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罪名适用指南,侵犯财产罪

副标题:无

作   者:熊选国,任卫华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11099157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刑法罪名适用指南:侵犯财产罪》是《刑法罪名适用指南》丛书之一,本丛书以公、检、法、司机关和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按照刑法分则的章节顺序,分别编辑成册,全面系统地将现行刑事法律规定的个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证据规则、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编排于六个栏目中,使侦、诉、辩、审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法律依据、工作要求清晰明了,使用便捷。   丛书中的六个栏目内容是:(一)刑法条文及释义:精确解释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术语。(二)刑事司法规范及其理解与适用:由刑事司法规范起草人详细说明刑法修正案、人大决定、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以及其他刑事司法文件的出台背景、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适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三)刑事判例:结合400余个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及所作的生效裁判,具体诠释在司法实践中应当如何正确理解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力求反映各级法院法官将普遍的法律规定适用于特殊案件时的深思熟虑和独到见解,对刑事司法实务有直接、具体的指导意义。(四)裁判文书:精选100余个具有较高范例价值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的标准裁判文书,收录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说理透彻。(五)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按照刑法条文的先后顺序,对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需要适用或者参照适用的所有法律、法规以及重要的部门规章进行整理,供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和律师办理刑事案件时查阅。(六)附录:《刑法罪名适用指南:侵犯财产罪》除收录刑法全文外,还收录了1979年刑法的相关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明令废止的有关决定和补充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1979年刑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有关决定和补充规定所做出的司法解释。   本丛书是公、检、法、司机关的国家法律工作者、律师等社会法律工作者及法学教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学习参考书和工作指南。  

目录

目录
【刑法条文及释义】
一、 抢劫罪
(一) 抢劫罪的犯罪对象
(二)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认定
(三) “入户抢劫”的认定
(四) “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五) “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
(六) “多次抢劫”的认定
(七) “抢劫数额巨大”的认定
(八) “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认定
(九) “持枪抢劫”的认定
(十) “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认定
(十一) “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十二) 转化型抢劫的认定
(十三) 抢劫特定财物行为的定性
(十四) 抢劫罪数的认定
(十五) 认定抢劫罪应注意的问题
(十六) 抢劫罪的既遂、未遂的认定
(十七) 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行为的定性
二、 盗窃罪
(一) 盗窃罪的犯罪对象
(二) “盗接”、“复制他人电信码号”的认定
(三) “秘密窃取”的认定
(四)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
(五) “多次盗窃”的认定
(六) “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七) 单位盗窃如何适用法律问题
三、 诈骗罪
(一) 诈骗罪的犯罪对象
(二)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认定
(三)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
(四) “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五) “本法另有规定的”的认定
四、 抢夺罪
(一) 抢夺罪的犯罪对象
(二) “公然夺取”的认定
(三)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
(四) “其他严重情节”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五) 抢夺罪转化为抢劫罪的认定
五、 聚众哄抢罪
(一) 聚众哄抢罪的犯罪对象
(二) “聚众哄抢”的认定
(三) “首要分子”、“积极参加的”的认定
(四) “数额较大”、“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六、 侵占罪
(一) 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二) “保管”的认定
(三) “非法占为己有”、“拒不退还”的认定
七、 职务侵占罪
(一)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
(二) “公司”、“企业”的认定
(三)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四)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
(五) 共同犯罪的认定
八、 挪用资金罪
(一) 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
(二) 犯罪主体的认定
(三) “挪用本单位资金”的认定
(四)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认定
九、 挪用特定款物罪
(一)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对象
(二) “挪用”的认定
(三) “情节严重”的认定
十、 敲诈勒索罪
(一) 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
(二) 威胁或者要挟的认定
(三)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认定
(四) “其他严重情节”的认定
十一、 故意毁坏财物罪
(一) 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犯罪对象
(二)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的认定
(三) “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认定
十二、 破坏生产经营罪
(一) 破坏生产经营罪的犯罪对象
(二) “泄愤报复”的认定
(三) “其他个人目的”的认定
(四) “其他方法”的认定
【刑事司法规范及其理解与适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节录)(2000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11月22日 法释〔2000〕35号)
《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3日 法释〔2001〕16号)
《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3年5月14日 法释〔2003〕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6年1月11日 法释〔2006〕1号)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绑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1年11月8日 法函〔2001〕68号)
《关于对在绑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5年6月8日 法发〔2005〕8号印发)
《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有关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18日 〔2003〕高检研发第13号)
