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历代词选

副标题:无

作   者:陈永正

分类号:

ISBN:978721811929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岭南历代词选》共选自宋代至近代岭南词八十三家,二百三十八首。意在保存地方文献,以窥岭南词学之兴替,使读者对岭南词的概况及其精华有所了解。由于岭南地域的特殊性,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状况都与中原有较大的差异。岭南的词作,每带有南州远徼的乡土气息。词人们热诚地讴歌故乡的山山水水,赞美它的英雄人物,描写那“蛮荒绝域”的风俗人情。在这本词选中,着重选取了一些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的作品,读者们可以欣赏到一幅幅绚丽夺目、情调奇特的图画。作者陈永正重新作了大量的修订,内容丰富,学术性得到保证。


目录


前言

崔与之(一首)

水调歌头(万里云间戍)

刘镇(五首)

念奴娇(调冰弄雪)

蝶恋花(谁送凉蟾消夜暑)

水龙吟(弄晴台馆收烟候)

清平乐(柳阴庭院)

木兰花慢(看纤云护月)

李昴英(四首)

兰陵王(燕穿幕)

贺新郎(细与黄花说)

水调歌头(万顷黄湾口)

水调歌头(野趣在城市)

赵必〖XC5H王象.tif,JZ〗(三首)

风流子(春光才一半)

华胥引(沧浪矶外)

满江红(如此风涛)

陈纪(二首)

满江红(凤去台空)

倦寻芳(满簪霜雪)

丘濬(二首)

卜算子(云散岭头光)

酹江月(黄州迁客)

陈献章(一首)

渔歌子(红蕖风起白鸥飞)

祁顺(一首)

满江红(汉水风光)

霍韬(一首)

水调歌头(天骄横汉世)

黎瞻(一首)

踏莎行(黄叶飞残)

霍与瑕(一首)

菩萨蛮(南乡坐漱澄湾水)

韩上桂(二首)

菩萨蛮(春花已别春风去)

虞美人(平生已怕别离苦)

陈衍虞(一首)

南乡子(鸥外碧波宽)

陈子升(四首)

忆秦娥(江边楼)

忆秦娥(钟声寂)

菩萨蛮(冰丝绿带当空织)

烛影摇红(与子同衣)

张乔(二首)

风入松(海棠憨睡晚风时)

望江南(秋风晚)

梁佩兰(五首)

踏莎行(高峡云愁)

点绛唇(蓟北归帆)

点绛唇(白舫青帘)

点绛唇(月下清淮)

山花子(水阔潇湘见二妃)

屈大均(二十三首)

念奴娇(萧条如此)

鹊踏枝(乍似榆钱飞片片)

扬州慢(萤苑烟寒)

浣溪沙(一片花含一片愁)

潇湘神(潇水流)

潇湘神(潇水深)

满庭芳(金粟堆边)

紫萸香慢(恨沙蓬)

长亭怨(记烧烛)

满江红(咫尺阴山)

浪淘沙(嫩绿似罗裙)

浣溪沙(血洒春山尽作花)

一落索(杜宇催春从汝)

梦江南(悲落叶)

梦江南(悲落叶)

梦江南(相别久)

梦江南(清泪好)

梦江南(愁脉脉)

梦江南(红茉莉)

卖花声(城上五层高)

梦江南(春望断)

河传(杜宇)

木兰花慢(绕阑干几曲)

陈恭尹(一首)

传言玉女(何处高霞)

今无(一首)

满庭芳(地尽天穷)

易弘(三首)

清平乐(春来如织)

鹧鸪天(宿雨初消日未红)

踏莎行(目断天涯)

梁无技(二首)

念奴娇(柳丝无力)

金缕曲(不见蒲衣子)

李继燕(四首)

调笑令(蛮石)

踏莎行(一径凌空)

隔浦莲近拍(红泉摇动翠岭)

荔支香近(欲访蓬莱何处)

梁善娘(一首)

蝶恋花(蝶为花忙花怨蝶)

何梦瑶(一首)

绛都春(莎庭穿过)

张锦芳(二首)

满江红(十丈晴红)

卖花声(河畔即花村)

黎简(一首)

海天秋(南浦风烟)

