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副标题:无

作   者:当年明月

分类号:

ISBN:978721309423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参考《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经明史专家毛佩琦审订推荐,俯瞰三百年明史,看到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非常看点1 看*的个性皇帝
大明国祚276年,历经16帝,没有一个皇帝是相似的套路
跟着朱元璋学创业/建文帝的失败启示录/嘉靖帝的权力纵横术/文艺青年明武宗/坚持一夫一妻的明孝宗/木工皇帝明熹宗……
非常看点2 看奇才辈出的军事英雄
忠良义士之多,令人扼腕叹息。冷眼向敌寇,洒泪为英豪
徐达、常遇春、蓝玉,开国战神谱该怎么排/书生于谦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为什么王阳明会被日本人崇拜/阵法狂魔戚继光/袁崇焕是功臣还是罪人……
非常看点3 看流传千古的名臣天团
演绎官场政治、帝王权谋。纵论江山、权术、世道、人心
朱棣背后的男人姚广孝/一代清官海瑞的多面人生/明朝头号政治家徐阶/张居正的改革触动了谁/ /东林党是怎样一种组织……
非常看点4 看革故鼎新的文化荣耀
翰墨春秋、诗画江湖、小说传奇,一个文化、经济、艺术全盛的朝代
《永乐大典》是如何编成的/浪荡才子唐伯虎/横空出世的明代四大奇书(《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 狂人李贽……
明朝,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 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明朝就像中国历史的褶皱,每翻开一篇都有精彩无比的故事蕴含着属于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政治逻辑、人性经验。


【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洪武大帝》:元末—洪武—建文—永乐元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万国来朝》:永乐元年—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八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妖孽宫廷》:天顺元年—成化—弘治—正德十六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粉饰太平》: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伍部,帝国飘摇》:嘉靖四十三年—隆庆—万历二十七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万历年间—泰昌—天启六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大结局》: 天启六年—崇祯十七年


【免费在线读】

引子

我很喜欢历史,喜欢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我*次接触历史的二十年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下面的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喜爱历史的人。
这部书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要说明的是,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仅此而已!
好了,就此开始吧。


童年
*章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年:1328—1398
*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 朱五四 农民
母亲 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1352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至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对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地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作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做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苟延残喘的骆驼,只等生命中那*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他想得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
灾难
第二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儿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
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着。然而除了要做这些粗活外,他还要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长明灯)。即使这样,他还是经常挨骂,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时候,他还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经很知足了,他能吃饱饭,这就够了,不是吗?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仅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
所谓化缘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头禅就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用俗话来说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我曾考察过化缘这个问题,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也被人欺负。由于和尚多,往往对化缘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点,就指派领导的亲戚去,哪些地方穷,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饿死也该,谁让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点是在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谁能化给他呢?
然而,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微笑。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旅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他面对的往往只有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长期的困难生活,*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后的胜利。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的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脆弱的地方变成了*强大的力量来源。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地回忆了这个他待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得到的和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


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洪武大帝》:元末—洪武—建文—永乐元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贰部,万国来朝》:永乐元年—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八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叁部,妖孽宫廷》:天顺元年—成化—弘治—正德十六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肆部,粉饰太平》: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伍部,帝国飘摇》:嘉靖四十三年—隆庆—万历二十七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陆部,日暮西山》:万历年间—泰昌—天启六年
《明朝那些事儿.第柒部,大结局》: 天启六年—崇祯十七年


【免费在线读】

引子

我很喜欢历史,喜欢那些过去的人和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在我*次接触历史的二十年之后,我开始动笔,写下了下面的这些文字,写给我自己,也写给所有喜爱历史的人。
这部书我构思了六个月左右,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写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
要说明的是,这部书是描写正史的,资料来源包括《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纪事本末》等二十余种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虽然用了很多流行文学的描写手法和表现方式,但文中绝大部分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甚至人物的对话都是有史料来源的,为了文章的流畅,出处就不一一列出了。
由于早年读了太多学究书,所以我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写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体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但在我看来,体裁似乎并不重要。
我想写的,是一部可以在轻松中了解历史的书,一部好看的历史。
仅此而已!
好了,就此开始吧。


