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副标题:无

作   者:魏义霞著

分类号:

ISBN:9787010112350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由魏义霞著。哲学是以命题的形式呈现的,汉语特有的一词多义使中国哲学的表达充满诗意,不是歧义丛生、晦涩难懂,而是言简意赅,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一个好的命题不仅集中展示或浓缩了哲学家的深邃哲思和睿智,而且令人过目不忘、耳熟能详。中国有妙语连珠一词,意谓口吐莲花,妙语一个接着一个,似连在一起的珠子。《妙语"联"珠:中国古代哲学研究》采撷21个妙语,联结成中国哲学之珠。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有生于无”——老子之道与中国哲学的特征
一、“有生于无”之滥觞
二、“有生于无”之续写
三、“有生于无”与中国古代哲学的特征
四、“有生于无”与中西哲学的差异

第二章 “学而优则仕”——儒家的仕途情结与哲学王构想
一、“学而时习之”与学
二、“学而时习之”与政
三、“学而时习之”与仕
四、“学而时习之”与教

第三章 “以尚贤使能为政”——墨子政治哲学研究
一、“尚贤使能”与为政之本
二、“尚贤使能”与功利旨归
三、“以尚贤使能为政”与政治原则和行政措施
四、“以尚贤使能为政”与圣贤情结和人治传统

第四章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孟子与宋明理学
一、“仁义礼智根于心”
二、“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三、“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与宋明理学

第五章 “兼以易别”——儒家之仁与墨家兼爱比较
一、爱的交往原则和立论根基
二、“爱人”与“兼相爱”
三、“兼以易别”与儒、墨荣辱悬殊的历史命运

第六章 “物物者非物”——庄子与老子哲学比较
一、“物物者”与道之别名
二、“物物者非物”与道和万物的关系
三、“物物者非物”与人和动物的关系
四、“物物者非物”与老庄哲学的异同

第七章 “明于天人之分”——荀子哲学研究
一、“明于天人之分”
二、“人道莫不有辨”
三、“礼者,人道之极也”
四、天与人究竟相分还是相合

第八章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韩非人性论辨正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人性
一、“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法治
一、“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与韩非思想的主旨

第九章 “人副天数”——董仲舒哲学研究
一、“天者,百神之大君也”
一、“人副天数”
三、“同类相动”
四、“以君随天”
……
第十章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王充元气自然论探究
第十一章 “孰不乐生而畏死”——葛洪道教哲学研究
第十二章 “神遇为梦”——《列子》梦幻哲学释义
第十三章 “民胞物与”——张载对宋明理学的奠基
第十四章 “安于义命”——二程的命运哲学及其道德旨趣
第十五章 “理一分殊”——朱熹理学研究
第十六章 “心即理”——陆九渊哲学的独特性
第十七章 “知行合一”——王守仁与宋明理学知行观的共同本质
第十八章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宋明理学的仁学新境界
第十九章 “未尝离行以为知”——王夫之的知行观及其启蒙意义
第二十章 “以实药其空”——颜元哲学一以贯之的宗旨
第二十一章 “理者存乎欲者也”——戴震对“以理杀人”的解构
参考文献
后记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