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作者在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高速动车组技术资料和对实际机型的考察、调研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和系统归纳整理,结合本科教学特点,编写了《高速动车组总体及转向架》一书。
本书从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概况出发,简要叙述了动车组的基本组成,主要技术参数和黏着问题,结合我国引进并合作生产的三种时速为200KM的动车组(CRH1\CRH2\和CRH5)的特点,重点论述了动车组转向架的详细构造和工作原理,并对动车组的车体结构和车端连接装置进行了详细阐述。作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本科教特点,创造性地绘制了大量形象生动的工作原理图,使本书图文并茂,生动易读。
本书作为大学本科教材,一方面能满足大学本科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作为从事直通车组设计、制造、运用和维修的广大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目录
绪论
第1章 动车组总体综述
1.1 世界各国动车组简介
1.2 我国客运专线规划概况和引进动车组简介
1.2.1 我国客运专线规划概况
1.2.2 我国引进并合作生产高速动车组的情况
1.2.3 引进动车组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1.2.4 动车组配属使用的主要线路和区域
1.2.5 动车组需求数量的测算
1.2.6 四大动车基地检修动车组数量的测算
1.3 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特点比较
1.3.1 动力集中式
1.3.2 动力分散式
1.4 动车组限界
1.4.1 CRH?动车组的限界
1.4.2 CRH?动车组的限界
1.4.3 CRH?动车组的限界
第2章 动车组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动车组基本组成和分类
2.1.1 动车组的定义
2.1.2 分类
2.1.3 基本组成
2.2 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
2.2.1 车辆性能参数
2.2.2 车辆主要尺寸
2.3 动车组黏着问题
2.3.1 牵引力的产生
2.3.2 牵引力的限制(黏着定律)
2.3.3 黏着系数(μ)
2.3.4 动车组黏着问题
2.3.5 动车组的阻力
2.3.6 动车组的功率
2.4 动车组轻量化技术
2.4.1 与动车组轻量化有关的研究因素
2.4.2 轻量化的意义
2.4.3 轻量化的措施及其具体效果
2.4.4 轻量化与驱动系统的关系
2.5 三种时速200km动车组总体综述
2.5.1 四方/川崎CRH?动车组
2.5.2 长客/阿尔斯通CRH?动车组
2.5.3 BSP(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CRH?动车组
2.5.4 三种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第3章 转向架
3.1 概述
3.2 转向架的任务、组成和分类
3.2.1 任务
3.2.2 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2.3 转向架的主要技术要求
3.2.4 转向架分类
3.3 几种典型的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1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2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3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4 转向架构架
3.4.1 组成及作用
3.4.2 转向架构架的设计原则
3.4.3 几种典型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简介
3.5 弹簧装置及减振器
3.5.1 概述
3.5.2 弹簧装置的作用
3.5.3 圆弹簧
3.5.4 橡胶弹簧
3.5.5 液压减振器
3.5.6 空气弹簧
3.6 轮对轴箱装置
3.6.1 一般铁道机车车辆轮对的基本知识
3.6.2 动车组轮对
3.6.3 轴箱的作用和形式
3.7 驱动装置
3.7.1 作用
3.7.2 结构形式
3.7.3 轴悬式驱动装置
3.7.4 架悬式驱动装置
3.7.5 体悬式驱动装置
3.7.6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7.7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7.8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8 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1 概述
3.8.2 中央牵引销(或心盘)+旁承的连接装置(双牵引拉杆式)
3.8.3 另一种中央牵引销+旁承的连接装置(前后橡胶堆式)
3.8.4 铰接式转向架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5 牵引杆装置+弹性旁承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6 我国引进并合作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9 基础制动装置
3.9.1 概述
3.9.2 基础制动装置的形式
3.9.3 踏面闸瓦制动
3.9.4 盘形制动
3.9.5 磁轨制动
3.9.6 涡流制动
3.9.7 有关基础制动装置的几个重要概念
3.9.8 制动倍率计算举例
3.9.9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3.9.10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3.9.11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第4章 动车组车体结构
4.1 动车组车体结构特点和轻量化措施
4.1.1 车体结构的构造原则
4.1.2 车体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
4.1.3 车体轻量化措施
4.2 车体的气密性、强度和流线型
4.2.1 隧道微气压波的形成
4.2.2 车体的密封性
4.2.3 车体的强度
4.2.4 车体的流线型
4.2.5 高速车辆的防火措施
4.3 我国传统铁路客车车体结构
4.3.1 底架
4.3.2 侧墙
4.3.3 车顶
4.3.4 端墙
4.3.5 风挡装置(折棚装置)
4.4 动车组车体结构综述
4.4.1 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概论
4.4.2 国外典型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简介
4.4.3 高速车辆用铝合金制车体结构设计