关于依法查处盗窃、抢劫机动车案件的规定(1998年5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通〔199〕31号印发)
公安部对部分刀具实行管制的暂行规定(1982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 1983年3月12日〔83〕公发(治)31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能否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批复(1998年1月13日 法释〔1997〕11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8年3月10日 法释〔1998〕4号)
《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1999年6月25日 法释〔1999〕13号)
《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0年5月12日 法释〔2000〕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0年11月22日 法释〔2000〕36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4月10日 法释〔2002〕10号)
《关于对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正在使用的油田输油管道中油品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4年12月30日 法释〔2004〕21号)
《关于审理破坏公用电信设施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节录)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1月15日 法释〔2007〕3号)
《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7年5月9日 法释〔2007〕11号)
《关于办理与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相关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危害军事通信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7年6月26日 法释〔2007〕13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电力设备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7年8月15日 法释〔2007〕15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8年3月26日 法发〔1998〕3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2年8月9日 高检发释字〔2002〕5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盗窃骨灰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18日 〔2002〕高检研发第14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非法制作、出售、使用IC电话卡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3年4月2日 〔2003〕高检研发第10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铁路运输过程中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1999年2月4日 公发〔1999〕4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1999年10月20日 法释〔1999〕18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2002年4月10日 法释〔2002〕9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通过伪造证据骗取法院民事裁判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2002年9月25日 〔2002〕高检研发第18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关于1998年4月18日以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答复(2003年3月21日 〔2003〕高检研发第7号)
公安部法制局对《关于对将已经仪器识别为不中奖的彩票出售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的请示》的答复(2000年5月23日 公法〔2000〕83号)
公安部关于对伪造学生证及贩卖、使用伪造学生证的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2002年6月26日 公刑〔2002〕1046号)
公安部关于受害人居住地公安机关可否对诈骗犯罪案件立案侦查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16日 公复字〔2000〕10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2年7月16日 法释〔2002〕18号)
《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30日 法释〔2000〕15号)
《关于审理贪污、职务侵占案件如何认定共同犯罪几个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9年6月25日 法释〔1999〕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1年5月23日 法释〔2001〕17号)
《关于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非法占有本公司财物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关于公司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采取欺骗等手段非法占有股东股权的行为如何定性处理的批复的意见(2005年12月1日 法工委发函〔2005〕105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节录)(2001年4月18日 公发〔2001〕11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开展集中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有关工作的通知(节录)(2005年1月10日 公通字〔2005〕2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职务侵占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批复(2003年4月21日 公经〔2003〕435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管辖权问题的意见(2003年4月21日 公经〔2003〕436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宗教活动场所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或挪用资金犯罪主体的批复(2004年4月30日 公经〔2004〕643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非法占有他人股权是否构成职务侵占罪问题的工作意见(2005年6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2000年2月16日 法释〔2000〕5号)
《关于对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挪用国有资金行为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2000年7月20日 法释〔2000〕22号)
《关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的“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尚未注册成立公司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0年10月9日 高检发研字〔2000〕19号)
公安部关于村民小组组长以本组资金为他人担保贷款如何定性处理问题的批复(2001年4月26日 公法〔2001〕83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挪用资金罪有关问题请示的答复(2002年12月24日 公经〔2002〕1604号)
