抗风设计
17.5 建筑结构的风洞试验
第18章 工程结构风振控制
18.1 风振控制概述
18.2 风振控制的基本原理
18.3 风振控制的分析方法
18.4 风振控制的最优控制理论
18.5 风振控制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六篇 洪水灾害与防洪减灾对策
第19章 洪水灾害概论
19.1 洪水灾害及形成
19.2 我国的主要洪水灾害
19.3 防洪形势与面临的挑战
第20章 防洪减灾对策
20.1 水文分析与设计洪水
20.2 防洪标准
20.3 防洪规划
20.4 防洪减灾主要措施
20.5 国内重要防洪城市及主要堤防工程
第21章 堤防工程规划与设计
21.1 设计标准和设计依据
21.2 设计水位和排涝流量的确定
21.3 堤防工程规划与总体布置
21.4 堤防结构设计
21.5 堤防基础处理
21.6 堤防建设与生态自然
参考文献
第七篇 火灾害及防火减灾对策
第22章 火灾害概论
22.1 火灾害及火灾分类
22.2 火灾的巨大危害
22.3 防火减灾对策
第23章 建筑火灾的特性与结构的耐火特性
23.1 建筑火灾的燃烧特性
23.2 建筑火灾的烟气
23.3 建筑结构的耐火性能
23.4 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第24章 建筑防火与抗火设计
24.1 建筑的防火设计
24.2 结构的抗火设计
24.3 结构的耐火构造
参考文献
第八篇 爆炸灾害及防爆减灾对策
第25章 爆炸灾害概论
25.1 爆炸现象概述
25.2 事故性爆炸灾害
25.3 人为性爆炸灾害
25.4 近代战争造成的伤亡和破坏
第26章 爆炸的特征及其对结构的作用
26.1 爆炸与冲击波
26.2 爆炸破坏的特征
26.3 爆炸对结构的破坏
26.4 冲击波对人员的杀伤作用
26.5 爆炸冲击引起的结构震动
26.6 其他的爆炸破坏效应
第27章 结构防爆与抗爆设计
27.1 设计原则
27.2 设计方法
27.3 设计流程
27.4 防爆和抗爆安全措施
27.5 防爆和抗爆的研究动态
参考文献
第九篇 受灾结构的检测与加固
第28章 受灾结构的检测与评定
28.1 灾害对结构的作用概述
28.2 受灾结构的检测
28.3 受灾结构的评定
第29章 受灾结构的加固与修复
29.1 受灾结构加固与修复前的鉴定
29.2 受灾结构加固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29.3 受灾结构的加固方法
29.4 受灾结构的快速修复
参考文献
第十篇 灾害风险、损失分析与评估
第30章 灾害风险分析
30.1 风险分析基本概念
30.2 风险的度量
30.3 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第31章 灾害损失分析与评估
31.1 地震灾害损失估计
31.2 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参考文献
第十一篇 灾害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
第32章 防灾减灾规划
32.1 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企业防灾减灾规划
32.2 抗震防灾规划
32.3 防火规划
32.4 防洪规划
第33章 灾害管理
33.1 基本概念
33.2 日本灾害管理工作
33.3 美国灾害管理工作
33.4 其他国家灾害管理工作
33.5 我国灾害管理工作
第34章 灾害应急管理与救援概述
34.1 灾害应急管理机制
34.2 灾害应急救援系统
34.3 智能化城市防灾救灾应急处理支持系统
第35章 地震应急救援
35.1 地震应急救援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地位
35.2 地震应急救援在我国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
35.3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关键因素
35.4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原则和重点
35.5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响应及响应分级
第36章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36.1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建设的重要性
36.2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36.3 地震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
第37章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处置
37.1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主要任务
37.2 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37.3 地震现场震情监测与趋势预测预报
37.4 地震信息发布
37.5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结束
第38章 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发展趋势
38.1 国家层面上应急技术总体发展趋势
38.2 监测监控与应急预警技术系统发展趋势
38.3 现场数据实时采集传输与应急决策支持技术发展趋势
38.4 应急信息高效获取、综合共享和快速反应技术发展趋势
38.5 应急管理基础数据的综合汇集与分级分类管理技术发展趋势
38.6 灾害事故风险预测与危险性分析技术发展趋势
38.7 人员疏散避灾技术发展趋势
38.8 应急决策支持技术发展趋势
第39章 典型地震应急救援管理体制介绍
39.1 美国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
39.2 日本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
39.3 新西兰的应急救援管理体制
第40章 国内相关应急预案简介
40.1 国内应急预案发展概述
40.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解读
40.3 自然灾害类专项应急预案简介
40.4 事故灾难类专项应急预案简介
参考文献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编著者还有:李伍平、浣石、尚红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