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列举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区域之一的“珠三角”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为蓝本,首先从理论基础、核心概念内涵、基本要求、指标评价、机制架构等方面,建立起了一套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依据、评价工具和分析工具;然后对“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机制进行了评判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推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区域及分析单位
1.3.1 地理形成
1.3.2 区域范围
1.3.3 分析单位
1.4 研究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的技术线路、结构与方法
1.5.1 技术线路
1.5.2 结构安排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中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6.1 主要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区位选择理论
2.1.1 产业区位论
2.1.2 城市区位论
2.1.3 市场区位论
2.2 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理论
2.2.1 比较成本论
2.2.2 要素禀赋论
2.2.3 技术差距论
2.3 区域经济空间演进理论
2.3.1 增长极论
2.3.2 极化论
2.3.3 “倒U形”论
2.3.4 一体化阶段论
第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要求及评判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内涵
3.1.1 区域
3.1.2 区域经济
3.1.3 区域经济一体化
3.1.4 一国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3.2.1 前提条件:观念与区划的突破
3.2.2 内容规定:“四个一体化”
3.2.3 终极目标:聚散增长与均衡效应
3.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
3.3.1 指标体系选择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3.3.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第4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架构及分析
4.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
4.1.1 机制内涵
4.1.2 机制架构
4.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4.2.1 市场机制内涵
4.2.2 市场机制作用
4.2.3 市场机制缺陷
4.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府机制
4.3.1 政府机制内涵
4.3.2 政府机制作用
4.3.3 政府机制缺陷
4.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机制
4.4.1 组织机制内涵
4.4.2 组织机制作用
4.4.3 组织机制缺陷
第5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评判
5.1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空间调整
5.1.1 重点发展省城
5.1.2 优先发展“特区”
5.1.3 优先发展“经济区”
5.1.4 “经济区”范围扩展
5.2 “珠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5.2.1 交通设施网络
5.2.2 信息设施网络
5.3 “珠三角”区域生产要素流动
5.3.1 劳动力流动
5.3.2 资本流动
5.3.3 技术流动
5.4 “珠三角”区域产业活动布局
5.4.1第一产业布局
5.4.2第二产业布局
5.4.3第三产业布局
5.5 “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5.6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
第6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分析
6.1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6.1.1 聚散效应实证
6.1.2 结构效应分析
6.1.3 主要缺陷分析
6.2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府机制
6.2.1 一体化发展规划
6.2.2 基础设施建设
6.2.3 要素流动引导
6.2.4 产业布局调整
6.2.5 生态环境管治
6.2.6 主要缺陷分析
6.3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机制
6.3.1 参与政府决策
6.3.2 双向信息传递
6.3.3 协调各方利益
6.3.4 监督政府行为
6.3.5 主要缺陷分析
第7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探讨
7.1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模式及启示
7.1.1 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
7.1.2 日本“政府主导”型模式
7.1.3 欧洲“多层治理”型模式
7.1.4 给“珠三角”的主要启示
7.2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思考
7.2.1 厘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7.2.2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管理机构
7.2.3 把握区域分异格局及功能定位
7.2.4 重构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机制
7.2.5 协调区域要素及产业分工协作
7.2.6 强化跨区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总体评价
1.3 研究区域及分析单位
1.3.1 地理形成
1.3.2 区域范围
1.3.3 分析单位
1.4 研究意义
1.4.1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的技术线路、结构与方法
1.5.1 技术线路
1.5.2 结构安排
1.5.3 研究方法
1.6 研究中的主要创新与不足
1.6.1 主要创新
1.6.2 不足之处
第2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区位选择理论
2.1.1 产业区位论
2.1.2 城市区位论
2.1.3 市场区位论
2.2 区域经济分工协作理论
2.2.1 比较成本论
2.2.2 要素禀赋论
2.2.3 技术差距论
2.3 区域经济空间演进理论
2.3.1 增长极论
2.3.2 极化论
2.3.3 “倒U形”论
2.3.4 一体化阶段论
第3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涵、要求及评判
3.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内涵
3.1.1 区域
3.1.2 区域经济
3.1.3 区域经济一体化
3.1.4 一国内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3.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3.2.1 前提条件:观念与区划的突破
3.2.2 内容规定:“四个一体化”
3.2.3 终极目标:聚散增长与均衡效应
3.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评价指标
3.3.1 指标体系选择
3.3.2 数据标准化处理
3.3.3 综合评价指数计算
第4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架构及分析
4.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机制
4.1.1 机制内涵
4.1.2 机制架构
4.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4.2.1 市场机制内涵
4.2.2 市场机制作用
4.2.3 市场机制缺陷
4.3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府机制
4.3.1 政府机制内涵
4.3.2 政府机制作用
4.3.3 政府机制缺陷
4.4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机制
4.4.1 组织机制内涵
4.4.2 组织机制作用
4.4.3 组织机制缺陷
第5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评判
5.1 “珠三角”区域一体化空间调整
5.1.1 重点发展省城
5.1.2 优先发展“特区”
5.1.3 优先发展“经济区”
5.1.4 “经济区”范围扩展
5.2 “珠三角”区域基础设施网络
5.2.1 交通设施网络
5.2.2 信息设施网络
5.3 “珠三角”区域生产要素流动
5.3.1 劳动力流动
5.3.2 资本流动
5.3.3 技术流动
5.4 “珠三角”区域产业活动布局
5.4.1第一产业布局
5.4.2第二产业布局
5.4.3第三产业布局
5.5 “珠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5.6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
第6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制分析
6.1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市场机制
6.1.1 聚散效应实证
6.1.2 结构效应分析
6.1.3 主要缺陷分析
6.2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府机制
6.2.1 一体化发展规划
6.2.2 基础设施建设
6.2.3 要素流动引导
6.2.4 产业布局调整
6.2.5 生态环境管治
6.2.6 主要缺陷分析
6.3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组织机制
6.3.1 参与政府决策
6.3.2 双向信息传递
6.3.3 协调各方利益
6.3.4 监督政府行为
6.3.5 主要缺陷分析
第7章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探讨
7.1 国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模式及启示
7.1.1 美国“市场主导”型模式
7.1.2 日本“政府主导”型模式
7.1.3 欧洲“多层治理”型模式
7.1.4 给“珠三角”的主要启示
7.2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策略思考
7.2.1 厘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思路
7.2.2 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管理机构
7.2.3 把握区域分异格局及功能定位
7.2.4 重构区域经济一体化整合机制
7.2.5 协调区域要素及产业分工协作
7.2.6 强化跨区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