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思故国静听箫

副标题:无

作   者:周仰之

分类号:

ISBN:9787512626065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周立波的孙女周仰之所著的《梦思故国静听箫》,是一部以祖父周立波为主轴,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文革”结束全家三代生活经历为主线的家族史,同时也是一部反映这一时期社会文化生活的社会史。作者通过熟识人物的变化以及自己独特的成长角度凸显出了那个敏感时期纷乱、难以述说的气息,也反映了那一时段中国各个阶层的生活轨迹以及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是一本不多见的有温度、有厚度的长篇散文纪实作品。

目录



【编辑推荐】
作家周仰之女士接受人物传记音视网专访

2016年4月26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译家周立波先生的孙女、旅美华人作家周仰之女士接受人物传记音视网记者的专访,娓娓道出其撰著的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梦思故国静听箫》的写作缘起与心路历程。
作家周立波生活在一个“盈满了忧郁的酸辛的泪水,也迸发着庄严的战斗的火花”的时代,他的两部巨著《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记录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周仰之女士谈到自己的写作也有着同样的初衷——探求历史、记录时代,而并非简单地描写其祖父的人生轨迹、荣辱得失。《梦思故国静听箫》是周仰之女士继《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之后,积5年之功,撰写的第二部家族史,描写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这段时期,激越深情而又天高云淡的作家周立波,并将祖孙三代的悲欢离合、人生脉络寄予笔端墨下,共同诠释出一个内涵深厚、层次丰满的时代语境和表情鲜活、立体多样的人性图册,是一部不多见的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长篇散文纪实作品。
周仰之女士拥有非常豁达的写作观。当被问到为何书写时并不避讳家族隐私时,周仰之认为:周立波作为公众人物,其感情婚姻都已在大众的视野内,她不必也无需刻意隐瞒。真诚的写作就应当真实地面对读者,客观地展现传记对象,不刻意为尊者讳,即便是自己的祖父。周仰之称:当我把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呈现出来的时候,我没有认为那是隐私,反倒觉得那些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恰恰是读者希望读到的。“最初的写作并非以发表或出版为诉求,只是单纯地想将祖辈的故事写下来,通过文字真正地走近他们、认识他们。最初反对我写外祖父的母亲最后也感叹,通过我的文字,她又回顾了一遍曾经经历过的生活。”
优秀的作品必定出自博闻强识、涉猎广泛之笔,周仰之女士在谈到自己为创作所做的知识储备和文学修养时,意兴盎然。周立波所处的时代有着纷繁复杂、敏感多变、难以述说的种种,在问到如何驾驭复杂题材时,周仰之称,自己喜欢读复杂的故事,写复杂的事情。在写《梦思故国静听箫》一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拥有宏大的格局和宽阔的视野,会回过头去细读《欧洲中世纪史》《战争与和平》等大部头的经典之作,帮助自己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而在撰写章节标题时,作者则是从唐诗宋词中找到了许多灵感,前人的凝练字句,让自己的情绪找到了出口,恰到好处地抒了发胸中块垒。
“对于周立波孙女这个称谓,我经历了刻意回避到坦然接受的过程”,周仰之戏称,“通过《人间事都付与流风:我的祖父周立波》《梦思故国静听箫》《斯人已远》三本书的写作,我完成了周立波孙女这一身份的使命。”
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周仰之女士始终平和淡然,不疾不徐,谈吐风趣,正如其温暖沉静的文风一般。
最后,周仰之女士还为人物传记音视网送上了寄语,表达了她铿锵有力的历史观和写作观:“不要忘记历史,但同时也不要过度地代入历史。我们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终究是为了前进,而非倒退。"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梦思故国静听箫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