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过去,我们对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存在着认识误区,往往把经济
增长等同于发展,从而使一切工作主要围绕GDP的增长速度来进行。其实,
经济增长并不完全等于发展,它只是发展的手段。因为,人均GDP水平的增
长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的全面发展,反而会掩盖环境污染、居民贫富差距悬殊
、地区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分配不公平等现象。经济增长也不能自觉地促使社
会进步和人类发展。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应是以人为中心的满足人的基本
需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是说,经济增长应为人而存在,而不只是人
为经济增长而存在。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不是进一步加速经济增长,而是确保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减少贫困现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
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而物质的增长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往往还会遮蔽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增长本身
,更应该关注这一增长的目的,即满足十多亿人口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也就是说,首先应当保证人们的生存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致力于满足人
们的发展需要。物质财富是人的发展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
不放松。但是,我们还应该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全体人民都能享
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我们还应看到,人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同时,人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发,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状况与国内、
国际环境业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在人均GDP已超
过1000美元。正如肖灼基教授所讲的,从国际经验看,人均GDP从1000美元
到3 000美元的阶段,是经济社会激烈变动的时期。当前,在国内,城乡二
元结构突出,一些地方出现了劳资矛盾,干群关系紧张,收人差距扩大,社
会矛盾复杂;在国际上,由于我国工资成本提高而使竞争力降低。如果这个
时期各种关系处理得当,经济就会顺利发展,社会就会趋于和谐;如果处理
不当,就会出现经济徘徊、社会动荡、资源浪费、生态失衡和心理危机。这
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流;经济全球化是
大势所趋;战争的危险虽然存在,局部战争虽然不断,但近期发生世界战争
的可能性不大,我们有可能取得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人民群众的利
益诉求、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和公正诉求日益觉醒和增强。这些都有利于我
们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我们要实现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我们一切活动的根本目
的,最终都是为了人的生存、发展和享受。和谐社会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
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社会,也是一个不断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的社会。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提出以人为本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一 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
二 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保证
三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前提
第三节 着眼于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反思
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人被物化,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某种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在拉大
四 在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贪欲膨胀,极端利己主义在蔓延
第四节 着眼于吸收我国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
一 哲学主题的转换:从研究整个世界到主要研究人的世界
二 哲学观念的发展:从物质观念到物质与实践相统一的观念
三 哲学思维方式的跃迁:从“前定论”、“给定论”走向“后定论”、“实力论”
四 哲学研究方式的变化:从“无我哲学”到“有我哲学”
五 哲学本体的重解:从“既成本体论”到“生成本体论”
六 哲学形态的建构:从哲学失语到对哲学的高度自觉
第二章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清理与总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
二 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
三 用道德原则说明人比天地万物高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旋律:文化意义上的人文主义
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旗帜:政治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三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价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每个人的平等而全面的发展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主义
第三节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一 科技理性对人文精神的背离
二 人类中心主义肢解了完整的人
三 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压抑
四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反思与超越
第四节 中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一 我国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二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一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 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
一 人的存在理论
二 人的本质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论
一 人的解放理论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人依赖自然而存在
二 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三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节 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 为劳动者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
二 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
三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第四节 人和组织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解放人和开发人
二 各得其所和得其应得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一种基本价值:由“谈人色变”到“回归基本价值”
第二节 一种文化启蒙:由控制人到解放人
一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吃人”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立人”
三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建立新中国——从政治上“解放人”
四 “文革”十年——“漠视人”
五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人和开发人”
第三节 一种现代执政方式:由管制到民主、协商和服务
第四节 一种具有整合凝聚功能的共同价值观:由“两极对立”到“共生共进”
一 动员参与期:使人各尽所能,使社会充满活力
二 表达诉求期:各个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
三 整合凝聚期: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
第五节 一种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由人本理念缺失到人本实践
一 在经济上发展人本经济
二 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
三 在文化上塑造新型人格
四 在社会建设上构建和谐社会
五 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
第六章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二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 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人本社会主义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
二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关系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
一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及其缺陷
