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暨南史:1906-2006

副标题:无

作   者:张晓辉主编

分类号:

ISBN:9787810797368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本书是为庆祝暨南大学的建校100周年而编写的一部校史。全书共分九章,按时序、分阶段而写,并将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显现出暨南大学百年历史的厚重感和特色风格,着重反映了暨大办学经验和成果,展现了暨南大学侨校的优良传统和现实改革开放的新貌。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南京初创时期(1906—1923)
第一节 暨南学堂的创办
一 晚清侨教政策的调整与海外华侨教育的兴起
二 南洋查学与暨南学堂的兴办
三 暨南学堂的拓展
四 学习与生活
五 暨南学堂与辛亥革命
第二节 暨南学校的恢复与发展
一 暨南学校的恢复
二 师范科与商业科并举
三 商科迁沪与合设商科大学
四 创设女子部
五 组建校董会
六 真如建校,扩大与南洋华侨的联系
第二章 真如发展时期(1923.9—1937.8)
第一节 真如初期的发展
一 迁校真如与兴建暨南村
二 初展宏图与江浙军阀混战的冲击
三 学务扩充与学术熏陶
四 在国民革命的洪流中
第二节 创建暨南大学
一 创建大学计划与校舍扩建
二 大学组建与教学体制
三 设立南洋文化教育事业部
四 南洋华侨教育会议的召开
五 学术演讲与学术团体
六 中学部的改组
七 文体盛况
八 “一·二八”事变与暨南的分合
九 创建大学五年来的财务概况
十 在民主与救亡运动初期
第三节 校长更迭与新的开端
一 校长更迭与办学新主张
二 文理商三院的基本概况与专题讲座的设立
三 加强体育教学与暨南体育的新气象
四 改进附属中学的教学
五 海外文化事业部的新开端
六 暨南大学与抗日救亡运动
第三章 上海“孤岛”时期(1937.8—1941.12)
第一节 移址“孤岛”
一 在租界内迁徙办学
二 内迁之努力
第二节 战时机构设置与经费
一 学校行政组织
二 院系调整
三 战时经费开支
第三节 战时教学体制与学术活动
一 学制管理与课程设置
二 学生管理与学生状况
三 学术活动与成果
四 暨大师生与“孤岛”文艺
第四节 投身抗日爱国运动
一 参加“八一三”抗战后援活动
二 组建“暨南大学学生内地救亡团”
三 “最后一课”
第四章 建阳时期(1941.夏—1946.夏)
第一节 内迁福建建阳的历史背景
一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学校在“孤岛”办学的艰难处境
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与“孤岛”的不复存在
三 建阳具备办学的各种有利条件
第二节 尽笳吹弦诵在建阳——内迁建阳始末
一 设立暨大福建建阳分校
二 暨大整体南迁
三 暨大的校舍建设与师生生活
四 抗战胜利与复迁上海
第三节 学校的稳步发展与教学、科研活动
一 院系机构设置与学校的稳步发展
二 教学科研工作和导师制
三 建阳时期的侨生
四 何炳松担任校长10周年纪念活动
第四节 民主堡垒,革命摇篮——建阳时期学校师生的爱国民主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
一 教师的爱国民主活动
二 学生的爱国民主活动
三 驱逐盛叙功和许杰风潮
四 校园文化生活
第五节 国立东南联合大学的筹办与并入暨南大学
一 筹办历史背景
二 设立东南联合大学筹备委员会
三 筹办始末
四 东南联大并入暨南大学
第五章 复员回沪时期(1946.3—1951.6)
第一节 复员回沪
一 迁沪办学及其困境
二 校产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机构设置与人事制度
一 学校行政管理机构
二 院系及师资的扩充
三 教职员的聘用与待遇
第三节 课程设置与图书仪器的增加
一 课程设置
二 名师荟萃
三 图书仪器的多方筹措
第四节 严格的学生管理与学生活动
一 学生管理制度
二 学生的基本情况
三 丰富的学生活动
第五节 暨南师生的爱国民主运动
一 “壁联”与学生自治会改选
二 反美抗暴运动
三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四 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第六节 接管、合并与停办
一 人民政府接管暨大
二 与他校的合并
三 暂时停办
第六章 广州重建时期(1957—1970)
第一节 重建的历史背景
一 新中国成立后侨生负笈祖(籍)国
二 新中国成立前后暨大的被合并与校名保留
三 广东省政协决定在广州筹建一所华侨大学
四 成立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
五 筹建暨南大学
第二节 重建初期
一 暨大的开学典礼
二 成立暨南大学建校委员会
三 陶铸任暨大校长
四 系科专业设置
五 教学科研工作
六 校园文体活动
第三节 初步发展时期
一 陈序经、杨康华先后任暨大校长
二 成立校务委员会和董事会
三 重视教学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 科研工作初见成效
五 丰富多彩的侨校校园文化
六 办学条件的改善与办学规模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学校被迫撤销
一 撤销的历史背景
二 撤销始末
第七章 广州复办初期(1978.3—1986.8)
第一节 暨南大学的复办
一 中央决定恢复暨南大学
二 恢复董事会 制定发展规划
