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感染性疾病至今仍在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经历了sars、禽流感和猪链球菌袭击的人们已经感受到微生物对人类的挑战,细菌耐药率的急剧上升使常规治疗失败几率增加,要打赢这场“战争”需要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同样需要优秀的微生物检验人员。
“问答”全书分10篇46章,分别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规范建立、建设和管理方面;
目录
目录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管理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建设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专业管理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编写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管理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信息管理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菌株保存和管理
第二篇 样本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章 无菌体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胸腹水胆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四节 心包液、关节液和鞘膜积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章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痰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肺泡灌洗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鼻咽喉拭子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章 消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四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化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伤口分泌物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五章 泌尿生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男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六章 组织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表浅组织(皮肤、粘膜、指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深部组织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尸检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七章 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浅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深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八章 结核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痰标本结核菌检测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其他标本的结核菌培养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九章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篇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第一章 革兰阳性球菌
第二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李斯特菌属
第二节 丹毒丝菌属
第三节 乳杆菌属和库特氏菌属
第四节 棒状杆菌属
第五节 其他不规则革兰阳性需氧杆菌
第六节 需氧放线菌
第七节 革兰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芽胞杆菌
第三章 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
第二节 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肠杆菌科细菌
第四节 埃希菌属
第五节 沙门菌属
第六节 志贺菌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第八节 肠杆菌属
第九节 沙雷菌属
第十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十一节 哈夫尼亚菌属
第十二节 变形杆菌属
第十三节 普罗威登斯菌属
第十四节 摩根菌属
第十五节 爱德华菌属
第十六节 耶尔森菌属
第十七节 其他少见肠杆菌科细菌
第十八节 非发酵菌
第四章 弧菌科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弧菌科的分类
第二节 弧菌属的鉴定
第三节 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五章 革兰阴性球菌
第六章 革兰阴性苛养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
第四节 心杆菌属
第五节 艾肯菌属
第六节 金氏菌属
第七节 军团菌属
第八节 巴斯德菌属
第九节 博德特菌属
第十节 布鲁氏菌属
第十一节 弗朗西丝氏菌属
第十二节 巴尔通氏体属和阿菲波菌属
第十三节 其他革兰阴性苛养细菌
第七章 分枝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分枝杆菌的分类
第二节 分枝杆菌 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第四节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六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八章 厌氧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厌氧菌概述
第二节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第三节 厌氧菌的鉴定法则
第四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第五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第六节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胞杆菌
第七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第八节 革兰阳性厌氧有芽胞杆菌
第九章 微需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弯曲菌属
第二节 螺杆菌属
第三节 弓形菌属
第十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螺旋体
第二节 支原体和脲原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十一章 致病性真菌及鉴定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常见深部真菌的致病性及鉴定依据
第三节 其他真菌鉴定依据
第四篇 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一章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第一节 常规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的原则及基本知识
第二节 常规药敏试验药物种类的确定
第三节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
第四节 稀释法药敏试验
第五节 Etest法药敏试验
第二章 真菌药敏试验
第一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真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三章 厌氧细菌药敏试验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
第四章 细菌耐药性监测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药敏数据的收集
第三节 WHONET软件的应用
第五章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药敏试验检测
第二节 三维试验
第三节 碳青霉烯酶测定
第六章 药敏试验问题解答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一章 耐药机制研究
第一节 简述
第二节 各基因检测
第二章 细菌鉴定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直接核酸诊断试验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
第六篇 医院感染控制
第一章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概念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
第三节 医院感染中的消毒和灭菌
第二章 消毒灭菌剂(设备)监测
第一节 压力蒸气灭菌器的监测
第二节 干热灭菌设备的监测
