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是从情绪的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法的心理学基础,初步构建了“知情交融”的德育模式。本书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认知基础
一、 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教育
二、 道德因果的认识与道德教育
三、 道德认知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情绪基础
一、 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的接受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知识的掌握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动机的内化
四、 情绪体验与道德意志的发挥
五、 情绪体验与道德行为的自律
第二章 情绪体验与道德认知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二、 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三、 简要评价
第二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
一、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动力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指向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接受
第三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判断
一、 情绪状态与道德判断的水平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判断的过程
三、 情绪归因与道德判断的结果
第四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
一、 情绪评价与道德信念的关系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的改变
第五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认知
一、 情绪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功能作用
二、 情绪体验影响道德认知的德育启示
第三章 道德情感及其德育价值
第一节 情感与道德
一、 情感与道德情感
二、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
第二节 移情及其德育价值
一、 移情概述
二、 移情与道德发展
三、 移情的德育价值
第三节 内疚与道德发展
一、 内疚及其发展
二、 内疚与道德内化
三、 虚拟内疚及其德育价值
第四节 羞耻及其德育价值
一、 羞耻概述
二、 羞耻的影响因素
三、 羞耻的德育价值
第四章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第一节 情绪社会化概述
一、 情绪社会化的内涵
二、 情绪社会化的方式
三、 情绪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一、 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二、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三、 依恋系统与情绪调节策略
第三节 道德失调与情绪调节
一、 心理失调与道德失调
二、 道德失调的调节方法
三、 道德失调及其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
四、 道德失调的德育价值
第五章 教师道德情感及其培养
第一节 教师道德情感研究的背景
一、 当代道德研究的关注
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 教师道德现状的呼唤
第二节 教师道德情感的本质
一、 教师道德情感的内涵
二、 教师道德情感的结构
三、 教师道德情感的功能
第三节 教师道德情感的养成
一、 认同道德情感
二、 吸纳道德知识
三、 投身道德体验
四、 反省道德自我
第六章 情绪研究与德育更新
第一节 情绪视角与德育观念更新
一、 道德属性的情绪视角
二、 公德教育的辩证观念
三、 公正观念的德育思考
第二节 情绪取向与德育课程改革
一、 建构学生的主体意义
二、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 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
第三节 知情交融与德育模式建构
一、 德育模式建构的问题与思考
二、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理论背景
三、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基础观念
四、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基本构成
前言
第一章 道德教育的心理基础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认知基础
一、 道德观念的形成与道德教育
二、 道德因果的认识与道德教育
三、 道德认知的发展与道德教育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情绪基础
一、 情绪体验与道德教育的接受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知识的掌握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动机的内化
四、 情绪体验与道德意志的发挥
五、 情绪体验与道德行为的自律
第二章 情绪体验与道德认知
第一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 情绪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二、 情绪对道德判断的影响
三、 简要评价
第二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
一、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动力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指向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学习的接受
第三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判断
一、 情绪状态与道德判断的水平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判断的过程
三、 情绪归因与道德判断的结果
第四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
一、 情绪评价与道德信念的关系
二、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的形成
三、 情绪体验与道德信念的改变
第五节 情绪体验与道德认知
一、 情绪体验对道德认知的功能作用
二、 情绪体验影响道德认知的德育启示
第三章 道德情感及其德育价值
第一节 情感与道德
一、 情感与道德情感
二、 情感与道德的关系
第二节 移情及其德育价值
一、 移情概述
二、 移情与道德发展
三、 移情的德育价值
第三节 内疚与道德发展
一、 内疚及其发展
二、 内疚与道德内化
三、 虚拟内疚及其德育价值
第四节 羞耻及其德育价值
一、 羞耻概述
二、 羞耻的影响因素
三、 羞耻的德育价值
第四章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第一节 情绪社会化概述
一、 情绪社会化的内涵
二、 情绪社会化的方式
三、 情绪社会化的过程
第二节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一、 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二、 情绪社会化与道德发展
三、 依恋系统与情绪调节策略
第三节 道德失调与情绪调节
一、 心理失调与道德失调
二、 道德失调的调节方法
三、 道德失调及其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
四、 道德失调的德育价值
第五章 教师道德情感及其培养
第一节 教师道德情感研究的背景
一、 当代道德研究的关注
二、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 教师道德现状的呼唤
第二节 教师道德情感的本质
一、 教师道德情感的内涵
二、 教师道德情感的结构
三、 教师道德情感的功能
第三节 教师道德情感的养成
一、 认同道德情感
二、 吸纳道德知识
三、 投身道德体验
四、 反省道德自我
第六章 情绪研究与德育更新
第一节 情绪视角与德育观念更新
一、 道德属性的情绪视角
二、 公德教育的辩证观念
三、 公正观念的德育思考
第二节 情绪取向与德育课程改革
一、 建构学生的主体意义
二、 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三、 增进师生的情感关系
第三节 知情交融与德育模式建构
一、 德育模式建构的问题与思考
二、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理论背景
三、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基础观念
四、 知情交融德育模式的基本构成
On moral and ethical education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