二 以人为本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第五节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
二 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第六节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
一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体现
二 以人为本具有不同于以民为本的特殊内涵
第七节 以人为本与领导干部作风的关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为民意识
二 坚持以人为本,胸怀爱民之心
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亲民作风
第八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第七章 以人为本的理性实践
第一节 全面正确宣传以人为本
第二节 实行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一 发展观:从以物为本逐步走向以人为本
二 社会运作体制和方式:从控制人走向解放人
三 政府职能: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四 发展方式:从非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
五 发展动力:从过分依赖外资转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一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
二 分配制度创新
三 教育体制创新
四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W6!x
第一章 提出以人为本的历史必然性
第一节 着眼于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一 从“物质资源”到“人力资源”
二 人的创新能力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
第二节 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保证
三 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前提
第三节 着眼于对我国发展实践的反思
一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方面:环境污染,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 在人和社会的关系方面:人被物化,一些人不能真正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 在人和人的关系方面:存在着某种社会不公正,贫富差距在拉大
四 在人和组织的关系方面:贪欲膨胀,极端利己主义在蔓延
第四节 着眼于吸收我国人学研究的积极成果
一 哲学主题的转换:从研究整个世界到主要研究人的世界
二 哲学观念的发展:从物质观念到物质与实践相统一的观念
三 哲学思维方式的跃迁:从“前定论”、“给定论”走向“后定论”、“实力论”
四 哲学研究方式的变化:从“无我哲学”到“有我哲学”
五 哲学本体的重解:从“既成本体论”到“生成本体论”
六 哲学形态的建构:从哲学失语到对哲学的高度自觉
第二章 关于以人为本思想的清理与总结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用以人为本反对“以神权为本”
二 用“以民为本”反对“以君为本”
三 用道德原则说明人比天地万物高贵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主旋律:文化意义上的人文主义
二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旗帜:政治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三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追求:价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解放与每个人的平等而全面的发展
四 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主义
第三节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对传统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发展
一 科技理性对人文精神的背离
二 人类中心主义肢解了完整的人
三 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的压抑
四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总体性反思与超越
第四节 中西方文化中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一 我国古代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二 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进步意义与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对西方以人为本思想的批判继承与超越
一 从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
二 从人道主义历史观到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与本质的理论
一 人的存在理论
二 人的本质理论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理论
一 人的解放理论
二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第一节 人与自然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人依赖自然而存在
二 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三 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二节 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使社会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 为劳动者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人与人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尊重贫困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
二 尊重精英群体的创新能力和业绩贡献
三 以人为本蕴涵的社会公正原则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
第四节 人和组织关系层面的以人为本
一 解放人和开发人
二 各得其所和得其应得
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现实意义
第一节 一种基本价值:由“谈人色变”到“回归基本价值”
第二节 一种文化启蒙:由控制人到解放人
一 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吃人”
二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立人”
三 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建立新中国——从政治上“解放人”
四 “文革”十年——“漠视人”
五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人和开发人”
第三节 一种现代执政方式:由管制到民主、协商和服务
第四节 一种具有整合凝聚功能的共同价值观:由“两极对立”到“共生共进”
一 动员参与期:使人各尽所能,使社会充满活力
二 表达诉求期:各个阶层、群体表达利益诉求
三 整合凝聚期:力求保持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协调
第五节 一种引领各项工作的实践理念:由人本理念缺失到人本实践
一 在经济上发展人本经济
二 在政治上坚持执政为民
三 在文化上塑造新型人格
四 在社会建设上构建和谐社会
五 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实行人性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
第六章 全面深入理解以人为本所需要澄清的模糊认识
第一节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二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区别
第二节 以人为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二 不能把社会主义仅仅归结为人本社会主义
第三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关系
一 以人为本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
二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
三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关系
第四节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关系
一 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及其缺陷
二 以人为本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区别
第五节 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实现以人为本的基础
二 以人为本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
第六节 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的关系
一 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意义上: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是以人为本的政治体现
二 以人为本具有不同于以民为本的特殊内涵
第七节 以人为本与领导干部作风的关系
一 坚持以人为本,增强为民意识
二 坚持以人为本,胸怀爱民之心
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亲民作风
第八节 以人为本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第七章 以人为本的理性实践
第一节 全面正确宣传以人为本
第二节 实行执政理念和领导方式的转变
一 发展观:从以物为本逐步走向以人为本
二 社会运作体制和方式:从控制人走向解放人
三 政府职能:从管制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
四 发展方式:从非平衡发展走向协调发展
五 发展动力:从过分依赖外资转向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节 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一 干部人事制度创新
二 分配制度创新
三 教育体制创新
四 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W6!x
论以人为本:从物到人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