三 筹备就绪 招生开学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 中央决定重点扶植暨南大学
二 实行校长负责制
三 健全行政及教学管理机构
四 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
五 董事会工作的改进
第三节 专业设置与学校规模
一 专业设置
二 院系设置
三 招生工作
第四节 教学科研人员和设施
一 师资队伍建设
二 教学、科研设施
三 基本建设及华侨医院等附属设施
第五节 本科教育与管理
一 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 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
三 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 努力提高学生的质量
五 学生课外学习和文体活动
第六节 其他层次的教育与管理
一 研究生教育
二 多种形式的办学
第七节 科学研究与管理
一 科研机构及科研活动
二 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第八节 对外教育学术交流
一 对外教育学术交流概况
二 国外及港澳专家学者的来访
三 本校教职员工的出访交流
第八章 争创面向21世纪的重点大学(1986.9—1996.6)
第一节 庆祝建校80周年
一 迎接建校80周年华诞
二 庆祝建校80周年典礼
第二节 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一 董事会工作
二 学校领导班子的调整
三 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
四 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
五 校友会的联谊工作
第三节 开创对外办学的新局面
一 招生制度的改革
二 拓展对外合作办学
三 创办中旅学院和华文学院
第四节 教学科研人员和设施
一 师资队伍建设
二 改善办学条件
第五节 深化本科教育改革
一 教学改革的基本精神
二 专业调整与改革
三 课程改革与建设
四 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五 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不断提高
第六节 研究生教育及改革
第七节 科学研究与管理
一 科研机构的调整与管理
二 理工医科研项目与成果
三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与成果
四 重点学科与文科基地建设
五 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
六 学术刊物和暨大出版社
七 对外教育学术交流
第八节 学生工作与文化体育活动
一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二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
三 学生体育运动
第九节 后勤工作与校办产业
一 后勤工作及其改革
二 校办产业
第九章 进入“211工程”建设时期(1996.6—2006.6)
第一节 庆祝建校90周年和95周年
一 90周年校庆庆典
二 95周年校庆庆典
第二节 学校建制和院系设置
一 董事会工作
二 学校领导成员的更迭
三 党政机构设置
四 院系专业设置
第三节 党政工作
一 行政工作
二 党群工作
三 校友工作
第四节 “211工程”建设
一 “九五”“211工程”建设
二 “十五”“211工程”建设
第五节 教学工作与管理
一 招生工作
二 教职工队伍建设
三 相关教学资源建设
四 本科教育
五 研究生教育
六 华文教育
七 预科教育
八 成人教育
第六节 科学研究及管理
一 科研管理工作
二 科研工作的快速进展
三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概况
四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概况
五 科研成果转化和推介
六 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基地建设
七 学术期刊
第七节 合作办学新局面
一 创办珠海学院
二 共建附属医院
三 开展市校合作
第八节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一 在五大洲建立合作关系
二 主要外事活动
第九节 学生工作及文体活动
一 学生工作的深化
二 文艺及科技活动
三 体育工作
四 第一届亚洲大学生田径锦标赛
第十节 基建服务后勤治安等工作
一 校园基本建设
二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 后勤管理
四 校园绿化及治安工作
五 团结一致抗击“非典”
第十一节 百年校庆筹备工作
暨南百年大事记
附录
表1 暨南大学历届校董一览表
表2 暨南学堂、学校、大学历任堂长、正副校长一览表
表3 暨南大学历任党委(党组)书记、副书记一览表
表4 暨南大学历任秘书长、教务长、训导长、总务长一览表
表5 暨南大学各学院院长一览表
表6 暨南大学各系系主任一览表
表7 暨南大学各研究所(中心、部、室)负责人一览表
后记
CEx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百年暨南史:1906-2006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