4.5 三种引进并合作生产的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1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2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3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第5章 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1 车端连接装置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5.1.1 车端连接装置的作用
5.1.2 车端连接装置的组成
5.1.3 车端连接装置的分类
5.2 我国传统铁路机车车辆用车钩缓冲器
5.2.1 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组成
5.2.2 车钩作用力的传递过程
5.2.3 车钩的三态作用
5.2.4 缓冲装置(器)结构
5.3 引进动车组使用的典型车端连接装置
5.3.1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3.2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3.3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参考资料
绪论
第1章 动车组总体综述
1.1 世界各国动车组简介
1.2 我国客运专线规划概况和引进动车组简介
1.2.1 我国客运专线规划概况
1.2.2 我国引进并合作生产高速动车组的情况
1.2.3 引进动车组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1.2.4 动车组配属使用的主要线路和区域
1.2.5 动车组需求数量的测算
1.2.6 四大动车基地检修动车组数量的测算
1.3 动力集中式和动力分散式高速动车组特点比较
1.3.1 动力集中式
1.3.2 动力分散式
1.4 动车组限界
1.4.1 CRH?动车组的限界
1.4.2 CRH?动车组的限界
1.4.3 CRH?动车组的限界
第2章 动车组总体及主要技术参数
2.1 动车组基本组成和分类
2.1.1 动车组的定义
2.1.2 分类
2.1.3 基本组成
2.2 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
2.2.1 车辆性能参数
2.2.2 车辆主要尺寸
2.3 动车组黏着问题
2.3.1 牵引力的产生
2.3.2 牵引力的限制(黏着定律)
2.3.3 黏着系数(μ)
2.3.4 动车组黏着问题
2.3.5 动车组的阻力
2.3.6 动车组的功率
2.4 动车组轻量化技术
2.4.1 与动车组轻量化有关的研究因素
2.4.2 轻量化的意义
2.4.3 轻量化的措施及其具体效果
2.4.4 轻量化与驱动系统的关系
2.5 三种时速200km动车组总体综述
2.5.1 四方/川崎CRH?动车组
2.5.2 长客/阿尔斯通CRH?动车组
2.5.3 BSP(青岛四方-庞巴迪-鲍尔)CRH?动车组
2.5.4 三种动车组的主要技术参数比较
第3章 转向架
3.1 概述
3.2 转向架的任务、组成和分类
3.2.1 任务
3.2.2 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3.2.3 转向架的主要技术要求
3.2.4 转向架分类
3.3 几种典型的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1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2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3.3 CRH?动车组转向架简介
3.4 转向架构架
3.4.1 组成及作用
3.4.2 转向架构架的设计原则
3.4.3 几种典型动车组转向架构架简介
3.5 弹簧装置及减振器
3.5.1 概述
3.5.2 弹簧装置的作用
3.5.3 圆弹簧
3.5.4 橡胶弹簧
3.5.5 液压减振器
3.5.6 空气弹簧
3.6 轮对轴箱装置
3.6.1 一般铁道机车车辆轮对的基本知识
3.6.2 动车组轮对
3.6.3 轴箱的作用和形式
3.7 驱动装置
3.7.1 作用
3.7.2 结构形式
3.7.3 轴悬式驱动装置
3.7.4 架悬式驱动装置
3.7.5 体悬式驱动装置
3.7.6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7.7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7.8 CRH?动车组驱动装置
3.8 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1 概述
3.8.2 中央牵引销(或心盘)+旁承的连接装置(双牵引拉杆式)
3.8.3 另一种中央牵引销+旁承的连接装置(前后橡胶堆式)
3.8.4 铰接式转向架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5 牵引杆装置+弹性旁承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8.6 我国引进并合作生产的高速动车组的车体与转向架间的连接装置
3.9 基础制动装置
3.9.1 概述
3.9.2 基础制动装置的形式
3.9.3 踏面闸瓦制动
3.9.4 盘形制动
3.9.5 磁轨制动
3.9.6 涡流制动
3.9.7 有关基础制动装置的几个重要概念
3.9.8 制动倍率计算举例
3.9.9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3.9.10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3.9.11 CRH?动车组的基础制动装置
第4章 动车组车体结构
4.1 动车组车体结构特点和轻量化措施
4.1.1 车体结构的构造原则
4.1.2 车体结构设计的具体要求
4.1.3 车体轻量化措施
4.2 车体的气密性、强度和流线型
4.2.1 隧道微气压波的形成
4.2.2 车体的密封性
4.2.3 车体的强度
4.2.4 车体的流线型
4.2.5 高速车辆的防火措施
4.3 我国传统铁路客车车体结构
4.3.1 底架
4.3.2 侧墙
4.3.3 车顶
4.3.4 端墙
4.3.5 风挡装置(折棚装置)
4.4 动车组车体结构综述
4.4.1 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结构概论
4.4.2 国外典型高速列车车体结构简介
4.4.3 高速车辆用铝合金制车体结构设计
4.5 三种引进并合作生产的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1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2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4.5.3 CRH?动车组的车体结构
第5章 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1 车端连接装置的作用、组成及分类
5.1.1 车端连接装置的作用
5.1.2 车端连接装置的组成
5.1.3 车端连接装置的分类
5.2 我国传统铁路机车车辆用车钩缓冲器
5.2.1 车钩缓冲装置的结构组成
5.2.2 车钩作用力的传递过程
5.2.3 车钩的三态作用
5.2.4 缓冲装置(器)结构
5.3 引进动车组使用的典型车端连接装置
5.3.1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3.2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5.3.3 CRH?动车组车端连接装置
参考资料
高速动车组总体及转向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