第三节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监测
第四节 紫外线消毒设备监测
第五节 使用过程中化学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第三章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一节 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第二节 环境空气的监测
第三节 物体表面的监测
第四节 手、皮肤粘膜的监测
第五节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第六节 手术室环境的监测
第七节 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
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学进展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第二节 感染源同源性监测方法学
第三节 感染源鉴定方法学
第七篇 实验室与临床
第一章 感染与致病菌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呼吸道标本中致病菌确定
第三节 肠道标本中的致病菌确定
第四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五节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六节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第八节 厌氧菌感染
第九节 真菌感染
第二章 药敏试验与用药
第一节 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二节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第三节 药敏标准和疗效标准
第三章 经验用药和病原检测
第一节 经验用药依据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数据在特殊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八篇 抗菌药物
第一章 作用机制
第一节 抗菌药物相关的名词解释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第四节 临床上重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和耐药机制
第五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第二章 抗菌药物临床药理
第一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
第二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与临床疗效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第三章 抗生素的分类和名称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第三节 喹诺酮类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
第五节 四环素类
第六节 多肽类
第七节 磺胺类
第八节 抗真菌药物
第九节 抗厌氧菌药物
第十节 抗结核药物
第九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法律法规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通用法规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第二节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法规
第三节 细菌(毒)种保藏机构法规
第二章 特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生物安全法规
第一节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
第二节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
第三节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运输法规
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实验室保留资质法规
第一节 卫生部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的最新文件
第二节 管理办法总则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的职责
第四节 非保藏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机构实验活动法规
第十篇 商品试剂与设备
第一章 细菌鉴定和药敏
第一节 API鉴定系统
第二节 ATB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第三节 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第二章 自动血液培养系统
第一节 BACTEC 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第二节 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
附录1 WHONET软件中常见抗菌药物英中文对照及其代码
附录2 WHONET软件常见细菌英中文对照及其代码
第一篇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管理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一般管理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建设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专业管理
第一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作业指导书编写
第二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质量保证管理
第三节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信息管理
第三章 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菌株保存和管理
第二篇 样本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章 无菌体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脑脊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胸腹水胆汁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四节 心包液、关节液和鞘膜积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章 呼吸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痰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肺泡灌洗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鼻咽喉拭子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章 消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四章 化脓和创伤标本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化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伤口分泌物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五章 泌尿生殖道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尿液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男性生殖系统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六章 组织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表浅组织(皮肤、粘膜、指甲)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深部组织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节 尸检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七章 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浅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深部真菌培养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八章 结核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一节 痰标本结核菌检测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二节 其他标本的结核菌培养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九章 厌氧菌标本的采集、送检和接种处理
第三篇 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第一章 革兰阳性球菌
第二章 革兰阳性需氧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李斯特菌属
第二节 丹毒丝菌属
第三节 乳杆菌属和库特氏菌属
第四节 棒状杆菌属
第五节 其他不规则革兰阳性需氧杆菌
第六节 需氧放线菌
第七节 革兰阳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芽胞杆菌
