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当今世界

副标题:无

作   者:涂金坤,王志国著

分类号:

ISBN:9787810708296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以生产力要素研究为逻辑起点,首先论证了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然后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论证了劳动产品是它们相互作用的中介,阐明劳动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扮演衰企业的角色,发展生产力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力中劳动产品要素这

目录


第一章 生产力理论与当今世界研究要与时俱进(1)
第一节 对生产力理论再研究的现实呼唤(4)
一、 20世纪向人类展示了一球两制将长期共存(4)
二、 经济全球化的兴起预示着世界将逐步成为一个
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整体(8)
三、 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对生产力理论进行新探讨(12)
四、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向生产力理论提出新的挑战(17)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生产力的理论特征(20)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关注生产力的发展(20)
二、 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生产力理论的出发点和
目的(22)
三、 当今生产力理论中需要继续研究探讨的几个
问题(25)
四、 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研究也要与时俱进(29)
第三节 全书的逻辑结构与研究方法(38)
一、 全书的内容框架结构(39)
二、 全书的逻辑结构(40)
三、 研究的方法(43)

第二章 对生产力要素的新探索
--劳动产品也是生产力的要素(50)
第一节 生产力要素探索的历史发展(51)
一、 马克思对生产力概念的使用和论述(51)
二、 20世纪50~60年代的“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
之争(54)
三、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55)
四、 20世纪80年代的“多要素论”和“系统要素论”(58)
五、 在生产力要素研究中的几个误区(59)
第二节 从生产力的结构来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的
要素(64)
一、 生产力和生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64)
二、 生产力要素的构成包括改造自然的“投入要素”和
获得物质资料的“产出要素”两个部分(66)
三、 经济时代的区别既在于怎样生产又在于生产
什么(69)
第三节 从生产力的功能来看,劳动产品是生产力
的要素(71)
一、 如果生产力要素中不包括劳动产品,就难以
正确运用生产力标准这个尺度(71)
二、 劳动产品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互作用的机制(73)
三、 生产力要素中包括劳动产品,向我们展示了
如何发展生产力(75)
四、 如果生产力中不包括劳动产品,那么发展生产力
是为了什么(76)
五、 把劳动产品排除在生产力要素之外,难以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80)

第三章 劳动产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
中介(83)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论证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的(84)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现
和论证(84)
二、 马克思恩格斯论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理论特征(87)
三、 用归纳法来论证还需分析法来补充(89)
第二节 只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分工才是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中介(91)
一、 社会分工有个产生、发展和消灭的过程(91)
二、 在阶级产生的过程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
中介除了有分工还有劳动产品(97)
三、 不能把特称判断和全称判断相混淆(101)
第三节 劳动产品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
作用的中介(102)
一、 从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关系构成的三个组成
部分来分析生产力是怎样通过劳动产品
来决定生产关系的(102)
二、 从生产关系四环节考察生产力是怎样决定
生产关系的(106)
三、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最终也是通过劳动产品
分配来实现的(107)
四、 市场竞争直接通过劳动产品兴衰企业(109)
第四章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113)
第一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14)
一、 “第一生产力”的历史演变(114)
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
科学概括(117)
三、 知识分子是第一生产力的主体(120)
第二节 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126)
一、 对知识分子和先进生产力概念的界定(126)
二、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先进性和主导性(130)
三、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超前性和开拓性(135)
四、 社会科学在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和自然科学
同样重要(143)
第三节 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的
主要推动力量(146)
一、 科学技术发展引来知识经济(146)
二、 知识经济揭开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篇章(150)
三、 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分子是知识的创新者、传播者
和开发运用者(156)
四、 知识分子是推进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
开拓者(158)
第四节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164)
一、 激烈的竞争呼唤人才(164)
二、 邓小平说“改革科技体制,我最关心的还是
人才”(167)
三、 “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170)
四、 知识分子发挥了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应享受
第一的地位和待遇(171)
第五章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两个必然”实现形式的
探索(176)
第一节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再认识的必要性(177)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的巨大变化(177)
二、 马克思和列宁没有想到资本主义有如此顽强的
生命力(184)
三、 对马克思主义误读的后果(188)
四、 回答挑战:对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再研究(194)
第二节 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来认识资本主义的
发展进程(197)
一、 对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
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的哲学思考(197)
二、 根据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总的量变过程中发生的
阶段性部分质变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06)
三、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局部性质变
来划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22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两种形式(236)
一、 信仰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236)
二、 国际共运史上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
争论的得与失(240)
三、 不能用资本主义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的这个
特殊表现,来否认和代替资本主义寿终正寝后
走上社会主义的这个一般表现(242)
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区间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的对立统一(246)
第四节 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重建
个人所有制”(257)
一、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有制”既不是建立私有制,
也不是建立公有制,而是建立社会所有制(257)
二、 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通过股份制这种共有的
形式向着马克思所揭示的社会所有制方向演变(262)
三、 从邓小平的“香港五十年后更没有变的必要”到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不提公有制的思想,值得我们不断
学习和深入研究(266)

第六章 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
体现(272)
第一节 邓小平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进程(273)
一、 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是他概括社会主义本质的
思想武器(273)
二、 邓小平批判“四人帮”的贫穷社会主义谬论是概括
社会主义本质的逻辑起点,并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奠定了理论基础(276)
三、 邓小平阐述社会主义的要求、原则、目的、任务和
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多方面规定性进行了
科学抽象,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充分的理论
准备(279)
四、 邓小平通过南巡考察的实践,把对社会主义本质
多方面的抽象规定上升为理性具体,完成了对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282)
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理论特征(287)
一、 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时代赋予的重任(287)
二、 现实的针对性和实践的必然性(290)
三、 概括的内容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性(292)
四、 实践没有止境,认识也没有止境(294)
第三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对科学
社会主义认识的飞跃(295)
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
认识(295)
二、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一般特征到本质的飞跃(298)
三、 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理论贡献(300)

第七章 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到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
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12)
第一节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313)
一、 “三个代表”主要思想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
的必然(313)
二、 “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
两个理论基础(316)
三、 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经验是“党要始终代表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实践依据(320)
第二节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
“怎样领导建设社会主义”(324)
一、 资本主义半途夭折后产生的社会主义存在的理由
和基础(324)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
逻辑延伸(328)
三、 党首先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331)
四、 如何领导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335)
第三节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
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更大贡献(342)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我党执政能力达到
一新高度(342)
二、 全面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344)
三、 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为人类进步事业
做出更大贡献(347)

后记(348)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生产力理论的研究与当今世界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