黄丹书(一首)

满江红(焰焰烧空)

卢作梁(一首)

青玉案(芦花淅沥西风暮)

吴荣光(一首)

清平乐(繁华无限)

梁信芳(一首)

金缕曲(一尉开南武)

姚天健(二首)

忆王孙(风风雨雨近清明)

蝶恋花(灯火楼台谁夜宴)

谭敬昭(一首)

浣溪沙(流水行云合又离)

张维屏(五首)

满江红(一水盈盈)

东风*枝(烈烈轰轰)

阑干万里心(九江城外雨如烟)

满江红(水冶山秾)

壶中天(文坛尊宿)

黄位清(一首)

沁园春(蚊尔何心)

黄志超(一首)

贺新郎(问岁归何处)

黄德峻(二首)

菩萨蛮(阿侬生长珠江侧)

赤枣子(秧正莳)

吴兰修(五首)

卜算子(绿剪一窗烟)

台城路(寒林渐做伤心色)

减字木兰花(春衫乍换)

台城路(西风忽断骚人梦)

水龙吟(笛声吹上银蟾)

吴弥光(一首)

满江红(莽莽江声)

黄子高(一首)

柳梢青(九十韶光)

倪济远(二首)

徵招(嫩凉半臂〖XC5K蘋.tif,JZ〗风小)

西江月(锦袴仙城挟弹)

仪克中(四首)

南浦(夜雨隔篷听)

红情(疏篱雾歇)

水龙吟(凉云飞度双堤)

寿楼春(云关开春晴)

梁廷枏(一首)

齐天乐(星灯倒映珠波活)

鲍俊(一首)

临江仙(入夜榕塘花气重)

梁梅(二首)

乳燕飞(床上书连屋)

乳燕飞(枯坐深更后)

谭莹(二首)

庆清朝(才子从戎)

绿意(萧闲此局)

桂文燿(一首)

扬州慢(末丽鬟风)

吴尚憙(一首)

满江红(一晌清凉)

陈澧(十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芳树啼鸪)

水龙吟(词仙曾驻峰头)

水龙吟(是谁前度登高)

齐天乐(倦游谙尽江湖味)

摸鱼儿(绕城阴)

甘州(渐斜阳)

高阳台(新曙湖山)

百字令(何年夸父)

百字令(江流千里)

醉吟商(渐坐到三更)

居巢(一首)

柳梢青(小巷谁家)

居仁(一首)

庆春宫(月浸玻璃)

杨永衍(二首)

长相思(望春江)

一叶落(一叶落)

叶衍兰(六首)

瑶花(纤云净洗)

菩萨蛮(琅璈钿瑟瑶池宴)

菩萨蛮(淮南赴召牙璋起)

菩萨蛮(金銮下诏璇宫里)

菩萨蛮(向阳花木都肠断)

菩萨蛮(卅年竞铸神州铁)

沈世良(三首)

渡江云(城笳吹恨起)

百字令(破除茶梦)

浪淘沙(秋草蓟门烟)

吴小姑(二首)

法驾导引(珠帆挂)

满江红(巾帼英雄)

汪瑔(四首)

翠楼吟(雨不成丝)

宴清都(未觉馀寒敛)

扬州慢(三月春深)

百字令(空山今古)

许玉彬(一首)

凤凰台上忆吹箫(北郭峰回)

吕鉴煌(一首)

南柯子(绵絮翻飞乱)

潘衍桐(一首)

贺新郎(放眼乾坤里)

叶璧华(一首)

浣溪沙(鹤睡琴停夜气清)

黄遵宪(三首)

贺新郎(凤泊鸾飘也)

金缕曲(海水随杯泻)

双双燕(罗浮睡了)

徐绍植(一首)

少年游(一江春涨碧迢迢)

黄衍昌(一首)

满江红(鸳掖龙楼)

石德芬(一首)

秋波媚(沿堤问柳到弓丫)

崔永安(一首)

满江红(百感茫茫)

黄映奎(一首)

忆秦娥(红楼咽)

陈伯陶(一首)

满江红(万里飘萍)

沈宗畸(二首)

蝶恋花(决绝春前成隔世)

