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书籍,是人类传承文明的主要载体;近代兴起了报纸和杂志,于是文明传承又多了一种工具和媒介,从而新闻与出版并称。但是二者在传承文明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各自的特点有所不同。报纸杂志的时效性强、内容多样;书籍则传世久远、影响深远。二者相济,既及时反映了即时发生的情况,又引导人们思考过去、现在和未来,于是人类的文明得以播散和流传。
任何国家的新闻出版事业都是为自己国家的利益服务的,绝无功利的新闻出版事业从来不存在。过去,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只注重了它的宣传作用,而忽略了它还有商品性的一面。这是计划经济导致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很快意识到了出版事业的二重性: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我国的新闻出版业,一方面要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发展、生产和流通,这两种属性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建设、发展、生产和流通,才能更好地宣传科学的理论、正确的思想,弘扬正气,凝聚人心;也只有坚持正确的导向,乘市场经济的浪潮发展,才不致于迷乱了本性,才能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才能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自己的特色,参与国际出版业的激烈竞争。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世界现代出版产业百年回顾
第一节 漫长的序幕:19世纪及其以前的人类出版活动
第二节 初露峰峨:“二战”前世界出版产业的特点
第三节 辉煌岁月:“二战”后世界出版产业的繁荣
第四节 走向新境界:当前世界出版产业发展的总态势
第二章 现代出版产业的整体内涵
第一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市场运动规律
第二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高科技特征
第三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文化内驱力
第四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双效益企业活力
第五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丰富内涵
第三章 现代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出版产业的二重属性与出版社的可控性管理系统
第二节 信息化与出版产业的变革
第三节 出版社的市场定位与品牌竟争战略
第四节 出版社与作者、读者及社团机构
第四章 现代出版物的跨世纪革命
第一节 世纪之交出版物的繁荣及内在原因
第二节 以纸为载体的书、报、刊各领风骚
第三节 电子出版物方兴未艾
第四节 多媒体出版及网络出版多姿多彩
第五节 现代出版物的整体审视
第五章 现代出版人新世纪的崇高使命
第一节 叱咤风云的现代出版人
第二节 德、能、识:现代出版人三境界
第三节 现代出版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第四节 出版教育与现代出版人才培养
第六章 造就中华现代出版巨人
第一节 中国现代出版业百年回顾
第二节 以“商务”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出版家
第三节 市场一体化:世界华人出版产业发展态势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产业的探索与成就
第五节 产业化:21世纪中国出版业必由之路
第六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产业
结语 努力实现版强国梦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世界现代出版产业百年回顾
第一节 漫长的序幕:19世纪及其以前的人类出版活动
第二节 初露峰峨:“二战”前世界出版产业的特点
第三节 辉煌岁月:“二战”后世界出版产业的繁荣
第四节 走向新境界:当前世界出版产业发展的总态势
第二章 现代出版产业的整体内涵
第一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市场运动规律
第二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高科技特征
第三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文化内驱力
第四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双效益企业活力
第五节 现代出版产业的丰富内涵
第三章 现代出版产业的经营管理
第一节 出版产业的二重属性与出版社的可控性管理系统
第二节 信息化与出版产业的变革
第三节 出版社的市场定位与品牌竟争战略
第四节 出版社与作者、读者及社团机构
第四章 现代出版物的跨世纪革命
第一节 世纪之交出版物的繁荣及内在原因
第二节 以纸为载体的书、报、刊各领风骚
第三节 电子出版物方兴未艾
第四节 多媒体出版及网络出版多姿多彩
第五节 现代出版物的整体审视
第五章 现代出版人新世纪的崇高使命
第一节 叱咤风云的现代出版人
第二节 德、能、识:现代出版人三境界
第三节 现代出版人的社会角色分析
第四节 出版教育与现代出版人才培养
第六章 造就中华现代出版巨人
第一节 中国现代出版业百年回顾
第二节 以“商务”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出版家
第三节 市场一体化:世界华人出版产业发展态势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产业的探索与成就
第五节 产业化:21世纪中国出版业必由之路
第六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产业
结语 努力实现版强国梦
主要参考文献
现代出版产业发展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