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与治理:中国群体性事件考察分析

副标题:无

作   者:王赐江 著

分类号:D631.43

ISBN:978701011514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群体性事件进行考察和比较分析,归纳其异同,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演变规律和处置策略。作者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群体性事件呈“易发”、“多发”态,其中2004年四川“汉源事件”、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和2011年广东“乌坎事件”颇具“标本意义”。从驱动力量上看,群体性事件分为“利益表达”、“不满宣泄”和“价值追求”三大类,可在“集体行动”和“集群行为”两种学理视角下予以观照。源于西方的社会冲突理论,并不能完全涵盖中国复杂多变的群体性事件现实。尤其是那些由不特定多数人发起、明显针对党政机关的体制外活动,亟需在借鉴现有理论资源的基础上给予更加切合实际的本土化解释。对于中国群体性事件,应从处置思维、体制变革、操作技术等多个层面着手化解。而寻求社会冲突的治本之策,实现长治久安,则有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本书的主要读者,除了理论工作者和政策研究者外.应是广大党政干部,因为本书探讨的问题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在中国群体性事件高发态势下,作者的理论观点和政策见解值得广大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思考。 这是一部适台各个层面读者阅读的书,是一部值得广大党政干部认真研读的书。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中国处于群体性事件多发期
   二、群体性事件研究现状评述
    (一)群体性事件界定及分类
    (二)集体行动研究概述
第二章“瓮安事件”演变过程
  一、谣言扩散
    (一)传言滋长
    (二)政府辟谣
    (三)谣言如何传播
  二、官方应对
    (一)调解失败
    (二)官员缺位
    三、冲突爆发
    (一)谁先动手
    (二)有无死者家属参与
    (三)是否系黑恶分子组织策划
  四、强力善后
    (一)安抚家属
    (二)间责官员、惩处嫌犯
    (三)化解矛盾
    五、小结
    (一)警方处置方式不当引起死者家属和民众不满
    (二)死者之叔被打激起更大怨忿
    (三)限期安葬点燃已升级的民愤
第三章“瓮安事件”深层原因
  一、经济增长难改基本县情
    (一)优先发展工业战略的实施
    (二)产业结构和财源结构发生巨变
    (三)瓮安主要经济指标与州、省及垒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二、群众利益相对受损
    (一)陷八围顿的矿区居民
    (二)心愿难遵的电站移民
    (三)激忿不已的被拆迁户
  三、治安状况混乱无序
    (一)刑事案件高发难破
    (二)滥用警力现象突出
    (三)“帮派文化”盛行校园
    四、社会矛盾日积月累
    (一)问题由来已久
    (二)积案引发冲突
  五、小结
 ……
第四章 典型案例比较分析
第五章 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第六章 中国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思维和策略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冲突与治理:中国群体性事件考察分析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