蝶恋花(翠袖伶俜堂庑浅)

康有为(一首)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

潘飞声(二首)

满江红(如此江山)

双双燕(罗浮睡了)

梁鼎芬(十首)

卜算子(万叶与千枝)

蝶恋花(又是阑干惆怅处)

台城路(片云吹坠游仙景)

浣溪沙(卧雨江边听水流)

浣溪沙(春梦来时在那厢)

少年游(碧苔如梦酒醒时)

菩萨蛮(无端横海天风疾)

菩萨蛮(缥缥鸾凤扶云下)

菩萨蛮(璇宫夜半惊传烛)

菩萨蛮(冤禽填海知何日)

江逢辰(二首)

蝶恋花(惆怅年年闻好语)

念奴娇(层芳凄浥)

李绮青(二首)

摸鱼儿(卷西风)

忆旧游(记紫驼东去)

汪兆铨(三首)

水调歌头(凉逗雨初歇)

沁园春(夕届小除)

买陂塘(乍惊心)

汪兆镛(四首)

忆旧游(隐林梢半角)

柳梢青(雨暗烟昏)

一萼红(访槐阴)

蝶恋花(霸气销沉山〖XC5K嵽.tif,JZ〗嵲)

张德瀛(一首)

长亭怨慢(正目断)

曾习经(七首)

菩萨蛮(凤槽品罢龙香拨)

鹧鸪天(钿毂香车彼一时)

浣溪沙(画烛幢幢夜未央)

蝶恋花(胡蝶思花不思草)

桂枝香(晚云绀碧)

尉迟杯(长安路)

眼儿媚(西风吹叶下庭心)

陈洵(十六首)

渡江云(钩帘喧暝燕)

六丑(正朱华照海)

虞美人(莓苔绿到题诗处)

秋霁(官柳疏疏)

长亭怨慢(正飞絮)

瑞龙吟(是何世)

虞美人(芳菲冉冉辞〖XC5K鶗.tif,JZ〗〖XC5K鴂.tif,JZ〗)

虞美人(兰成先自吟魂断)

风入松(人生重九且为欢)

水龙吟(春来准拟开怀)

南乡子(不用问田园)

烛影摇红(鲈脍秋杯)

木兰花慢(水楼闲事了)

宴山亭(闲梦东篱)

风入松(人生离合似萍蓬)

玉楼春(新愁又逐流年转)

罗惇曧(三首)

蝶恋花(吹尽残红春已老)

蝶恋花(踯躅虚廊无好计)

蝶恋花(筝雁行行弹别怨)

梁启超(八首)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六丑(听彻宵残雨)

采桑子(沉沉一枕扶头睡)

暗香(东风正恶)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忆江南(开卷罢)

忆江南(周旋久)

忆江南(须磨浦)

易孺(三首)

霜花腴(怨潮暮咽)

相见欢(相逢漫说销魂)

虞美人(霜中枫冷犹红舞)

潘博(五首)

浣溪沙(蜡烛红消寸寸心)

浣溪沙(破晓扁舟过小姑)

霜叶飞(接天衰草)

贺新郎(悲愤应难已)

解连环(唾壶敲缺)

麦孟华(八首)

蝶恋花(珠幌春星和梦数)

蝶恋花(庭院愔愔人悄悄)

六丑(又凋年黄落)

月下笛(万顷寒漪)

解连环(旅怀千结)

解连环(四垂天窄)

蝶恋花(烂锦年华惊过羽)

蝶恋花(得雨芭蕉阴渐展)

廖仲恺(七首)

如此江山(尺方矾纸丹青染)

一剪梅(叠阁层栏倚晚风)

金缕曲(未合丹青老)

虞美人(兰舷百尺凭都遍)

青玉案(西风画角悲征戍)

贺新郎(讽世依盲瞽)

临江仙(万里长江排闼入)


【书摘与插画】

崔与之(一首)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广州人。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进士。累官秘书监、权工部侍郎。未几,蜀地动乱,与之以选为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至即帖然。理宗时授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拜参知政事、右丞相,皆力辞。以观文殿大学士致仕,封南海郡公。卒谥清献。著有《菊坡集》,词附。

