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成立25周年纪念文集。全书收录蓝天野、鲍国安、汪明荃、于丹、郎朗、邱毅、杜文龙、李莉、鲁健、李红、任志宏等26位CCTV-4著名嘉宾和主持人,以及20位CCTV-4海外观众代表所撰写的精彩文章,倾情讲述了他们与CCTV-4之间鲜为人知的暖心故事。本书既呈现了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旗舰媒体的CCTV-4与时代同行的精彩历程及其风采、使命,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华语电视对外传播的光辉历程。
目录
目 录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魏地春001
坚守频道定位不断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李欣雁001
有大事看四套
《中国新闻》
从外宣新军到华语旗舰 新闻部004
《海峡两岸》
这些年我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日子 邱毅022
把“冷板凳”坐热 李红028
《今日关注》
与祖国和军队同行 李莉034
——我与《今日关注》
漫步在人生里 鲁健042
《华人世界》
澳洲中文电视台和《华人世界》的四宗“*” 郑屹050
《今日亚洲》
“四海一体”看中文国际频道 王晓鹏058
《深度国际》
深度对话透视世界 殷罡066
——参与《深度国际》制作感想
《中国舆论场》
《中国舆论场》:从“看”电视到“做”电视 杜文龙073
《中国舆论场》:明辨是非凝聚共识 叶海林078
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记忆》
漂洋过海,花开万里 鲍国安086
《记住乡愁》
打捞“乡愁”的团队 郭文斌094
《国宝档案》
国宝档案现文明之光 丁孟103
记忆,再一次纪录 任志宏109
《走遍中国》
联手铸造“中国名片” 梁建英115
《远方的家》
行走在远方,亦苦亦乐亦珍惜 《远方的家》栏目组123
《文明之旅》
翠微苍苍的文明旅程 于丹134
《中华之光》
《中华之光》中的每个人物都是一束光 郎朗141
《世界听我说》
以辩明道,以论正言! 郦波147
传播优秀文化
《中国文艺》
向经典致敬 蓝天野154
《中华情》
《中华情》,一次美好的邂逅 李菁161
《中华医药》
《中华医药》与我的中医本心 丁曙晴170
《外国人在中国》
我和CCTV—4的中国缘 [美]黄小猫177
《城市1对1》
传递城市的狂野魅力 梦野184
从旅行中感知文化的力量 于永靖188
《快乐汉语》
遇上了会甲骨文的老外 萨苏193
——《快乐汉语》录制拾趣
《体育在线》
十年相伴,一路同行 邹市明199
《中秋晚会》
万水千山总是情 汪明荃205
根在中国
侨胞回国发展的指路明灯 陈正溪215
一叶直抵心灵的文化轻舟 [澳]余俊武219
——CCTV—4与华人华侨
乡心新岁切春晚共此时 詹亮223
养分雨露,系梦同行 [哥斯达黎加]黄耀佳228
——祝贺CCTV—4开播25周年
中国力量,引领我不断前行 [墨西哥]焦美俊234
26年艰苦岁月的精神支柱 江永生239
CCTV—4记录发展 [新西兰]孙安培244
祖国和我,我和祖国 [澳]沈志奇248
CCTV—4:我海外生活的良师益友 [澳]孙浩良253
海内存知己天涯共此时 [美]黄恩爱257
精神家园
与你结缘,随你同行 [美]胡昌铭265
我的亲人 [美]沈济馥269
一路有你 辛卫东273
你是我生命中的“奥斯卡” 徐倩277
“工科男”如何炼成“文学青年” 何志刚281
中文国际频道与我 [英]赵敬平287
是你给我的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杜文彬292
共同走过的日子 王书斌296
观众俱乐部筑起我们共同的“梦” [澳]潘志远300
新时代新潮流——让我们从“新”看电视 孙玮305
后记 310
【书摘与插画】
漫步在人生里
鲁健
一眨眼的工夫,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已经25岁了,而我从研究生毕业,加入这个大家庭已经17年了。但是回想当年的梦想到今天变为现实,很多事就在来不及思考间发生了。
央视之门
把一个人拴在*一条路线上,那是存在,不是生活。
——蒙田
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还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央视中文国际频道要找一个男主持人播送奥运节目,海外中心新闻部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挑选了几个男同学,一起到央视试镜。经过之前在央视体育频道一年的历练,那时的我已经在经验和心态方面成熟了不少,节目录得非常自信,状态很积极。我记得当时脸上正有一个黄豆大的痤疮从我鼻子旁边隆起,不择时机地盲目凸现,很是影响形象,我甚至觉得可能因此而失去机会。但是居然被四套选中,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吧。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我天天值早班,在早间的《新闻60分》中播送一段奥运新闻。那段时间我播得精气神十足,连我国运动健儿也“感受”到了——他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主持“奥运新闻”版块到《新闻60分》,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磨炼自己理解新闻语境的能力。记得刚考上研究生的时候有过范进中举的感觉,后来得知自己正式分配进入央视四套时,再次找到了那种感觉,趁着自己没疯,派理智到脑袋中狠狠地教训了那种不易驯服的兴奋感。回北京广播学院办手续时,老师主动中止了原来签好的留校协议,我记得当时给我办手续的播音系党总支书记还高兴地说:“好事啊,分到央视好啊,放行。”