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关于对挪用资金罪中“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批复(2004年9月8日 公经〔2004〕1455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挪用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贷款利息补贴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复函(2003年2月24日 法研〔2003〕16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请示的批复(2000年3月15日 高检发释字〔2000〕1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2003年1月28日 高检发释字〔2003〕1号)
《关于挪用失业保险基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的理解与适用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挪用国库券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1997年10月13日 高检发释字〔1997〕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2000年5月12日 法释〔2000〕11号)
《关于敲诈勒索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全国法院维护农村稳定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1999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法〔1999〕217号印发)
【刑事判例】
挟持被害人前往其亲友处取钱的行为应如何定罪——王团结、潘友利、黄福忠抢劫、敲诈勒索案
暴力劫持、拘禁他人之后迫使其本人交出现金行为的定性——杨保营、吴润鹏、李波抢劫、绑架案
丈夫伙同他人抢劫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如何定性——刘汉福、倪克伦等抢劫案
债权人非法讨债不应以侵犯财产罪定罪处罚——陈帮蓉被控抢劫案
未劫得财物不等于抢劫未遂——夏春明抢劫案
以借钱为名劫取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雷新国抢劫案
在户内发生抢劫并不都是“入户抢劫”——邓银宇抢劫案
在个体家庭旅馆针对旅馆主人实施的抢劫是否构成“入户抢劫”——杨廷祥、杨廷志、杨廷俊抢劫案
抢劫正在营业中的商住两用场所不属于入户抢劫——魏培明、岳向海、岳雷抢劫案
连续抢劫多人的是否属于“多次抢劫”——姜继红、成某等抢劫、盗窃案
针对特定的被害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实施抢劫是否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李政、侍鹏抢劫案
为抢劫而携带枪支,抢劫中未使用枪支的,不是持枪抢劫——粟君才、吕成德等抢劫、非法持有枪支案
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抢夺罪为抗拒抓捕当场实施暴力致人轻伤的如何处理——姜某某抢劫案
转化型抢劫罪之“当场”使用暴力,应当如何理解和把握——贺喜民抢劫案
在盗窃过程中使用暴力的直接适用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朱永友抢劫案
盗窃未遂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能否构成抢劫罪——穆文军抢劫案
盗窃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因为抗拒抓捕当场实施暴力转化为抢劫罪,其他共犯是否也随之转化——张某某抢劫、李某某盗窃案
正确认定转化型抢劫罪——黄光元故意杀人、盗窃案
如何把握转化抢劫犯罪既遂未遂的区分标准——谷贵成抢劫案
无故殴打他人后临时起意乘机夺财的行为应如何定罪——亢红昌抢劫案
“飞车行抢”刑事案件如何定性——王跃军、张晓勇抢劫、盗窃案
“飞车行抢”行为的定罪处罚——李永新、李杏坤等抢劫、抢夺案
设置机关将他人禁闭起来以得逞劫财目的的行为如何定性——邹代明抢劫案
携带凶器在银行营业大厅抢夺储户现金构成抢劫罪——曾贤勇抢劫案
向被害人投案的行为是否认定为自首——周建龙盗窃案
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如何计算未执行完毕的剥夺政治权利的刑期——焦军盗窃案
如何区分盗窃罪与诈骗罪——张德振盗窃案
暗自开走他人忘记锁闭的汽车的行为如何处理——韦国权盗窃案
窃取被交通管理部门扣押的自己所有的车辆后进行索赔的行为如何定性——叶文言、叶文语等盗窃案
骗得财物保管权后秘密窃取代为保管的财物的行为如何处理——康金东盗窃案
如何认定事前通谋的盗窃共犯——陈家鸣、经俊杰等盗窃、销赃案
对所盗物品的价值有重大认识错误的应如何处罚——沈某某盗窃案
盗窃毒品如何定罪量刑——薛佩军、刘继昌等盗窃案
非法占有不属自己经管的财物不构成职务侵占罪——吴湘宾盗窃案
盗买盗卖股票案件的盗窃数额如何认定——钱炳良盗窃案
非法侵入证券交易机构计算机资金管理系统虚增个人账户资金构成盗窃罪——浦平波盗窃案
外部人员与银行工作人员勾结窃取银行现金的行为如何定性——高金有盗窃案
盗窃定期存单从银行冒名取款的行为如何定性——张泽容、屈自强盗窃案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以换折方式支取储户资金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金融凭证诈骗罪——李路军金融凭证诈骗案
窃取他人挖掘机电脑主板后向被害人索取钱财的行为如何定罪处罚——张超群、张克银盗窃案
如何认定网络盗窃中电子证据效力和盗窃数额——孟动、何立康盗窃案
骗购电信卡贩卖给他人使用造成电信资费巨大损失的行为如何定性——王庆诈骗案
银行出纳员用自制“高额利率定单”,对外虚构单位内部有高额利率存款的事实,将吸存的亲朋好友的现金占为已有的行为如何定性——田亚平诈骗案
拾得他人银行借记卡冒用取款的构成诈骗罪——黄飞诈骗案
猜配捡拾存折密码非法提取他人存款行为的定性——程剑诈骗案
以签订劳务合同为名骗取他人财物构成诈骗罪——石秋月诈骗案
故意制造“交通事故”骗取赔偿款行为的定性——李品华、潘才庆、潘才军诈骗案
非法传销过程中携传销款潜逃的行为如何处理——袁鹰、欧阳湘、李巍集资诈骗案
以购物为名乘人不备公然夺取手机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奚林抢夺案
雇员利用职务之便将个体工商户的财产非法占为已有的如何定性——张建忠侵占案
单位的临时工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于庆伟职务侵占案
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的认定——张珍贵、黄文章职务侵占案
名义职务与实际职务不一致的应当如何判断是否利用了职务之便——林通职务侵占案
利用从事劳务的便利窃取本单位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张伟、黄超军职务侵占案
彩票销售人员不交纳投注金购买彩票并且事后无力偿付购买彩票款的行为如何定性——刘必仲挪用资金案
村民委员会成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个人借用村集体资金或者将村集体资金借给他人使用的,能否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丁钦宇挪用资金案
将虚假出售房产按揭贷款提供给对方用于营利活动构成挪用资金罪——黄桂文挪用资金案
对特定对象使用暴力、威胁索要钱财的行为可构成敲诈勒索罪——石志刚、于国伟等敲诈勒索、故意伤害案
将被害人杀死后,以被害人被绑架为名,向被害人亲属勒索钱款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陈宗发故意杀人、敲诈勒索案
利用被害人年幼将其哄骗至外地继而敲诈其家属钱财的能否构成绑架罪——张舒娟敲诈勒索案
如何准确区分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绑架罪的界限——熊志华绑架案
正确区分“非法占有”与“毁坏”行为——孙静故意毁坏财物案
为中大奖窃取摇奖专用彩球并改变其重量行为的定性——章国新破坏生产经营案
【裁判文书】
马云杰抢劫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刘小生、刘靖抢劫案——河南省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武文学、武科学等抢劫、窝藏、包庇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武文学、武科学等抢劫、窝藏、包庇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马方太诈骗案——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陈维强挪用资金、商业受贿,付永胜挪用资金案——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臧家平敲诈勒索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严峻故意毁坏财物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
赵永林、赵永刚、杨桂珍故意毁坏财物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
【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1996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2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2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国务院令第1号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2000年12月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6号修订)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10月25日国务院令第252号发布 根据2004年6月27日国务院令第411号修订)
