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理论体系纲要

副标题:无

作   者:程士德编著

分类号:

ISBN:9787117017411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作者论述了《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学术思想核心、时藏阴阳调控系统、生命时间节律以及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养生学说等理论

目录

(一)成编的时代
第一章 《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
目录
一 《内经》的成编
(二)《内经》的作者
(三)《内经》的沿革
(四)书名及其由来
(五)关于《素问》遗篇及《灵枢》晚出、伪出
二 理论体系的萌芽
(二)理论体系的萌芽
(一)医疗保健的起源
(一)解剖人体的直接探索
三 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
(二)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
(三)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和启迪
(四)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
(一)生命的物质观
第二章 《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一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二)形、神的统一观
(一)对立统一观念的产生与阴阳学说
二 生命的对立统一运动观
(二)生命是对立统一的运动过程
三 生命的运动变化观
(一)运动变化观念的萌芽
(二)天地的永恒变化运动
(三)生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四)疾病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
(一)五行的产生及其学说的形成
第三章 “时藏阴阳”调控系统
一 “时藏阴阳”调控法则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一)形态结构的相参
二 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
(二)性质功能的相参
(一)五脏系统的自我调控
三 “时藏阴阳”的调控系统
(二)四时阴阳消长运动
(三)“时藏阴阳”调控系统结构
第四章 生命的时间节律
一 概说
(一)生命时间周期节律认识的依据
二 生命时间节律思想的产生
(二)生命时间节律的理论基础
(三)阴阳太少、五行生克对《内经》生命时间节律思想形成的影响
三 生命时间节律的分类和依据
(一)生命节律年周期与太阳周年视运动
(二)生命节律的月周期与月亮的朔望运动
(三)生命节律的日周期与太阳周日视运动
(四)《内经》对其他生命节律周期的论述
四 《内经》生命节律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因时施治,提高疗效
(一)分析病理,加强诊断
(三)择时养生,加强预防
(四)因时护理,缩短病程
(一)藏象的含义
第五章 藏象学说
一 藏象的概念及其学说的形成
(二)藏象学说的形成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物质基础
二 人体生命的构成
(二)脏腑及形体官窍
(一)五脏系统的层次结构
三 五脏功能系统
(二)五脏系统功能活动规律
(三)五脏系统功能的协调与控制
(一)结构层次的区别
四 五脏系统与五脏的区别
(二)功能特点的区别
(三)天人收受方面的区别
五 气化生理
(二)脏气法时的规律
(一)脏气法时的含义
六 脏气法时
(三)脏气法时的中介
七 体质类型
(一)体质的概念
(二)体质特征的形成
(三)体质类型的划分
第六章 经络学说
一 经络的概念
二 经络系统的发现
三 经络系统结构的组成
(一)经脉
(二)络脉
(三)经别
(四)经筋
(五)皮部
四 输穴
(一)输穴的分类
(二)输穴的作用
五 经络与脏腑的关系
(一)表现在组织结构方面
(二)表现在功能方面
(三)表现在联系调控方面
(一)联系脏腑,沟通表里上下
六 经络的生理
(二)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三)传导信息,调节平衡
(二)经络循行
(一)经脉络属
七 经络的病理
(三)经气通达
(四)经气虚实
(五)经气厥逆
(六)经气终绝
(一)《内经》对病因的认识
第七章 病因学说
一 病因的含义及其学说的形成
(二)病因和病邪的关系
(三)病因学说的形成
二 《内经》的病因分类
三 病因与病邪的因果关系
(一)病因的致病特点
四 病因、病邪的致病特点
(二)病邪致病的特点
五 审证求因
(一)《内经》对病机的认识
第八章 病机学说
一 病机的概念及其学说的形成
(二)病机学说的形成
二 发病的基本观点
(一)正邪相搏
(二)生病起于过用
(一)病机与证候的关系
三 病机与证候
(二)影响病机与病证的因素
(一)风气内功
四 内生六气
(二)寒从中生
(三)湿浊内生
(四)津伤化燥
(五)火热内生
(一)气机升降
五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机
(二)阴阳盛衰
(三)表里出入
(四)寒热进退
(五)邪正虚实
(一)层次传变
六 疾病与传变
(二)经脉传变
(三)脏腑传变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七 病机十九条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三)诸气〓郁,皆属于肺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六)诸热瞀〓,皆属于火
(七)诸禁鼓〓,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九)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十)诸病〓肿,疼〓惊骇,皆属于火
(十二)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十一)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十三)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十四)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十五)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十六)诸病水液,澄沏清冷,皆属于寒
(十七)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十八)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十九)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第九章 病证
一 病、证、症的概念
二 病证的理论基础
三 病证的分证法
(一)分证法的理论基础
(二)脏腑分证法
(三)经脉分证法
四 病证法时
(一)发病法时
(二)病证变化法时
五 病证的分类
(一)六淫病证
(二)五脏系统病证
(三)精气血津液病证
(四)经脉病证
第十章 诊法学说
一 诊法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一)“时藏阴阳”的整体观
二 诊法学说理论的基本观点
(二)诊法法时
(三)知常达变,以外知内
(四)四诊合参,辨证求因
(五)脉色以胃气为本
三 望诊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态
(四)望舌
(一)听音声
四 闻诊
(二)嗅气味
五 问诊
(二)问生活环境与精神状况
(一)问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
(三)了解患者所喜所恶
(一)切脉
六 切诊
(二)按诊
第十一章 治则
一 治则与治法
二 治则体系的构成
(一)整体观念
三 治则的学术观点及其特点
(二)治未病
(三)平调阴阳
(四)毋逆天时
(五)病治异同
(六)身心并治
(一)治病求本
四 治则的理论原则
(二)扶正祛邪
(三)因热利导
(四)治贵权变
(五)补虚泻实
(六)寒热温清
五 治疗方法及手段
(一)精神疗法
(二)按摩、导引
(三)烧针、药熨、渍浴疗法
(四)冷冻、束指、饥饿、吹耳疗法
(五)放腹水及治哕三法
第十二章 制方
一 方剂组成法则
二 方剂分类
第十三章 养生学说
一 养生学说的形成
二 养生学说的理论基础
(一)防病与长寿的统一
三 养生学的理论原则及其学术思想
(二)内因(正气)为主的养生学思想
(三)养生法时
(四)强调精神意志的调摄
(一)法阴阳,和四时
四 养生方法
(二)养精神,调意志
(三)和术数,勤锻炼
(四)节饮食,适寒温
(五)慎起居,节房事
(六)避虚邪及其他
var cpro_id = 'u317582';

已确认勘误

次印刷

页码 勘误内容 提交人 修订印次

内经理论体系纲要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意见反馈

    14:15

    关闭

    云图客服:

    尊敬的用户,您好!您有任何提议或者建议都可以在此提出来,我们会谦虚地接受任何意见。

    或者您是想咨询: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Current View

    看过该图书的还喜欢

    some pictures

    解忧杂货店

    东野圭吾 (作者), 李盈春 (译者)

    loading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