第三章 革兰阴性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
第二节 肠杆菌科细菌分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
第三节 肠杆菌科细菌
第四节 埃希菌属
第五节 沙门菌属
第六节 志贺菌
第七节 克雷伯菌属
第八节 肠杆菌属
第九节 沙雷菌属
第十节 枸橼酸杆菌属
第十一节 哈夫尼亚菌属
第十二节 变形杆菌属
第十三节 普罗威登斯菌属
第十四节 摩根菌属
第十五节 爱德华菌属
第十六节 耶尔森菌属
第十七节 其他少见肠杆菌科细菌
第十八节 非发酵菌
第四章 弧菌科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弧菌科的分类
第二节 弧菌属的鉴定
第三节 气单胞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五章 革兰阴性球菌
第六章 革兰阴性苛养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嗜血杆菌属
第三节 放线杆菌属
第四节 心杆菌属
第五节 艾肯菌属
第六节 金氏菌属
第七节 军团菌属
第八节 巴斯德菌属
第九节 博德特菌属
第十节 布鲁氏菌属
第十一节 弗朗西丝氏菌属
第十二节 巴尔通氏体属和阿菲波菌属
第十三节 其他革兰阴性苛养细菌
第七章 分枝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分枝杆菌的分类
第二节 分枝杆菌 的临床意义
第三节 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征
第四节 分枝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第五节 结核分枝杆菌
第六节 麻风分枝杆菌
第八章 厌氧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厌氧菌概述
第二节 厌氧菌的分离培养
第三节 厌氧菌的鉴定法则
第四节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
第五节 革兰阴性厌氧球菌
第六节 革兰阴性厌氧无芽胞杆菌
第七节 革兰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
第八节 革兰阳性厌氧有芽胞杆菌
第九章 微需氧菌的分离与鉴定
第一节 弯曲菌属
第二节 螺杆菌属
第三节 弓形菌属
第十章 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
第一节 螺旋体
第二节 支原体和脲原体
第三节 衣原体
第四节 立克次体
第十一章 致病性真菌及鉴定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常见深部真菌的致病性及鉴定依据
第三节 其他真菌鉴定依据
第四篇 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一章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第一节 常规药敏试验选择抗菌药的原则及基本知识
第二节 常规药敏试验药物种类的确定
第三节 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
第四节 稀释法药敏试验
第五节 Etest法药敏试验
第二章 真菌药敏试验
第一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判断标准
第二节 真菌的药敏试验方法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三章 厌氧细菌药敏试验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厌氧菌药敏试验方法
第四章 细菌耐药性监测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药敏数据的收集
第三节 WHONET软件的应用
第五章 耐药菌株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 药敏试验检测
第二节 三维试验
第三节 碳青霉烯酶测定
第六章 药敏试验问题解答
第五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分子生物学诊断
第一章 耐药机制研究
第一节 简述
第二节 各基因检测
第二章 细菌鉴定
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诊断在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第二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的直接核酸诊断试验
第三节 结核分枝杆菌的鉴定
第六篇 医院感染控制
第一章 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概念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医院感染环境监测
第三节 医院感染中的消毒和灭菌
第二章 消毒灭菌剂(设备)监测
第一节 压力蒸气灭菌器的监测
第二节 干热灭菌设备的监测
第三节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的监测
第四节 紫外线消毒设备监测
第五节 使用过程中化学消毒、灭菌剂的监测
第三章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第一节 消毒灭菌后内镜的监测
第二节 环境空气的监测
第三节 物体表面的监测
第四节 手、皮肤粘膜的监测
第五节 医疗器械采样及检查方法
第六节 手术室环境的监测
第七节 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
第四章 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学进展
第一节 医院感染监测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第二节 感染源同源性监测方法学
第三节 感染源鉴定方法学
第七篇 实验室与临床
第一章 感染与致病菌
第一节 感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呼吸道标本中致病菌确定
第三节 肠道标本中的致病菌确定
第四节 血液及骨髓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五节 尿液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六节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感染
第七节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第八节 厌氧菌感染
第九节 真菌感染
第二章 药敏试验与用药
第一节 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二节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第三节 药敏标准和疗效标准
第三章 经验用药和病原检测
第一节 经验用药依据
第二节 微生物实验数据在特殊治疗方案中的价值
第三节 真菌药敏试验的临床价值
第八篇 抗菌药物
第一章 作用机制
第一节 抗菌药物相关的名词解释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第四节 临床上重要致病菌的耐药性变迁和耐药机制
第五节 细菌耐药性的防治
第二章 抗菌药物临床药理
第一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
第二节 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结合与临床疗效
第三节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制定
第三章 抗生素的分类和名称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第二节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
第三节 喹诺酮类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
第五节 四环素类
第六节 多肽类
第七节 磺胺类
第八节 抗真菌药物
第九节 抗厌氧菌药物
第十节 抗结核药物
第九篇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法律法规
第一章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通用法规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危害评估
第二节 实验室的分类、分级及适用范围法规
第三节 细菌(毒)种保藏机构法规
第二章 特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生物安全法规
第一节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
第二节 结核病实验室生物安全法规
第三节 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运输法规
第三章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实验室保留资质法规
第一节 卫生部对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的最新文件
第二节 管理办法总则
第三节 病原微生物保藏机构的职责
第四节 非保藏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机构实验活动法规
第十篇 商品试剂与设备
第一章 细菌鉴定和药敏
第一节 API鉴定系统
第二节 ATB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第三节 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
第二章 自动血液培养系统
第一节 BACTEC 9000系列全自动血培养系统
第二节 Bac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分枝杆菌培养检测系统
附录1 WHONET软件中常见抗菌药物英中文对照及其代码
附录2 WHONET软件常见细菌英中文对照及其代码
临床微生物检验问与答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