农业防灾救灾资金管理办法(2001年12月13日财政部财农〔2001〕232号印发)
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5月12日民政部令第22号发布)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节录)(1979年7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令第5号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罪犯的决定(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犯罪的补充规定(1991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8号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节录)(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7号公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节录)(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1号公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刑事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1993年10月11日 法发〔1993〕28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重大盗窃犯罪数额标准问题的电话答复(1988年1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有价证券数额计算问题的电话答复(1988年3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多次盗窃数额能否累计计算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年5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装配过程中物品案件如何计算盗窃数额的电话答复(1992年2月2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内部股权证持有卡违法销售应如何认定盗窃数额问题的答复(1994年6月3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 军事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诈骗、投机倒把案件的数额标准问题的通知(1987年6月24日 〔1987〕军法发字第17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盗窃、贪污粮食数额如何计算问题的意见(1991年7月27日 高检会〔1991〕15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盗掘、非法经营和走私文物的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87年11月27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不能随即兑现的金融债券、有奖债券的计算问题的电话答复(1989年1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民用爆炸物如何定性问题的电话答复(1989年4月7日)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非邮电工作人员非法开拆他人信件并从中窃取财物案件定性问题的批复(1989年9月15日 高检法发字〔1989〕第2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偷开汽车长期作为盗窃犯罪工具使用应如何处理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年11月25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未遂行为人为抗拒逮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可否按抢劫罪处罚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年6月28日)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黄金矿石和汞膏金应如何计价问题的电话答复(1992年6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流窜盗窃犯屡拘屡逃其屡次被拘留的时间是否可以折抵刑期问题的批复(1964年12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1984年11月2日 (84)法研字第14号印发)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掘墓葬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通知(1988年11月17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经济犯罪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试行)(1985年7月18日 〔1985〕高检会(研)字3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适用法律问题的补充通知(1986年9月17日 法(研)发〔1986〕26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2年12月11日 法发〔1992〕43号高检会〔1992〕37号)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如何计算被盗手持式移动电话机价值的批复(1993年6月18日 高检发研字〔1993〕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破坏生产单位正在使用的电动机是否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问题的批复(1993年8月4日 法明传〔1993〕241号)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伪造、倒卖、盗窃发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规定(1994年6月3日 法发〔1994〕12号高检会〔1994〕25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节录)(1996年10月17日 法发〔1996〕30号)
公安部法制司对孙志和等人盗窃报废军用枪支定性处理意见的请示的答复(1995年10月19日)
公安部关于对拨打境外色情电话定性处理的批复(1996年2月14日 公复字〔1996〕5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申付强诈骗案如何认定诈骗数额问题的电话答复(1991年4月2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失主向罪犯追索被盗被骗财物应如何处理的问题的复函(1974年6月29日 〔74〕法办研字第13号)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关于个体经营人因诈骗罪判刑后被骗人能否再对其提起经济诉讼问题的电话答复(1990年1月24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起诉要求诈骗过程中的保证人代偿“借款”应如何处理问题的复函(1990年10月13日 〔1990〕民他字第38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对诈骗后抵债的赃款能否判决追缴问题的电话答复(1992年8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一方当事人利用签订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人民法院可否直接追缴被骗钱物问题的复函(1994年3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诈骗犯罪的被害人起诉要求诈骗过程中的收取担保费用的保证人代偿“借款”应如何处理的请示的复函(1994年9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6年12月16日 法发〔1996〕3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违反公司法受贿、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年12月25日 法发〔1995〕23号)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刑法罪名适用指南,侵犯财产罪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