童年
*章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
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学历:无文凭,秀才举人进士统统的不是,后曾自学过
职业:皇帝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生卒年:1328—1398
*喜欢的颜色:黄色(这个好像没得选)
社会关系:父亲 朱五四 农民
母亲 陈氏  农民(不好意思,史书中好像没有她的名字)
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
主要经历:
  1328—1344 放牛
  1344—1347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出去讨饭(这个……)
  1347—1352 做和尚,主要工作是撞钟
  1352—1368 造反(这个猛)
  1368—1398 主要工作是做皇帝
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了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大凡皇帝出世,后来的史书上都会有一些类似的怪象记载,比如刮风啊,下暴雨啊,冒香气啊,天上星星闪啊,到处放红光啊,反正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人和别人不一样。朱元璋先生也不例外,他出生时,红光满地,夜间房屋中出现异光,以至于邻居以为失火了,跑来相救(《明实录》)。
然而当时农民朱五四的心情并不像今天我们在医院产房外看到的那些焦急中带着喜悦的父亲,对已经有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的父亲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吃饭问题。
农民朱五四的工作由两部分构成,他有一个豆腐店,但主要还是靠种地主家的土地讨生活,这就决定了作为这个劳动家庭的一员,要活下去只能不停地干活。
在小朱五四出生一个月后,父母为他取了一个名字(元时惯例):朱重八,这个名字也可以叫作朱八八。我们这里再介绍一下,朱重八家族的名字,都很有特点。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朱重八的童年在一间冬凉夏暖、四面通风、采光良好的破茅草屋里度过,他的主要工作是为地主刘德家放牛。他曾经很想读书,可是朱五四是付不起学费的,他没有李密牛角挂书那样的情操,自然也没有杨素那样的大官来赏识他,于是,他很老实地帮刘德放了十二年的牛。
因为,他要吃饭。
在此时,朱重八的梦想是好好地活下去,到十六岁的时候,托村口的吴老太做媒,找一个手脚勤快、能干活的姑娘当媳妇,然后生下自己的儿女,儿女的名字可能是朱三二或者朱四零,等到朱三二等人大了,就让他们去地主刘小德家放牛。
这就是十六岁时的朱重八对未来生活的幸福向往。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于是,在这个马上民族统治中国六十余年后,他们的国家机器已经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此时的元帝国就好像是一匹苟延残喘的骆驼,只等生命中那*后一根稻草。
这根稻草很快就到了。
1344年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这一年,上天终于准备抛弃元了,他给中国带来了两个灾难,同时也给元挖了一个墓坑,并写好了墓志铭: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他想得很周到,还为元准备了一个填土的人:朱重八。
当然朱重八不会想到上天会交给他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
这一年,他十七岁。
很快一场灾难就要降临到他的身上,但同时,一个伟大的事业也在等待着他。只有像传说中的凤凰一样,历经苦难,投入火中,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浴火重生,成为光芒万丈的神鸟。
朱重八,来吧,命运之神正在等待着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
灾难
第二章
元至正四年(1344)到来了。这一年刚开始,元帝国的头头脑脑们就收到了两个消息。首先是黄河泛滥了,沿岸山东河南几十万人沦为难民。即使不把老百姓当人,但还要防着他们造反,所以修黄河河堤就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在元政府中竟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在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事情,黄河泛滥居然不去修,难道要任黄河改道淹死那么多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个也不例外。
客观地讲,在这样一件事上,就维护元朝的统治而言,主张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对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奥妙何在?要到七年后才会见分晓。
极力主张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脱脱。他可以说是元朝的*后一个名臣,实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干(《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极力主张,已经给元朝埋下了一个大大的炸药包,拉好了引线,只等着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个是淮河沿岸遭遇严重瘟疫和旱灾。对于元政府来说,这个比较简单一点,反正饿死病死了就没麻烦了。当然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皇帝(元顺帝)要下诏赈灾,中书省的高级官员们要联系粮食和银两,当然了,自己趁机拿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赈灾物品拨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单位),地方长官们再留下点,之后是州、县,一层一层下来,到老百姓手中就剩谷壳了。然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上书向皇帝表示感谢,照例也要说些感谢天恩的话,并把历史上的尧舜禹汤与皇上比较一下。皇帝看到了报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于是就在心中给自己记上一笔。
皆大欢喜,皆大欢喜,大家都很满意。
但老百姓是不满意的,很多人还极其不满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极其不满意的人中的一个。
灾难到来后,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亲饿死,初九大哥饿死,十二日大哥长子饿死,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如果说这是日记的话,那应该是世界上*悲惨的日记之一。
朱重八的愿望并不过分,他只是想要一个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给辛劳一生、从没欺负过别人、老实巴交的父母一个安逸的晚年,起码有口饭吃。
