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biodiversity of Banqiao natural reserve in Anhui Province
副标题:无
作 者:张光富著
分类号:
ISBN:978781101629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及用途,以及该区的植被现状及特征。分析了该区维管植物的区系组成、科属种的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并首次提出定量比较研究我国植物区系丰富度的新方法——植物区系种系分化度(Floristic species differentiation)。在对植物区系和植被研究的基础上,还对当地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的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与保护提出了建议。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可供植物区系学、植物系统学和植物生态学专业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对于从事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的工作人员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
1.1 地质
1.2 地貌
1.3 气候
1.3.1 气温
1.3. 2日照
1.3.3 太阳辐射
1.3.4 降水
1.3.5 蒸发
1.3.6 无霜期
1.3.7 风向
第二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
2.1 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丰富度
2.2 蕨类植物优势科分析
2.3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分析
2.4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
2.4.1 蕨类植物的分布与植被的关系
2.4.2 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
2.5 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
2.5.1 相似性系数分析
2.5.2 蕨类植物区系的聚类分析
2.5.3 蕨类植物区系的图论分析
2.6 蕨类植物区系的特征
2.7 板桥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名录
第三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
3.1 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3.2 种子植物的科级统计分析
3.2.1 科含属的数量分析
3.2.2 科含种的数量分析
3.2.3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3.2.4 优势科的确立与比较
3.3 种子植物的属级统计分析
3.3.1 属含种的数量分析
3.3.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4 种子植物的种级统计分析
3.4.1 种子植物生活型的统计
3.4.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3.5 种子植物区系的替代现象
3.6 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3.6.1 特有科的分析
3.6.2 特有属的分析
3.6.3 特有种的分析
3.7 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
3.8 板桥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
第四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4.1 植被类型划分的原则与单位
4.1.1 植被型
4.1.2 群系
4.1.3 群丛
4.2 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类系统
4.3 板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4.3.1 针叶林
4.3.2 阔叶林
4.3.3 灌丛
4.3.4 竹林
4.3.5 草丛
4.4 板桥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垂直带谱
4.4.1 山地常绿阔叶林
4.4.2 含少量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林
4.4.3 山顶灌丛
4.4.4 针叶林
4.5 主要植被类型的数量特征
4.5.1 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4.5.2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
4.5.3 物种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5.1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概念
5.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统计
5.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简介
5.4 受威胁种子植物的统计
5.5 国家级保护植物的特征分析
第六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6.1 皖南境内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的探讨
6.1.1 植被方面
6.1.2 植物区系
6.1.3 气候特征
6.1.4 Kira指标
6.1.5 区系历史及孢粉资料
6.1.6 其他资料
6.2 板桥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多样性及评价
6.2.1 资源植物的多样性
6.2.2 资源植物的评价
6.3 资源植物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6.3.1 20世纪90年代存在的问题
6.3.2 2000年以来出现的问题
6.4 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6.4.1 严格法纪,加强管理
6.4.2 提高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水平
6.4.3 综合利用山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
1.1 地质
1.2 地貌
1.3 气候
1.3.1 气温
1.3. 2日照
1.3.3 太阳辐射
1.3.4 降水
1.3.5 蒸发
1.3.6 无霜期
1.3.7 风向
第二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
2.1 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丰富度
2.2 蕨类植物优势科分析
2.3 蕨类植物地理成分分析
2.4 蕨类植物的生态特点
2.4.1 蕨类植物的分布与植被的关系
2.4.2 蕨类植物的生态类型
2.5 与邻近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关系
2.5.1 相似性系数分析
2.5.2 蕨类植物区系的聚类分析
2.5.3 蕨类植物区系的图论分析
2.6 蕨类植物区系的特征
2.7 板桥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名录
第三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
3.1 种子植物区系组成
3.2 种子植物的科级统计分析
3.2.1 科含属的数量分析
3.2.2 科含种的数量分析
3.2.3 科的地理成分分析
3.2.4 优势科的确立与比较
3.3 种子植物的属级统计分析
3.3.1 属含种的数量分析
3.3.2 属的地理成分分析
3.4 种子植物的种级统计分析
3.4.1 种子植物生活型的统计
3.4.2 种的地理成分分析
3.5 种子植物区系的替代现象
3.6 种子植物区系的特有现象
3.6.1 特有科的分析
3.6.2 特有属的分析
3.6.3 特有种的分析
3.7 种子植物区系的特征
3.8 板桥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
第四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4.1 植被类型划分的原则与单位
4.1.1 植被型
4.1.2 群系
4.1.3 群丛
4.2 板桥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分类系统
4.3 板桥自然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4.3.1 针叶林
4.3.2 阔叶林
4.3.3 灌丛
4.3.4 竹林
4.3.5 草丛
4.4 板桥自然保护区植被的垂直带谱
4.4.1 山地常绿阔叶林
4.4.2 含少量常绿树的落叶阔叶林
4.4.3 山顶灌丛
4.4.4 针叶林
4.5 主要植被类型的数量特征
4.5.1 样地的选择与设置
4.5.2 物种多样性测度方法
4.5.3 物种多样性分析
第五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
5.1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概念
5.2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统计
5.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简介
5.4 受威胁种子植物的统计
5.5 国家级保护植物的特征分析
第六章 安徽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
6.1 皖南境内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分界线的探讨
6.1.1 植被方面
6.1.2 植物区系
6.1.3 气候特征
6.1.4 Kira指标
6.1.5 区系历史及孢粉资料
6.1.6 其他资料
6.2 板桥自然保护区资源植物多样性及评价
6.2.1 资源植物的多样性
6.2.2 资源植物的评价
6.3 资源植物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6.3.1 20世纪90年代存在的问题
6.3.2 2000年以来出现的问题
6.4 板桥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6.4.1 严格法纪,加强管理
6.4.2 提高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水平
6.4.3 综合利用山林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Plant biodiversity of Banqiao natural reserve in Anhui Province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