主播之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2002年是CCTV—4开播10周年。年初,我结束了中央电视台派往内蒙古赤峰的锻炼回到四套,当时四套还不叫中文国际频道,叫“海外中心新闻部”。恰逢海外中心的节目面临改版,我觉得我赶上了中国电视发展千载难逢的机遇期,我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三份策划方案:《财经时讯改版意见》《中国新闻午间版策划》《中国新闻周日谈》,将它们交给了领导。幸运的是,海外中心新闻部的领导们非常开明,尽管三份策划案可能不一定成熟,但是方案却被发给相关节目的负责人,让他们参考并讨论,这些都给我增添了很多自信。
在2003年的元旦特别节目中,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用两个主持人谈话的方式来主持节目。虽然仅仅是主持的方式发生一点变化,但是这一尝试也是很不容易的突破,因为在直播中主持人的语态发生了变化,能否在对话中完成内容的串联,又能把握分寸,还能做到节奏流畅不拖沓,对当时习惯于播报语态的主持人也是不小的挑战。节目播出后,收到很多海外华人的积极反馈,给予了我们信心。海外中心新闻部的环境非常好,同事们相互信任、鼓励,也让我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做一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一名能够通过新闻体现自己想法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
从那之后,便开启了我作为一名新闻主播之路,从“伊拉克战争特别报道”“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特别报道”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特别报道”;从载人航天工程“神舟五号”一直到“神六”“神七”,再到“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对接;从“香港回归”十周年、十五周年再到二十周年特别报道;从“鲁健两会观察”到“十八大鲁健观察”“APEC鲁健观察”,再到“G20鲁健观察”,这一期期特别报道也伴随着我作为一名主播的成长之路。当然,我的主播之路上离不开中文国际频道领导和同事们的强大支撑力,从权威访谈《今日关注》再到如今的全新融媒体节目《中国舆论场》,这条路上满满的都是身边领导和同事们的温暖助力。这条路,我走得坚定而充实。
人生之幸
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而飞,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
——席勒
在中文国际频道的17年里,我收获了太多。从家庭而言,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作为同行的妻子给了我太多对事业的理解和包容,女儿和儿子的先后出生让我拥有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幸福感和满满的责任感。从事业而言,这些年多次获得“中央电视台十佳主持人”和“金话筒奖”荣誉,有时候我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但人生毕竟要慢慢沉淀,婚姻和荣誉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成熟的积累,大喜之后,就像火山喷发之后,火山灰要慢慢堆积。这样的经历,恰恰能提醒我兴奋感只是暂时的,而幸福感则是要在过程中慢慢体会和释放的。这些经历,是我作为主持人的人生积淀。之后的人生和我的主持中,应该更多的是一份从容,这是成长的必然,因为我还在路上,还漫步在这人生里。
写给频道25周岁
人生好像一盒火柴,严禁使用是愚蠢的,滥用则是危险的。
——芥川龙之介
有人说,25岁是一个黄金的年龄,因为这一年龄正是弱冠之后、而立之前的年龄,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闯敢拼的年龄,这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年龄,这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年龄,我很羡慕中文国际频道还在这个年龄。我还记得我25岁执着地复习考研时,是怎样孜孜以求地从央视的各位老师身上汲取营养,而那时,我纯粹是一个主持的门外汉;我也记得我怎样在一次次稚嫩而拙劣的主持中蹒跚起步,明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道理。25岁,是多么美好的年龄,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思考会更加勤奋。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无知者无畏,到了该思考的时候,那么,就让上帝发笑吧。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