水调歌头

题剑阁

崔与之为宋代名臣,政绩彰著。其诗亦多抒发政治理想之语,感情深挚,笔力老健。此同为其抚蜀时之作,雄浑豪放,属辛弃疾一派。《宋史·崔与之传》载,与之“尽护四蜀之师,开诚布公,兼用吴、蜀之士,拊循将士,人心悦服”。时戎帅骄怠,多不协和,与之戒以“同心体国”之大义,协力御敌,固守边防,蜀地大安。后召还,蜀人思之,为绘其像于成都仙游阁,以配张咏、赵抃,名“三贤祠”。此词表现了作者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和守边御敌的决心。梁梅《论词绝句》评云:“白发萧骚水调歌,清泉白石旧盟多。青灯自写留屯奏,想见丹心炯不磨。”概括了本词的主旨。麦孟华亦云:“菊坡虽不以词名,然此词豪迈,何减稼轩。”(见《艺蘅馆词选》)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

〔万甲二句〕剑门关:南宋时属利州东路隆庆府(今四川剑阁)。在大剑山、小剑山之间,隘路如门,地势险要,为川、陕通道的关口,自古戍守要地。有“一夫当关,万大莫开”之称。 万里:极言其离朝廷之远。 云间:极言其地势之高。 按,一起便有气势。

〔乱山二句〕极目:远望;尽目力所及。 直北:正北。 次句语本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云白山青万馀里,愁看直北是长安。”长安,唐帝国的首都。后人每以“直北长安”之语表示对朝廷的怀念。在本词中,则别有深意。时长安(京兆府)已沦于金国,词人时刻不忘恢复,立马剑门,极目天北,因有此慨。潘飞声《粤词雅》云:“此词起四句,雄壮极矣,虽苏、辛亦无以过之。”

〔人苦二句〕涂炭:烂泥和炭火。比喻灾难困苦。“百年涂炭”,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金太宗下诏伐宋,次年,陷开封,北宋灭亡,金朝统治了陕西和淮水以北的土地,至作者写作此词已近百年。三边:汉代幽、井、凉三州,其地都在边疆。此泛指边境。 锋镝(dí敌):刀锋和箭镞。此指战争。 上句写宋、金对峙时期边境人民的苦难,下句谓战死者在九泉之下亦当痛愤。

〔大道句〕天道:中国哲学术语。原指日月星辰等天体运行现象和过程。它是有规律的,是循环不息的,它体现了“神”的意志。“天道好还’,也表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上,盛衰兴亡,也是回还不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这句说,金人统治时间长了,干的坏事多了,也必将遭到惩罚。

〔手写二句〕意说我亲手写好要求长驻此地的奏表。一寸丹心,精光炯炯。留屯:留驻。屯,驻防。 两句写自己忠心报国,甘愿长驻边防。

〔对青灯三句〕漏:更漏。古代的一种报时器。 “漏声残”,谓夜深。“白发”、“青灯”,古人常用作对偶,以表现老人在夜灯下的感慨。

〔老来二句〕意说,自己功业未成,因而不能悠闲地度过晚年。二语补足“手写”两句意。

〔蒲涧三句〕蒲涧:蒲涧濂泉。在白云山南。相传秦方上安期生曾采涧中菖蒲服食成仙,故称。菖蒲涧的水特别清凉,下流注入甘溪。为旧羊城八景之一。梅岭:又称大庾岭。距今广东南雄县城225公里。岭口有关,宋时榜署“梅关”二字,后遂习称梅关,并在关前遍种梅树。 青子:青青的梅子。 旧盟:谓当时归隐山林之约。“旧盟寒”,谓负旧约,未能实现归隐之愿。

〔烽火二句〕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烧柴以报警的火。因以指边警。 两句说,在这边疆平安无事的夜里,自己的魂梦也回到家乡岭南了。 按,《宋史·崔与之传》载,与之加固边防,“凡关外林木厚加封殖,以防金人突至。隔第关、盘车岭皆极边,号天险,因厚间探者赏,使觇之,动息悉知,边防益密。”在与之任上,“金人自是不敢窥兴元(今四川汉中)。”可见与之守边的功绩。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岭南历代词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