他的家虽然不大,但家庭成员关系和睦,相互依靠。父母虽然贫穷,但每天下地干活回来仍然会带给重八惊喜,有时是一个小巧的竹蜻蜓,有时是地主家不吃的猪头肉。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经出嫁,三哥去做了倒插门。除了朱重八的二哥,这个家庭已经没有了其他成员。
十七岁的朱重八,眼睁睁地看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而他却无能为力。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
他*的宣泄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还要面对一个重要的问题——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没有棺材、没有寿衣、没有坟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刘德,求刘德看在父亲给他当了一辈子佃户的分儿上,找个地方埋了他爹。
刘德干净利落地拒绝了他,原因很简单,你父母死了,关我何事,给我干活,我也给过他饭吃。
朱重八没有办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席盖着亲人的尸体,然后拿门板抬着到处走,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虽大,到处都是土地,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们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们确实可怜,终于给了他们一块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徜徉。”这是后来能吃饱饭的朱元璋的情感回忆。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却在死后连入土为安都做不到。地主从来不种地,却衣食无忧。为什么?可他此时也无法思考这个问题,因为他也要吃饭,他要活下去。
在绝望的时候,朱重八不止一次地祈求上天,从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来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都祈求到了,祈祷的*内容只是希望与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饭吃。
但结果让他很失望,于是他那幼小的心灵开始变得冰冷,他知道没有人能救他,除了他自己。
复仇的火焰开始在他心底燃烧。
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
为了有饭吃,他决定去当和尚。
和尚的生涯
朱重八选择的地方是附近的皇觉寺。在寺里,他从事着类似长工的工作,他突然发现那些和尚除了没有头发,对待他的态度比刘德好不了多少。这些和尚自己有田地,还能结婚(元代),如果钱多还可以去开当铺。
但他们也需要人给他们打杂,在那里的和尚不念经、不拜佛,甚至连佛祖金身也不擦,这些活自然而然地由刚进庙的新人朱重八来完成。
朱重八一直忍耐着。然而除了要做这些粗活外,他还要兼任清洁工、仓库保管员、添油工(长明灯)。即使这样,他还是经常挨骂,在那些和尚喝酒吃肉的时候,他还要擦洗香客踩踏的地板。每一个孤独的夜晚,他只能独坐在柴房中,看着窗外的天空,思念着只与自己相处了十余年的父母。
他已经很知足了,他能吃饱饭,这就够了,不是吗?
然而命运似乎要锻炼他的意志,他入寺仅五十余天后,由于饥荒过于严重,所有的和尚都要出去化缘。
所谓化缘就是讨饭,我们熟悉的唐僧同志每次的口头禅就是:悟空,你去化些斋来。用俗话来说就是:悟空,你去讨点饭来。我曾考察过化缘这个问题,发现朱重八同志连化缘也被人欺负。由于和尚多,往往对化缘地有界定,哪些地方富点,就指派领导的亲戚去,哪些地方穷,就安排朱重八同志去。
反正饿死也该,谁让你是朱重八。
朱重八被指派的地点是在淮西和河南,这里也是饥荒的主要地带,谁能化给他呢?
然而,就从这里开始,命运之神向他微笑。
在游方的生活中,朱重八只能走路,没有顺风车可搭,是名副其实的旅行。他一边走,一边讨饭,穿城越村,挨家挨户,山栖露宿。每敲开一扇门,对他都是一种考验,因为他面对的往往只有白眼、冷嘲热讽,对朱重八来说,敲开那扇门可能意味着侮辱,但不敲那扇门就会饿死。
朱重八已经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他所有的只是那么一点可怜的自尊,然而讨饭的生活使他失去了*后的保护。要讨饭就不能有尊严。
生命的尊严和生存的压力,哪个更重要?
是的,朱重八,只有失去一切,你才能明白自己的力量和伟大。
朱重八和别的乞丐不同,也正是因为不同,他才没有一直当乞丐(请注意这句话)。
在讨饭的时候,他仔细研究了淮西的地理、山脉、风土人情,他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见识,认识了很多豪杰(实际上也是讨饭者)。此时,他还有了自己的宗教信仰——明教,他相信当黑暗笼罩大地的时候,伟大的弥勒佛一定会降世的。其实就他的身世遭遇来说,他是不是真的相信弥勒倒是很难说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心中真正的弥勒是他自己。
但朱重八*重要的收获是:他已经从一个只能无助地看着父母死去的孩童,一个被人欺负后只能躲在柴堆里小声哭的杂役,变成了能坚强面对一切困难的战士,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长期的困难生活,*能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难后,只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而另外一些人虽然也不得不在困难面前低头,但他们的心从未屈服,他们不断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后的胜利。
朱重八毫无疑问是后一种。
如果说,在出来讨饭前,他还是一个不知所措的少年,在他经过三年漂泊的生活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是一个有自信战胜一切的人。
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很多人可能穷其一辈子也无法完成。转变的关键在于心。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心是*柔弱的地方,它特别容易被伤害,爱情的背叛、亲情的失去、友情的丢失,都将是重重的一击。然而对于朱重八来说,还有什么不可承受的呢?他已经失去一切,还有什么比亲眼看着父母死去而无能为力、为了活下去和狗抢饭吃、被人唾骂鄙视更让人痛苦的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就在某一个痛苦思考的夜晚,朱重八把这个*脆弱的地方变成了*强大的力量来源。
是的,即使你拥有人人羡慕的容貌、博览群书的才学、挥霍不尽的财富,也不能证明你的强大。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当朱重八准备离开自己讨饭的淮西,回到皇觉寺时,他仔细地回忆了这个他待了三年的地方,思考了他在这里得到的和失去的,然后收拾自己的包裹踏上了回家的路。
也许我还会回来的,朱重八这样想。


【作者简介】

当年明月:中国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强调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所著作品《明朝那些事儿》以独特的生动讲述,开启全新讲史方式,掀起一股明史热。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