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3)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卒年,新旧《唐书》皆同。惟享年68岁之说,据徐浩碑铭载应为63岁。
张九龄以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著称,曾劾安禄山狼子野心,建议玄宗及早将其诛灭,但未被采纳。他汲引才隽,强调任用"智能之士",反对植党营私,批评以官爵赐臣下,被称为开元时期贤相之一。
他早年即以文名,张说曾称之为“后出词人之冠”(《新唐书·张九龄传》)。他和文人学士有广泛联系。执政时,曾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任荆州长史时,召孟浩然于幕府。此外,如王昌龄、钱起、綦毋潜等人都曾受到他的奖励和关怀,形诸篇什。他在当时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清人王士□认为,唐五言古诗“夺魏、晋之风骨,变梁、陈之俳优,陈伯玉(子昂)之力最大,曲江公继之,太白又继之”(《古诗选·凡例》)。沈德潜也说,五言古诗“陈伯玉力扫俳优,仰追曩哲”,“张曲江、李供奉(白)继起”,“唐体中能复古者,以三家为最。”(《说诗□语》)他们都是把他和略早的陈子昂、稍后的李白联系起来,作为开一代诗风的人物而加以评价的。他的五言古诗代表作有《感遇》12首、《杂诗》5首等。其中《感遇》12首,历来都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刘熙载《艺概·诗概》指出“曲江之《感遇》出于《骚》,射洪之《感遇》出于《庄》,缠绵超旷,各有独至。”这是因为张九龄在《感遇》诗中往往用美人香草的比兴手法,以寄托其忧谗畏讥的政治感慨,和陈子昂的探索人生、颇多哲学抒怀,是各异其趣的。在艺术风格上,他洗尽六朝铅华,以和雅清淡为宗。明人胡应麟曾说:“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诗薮》)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蕴藉自然。如《望月怀远》、《旅宿淮阳亭口号》等,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描绘壮丽的匡庐飞瀑,意境雄浑阔大,沈德潜认为可与李白“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望庐山瀑布》)相媲美(《唐诗别裁集》)。”
著有《张曲江集》20卷。《全唐诗》编存其诗为 3卷,所收较集本为多,但所增者是否张九龄之作,甚可疑。如卷四九《答陆澧》五绝一首,即为朱放所作。
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何格恩著有《张九龄年谱补正》及《曲江年谱拾遗》(《岭南学报》第 4卷第1、2期),另外《张曲江诗文事迹编年考》)(《广东文物》),可资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诗选
浈阳峡
商洛山行怀古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自湘水南行
自始兴溪夜上赴岭
南阳道中作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折杨柳
巫山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高斋闲望言怀
别乡人南还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苏侍郎紫微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登乐游春望书怀
登总持寺阁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又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通化门外送别
将发还乡示诸弟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初发江陵有怀
南还湘水言怀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
述怀二首(选一)
林亭咏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溪行寄王震
晚霁登王六东阁
晚憩王少府东阁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春江晚景
登襄阳恨岘山
和许给事直夜简诸公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耒阳溪夜行
赴使泷峡
与生公游石窟山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旅宿淮阳亭口号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当涂界寄裴宣州
江上遇疾风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岩下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
自彭蠡湖初入江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在郡秋怀二首
二弟宰邑南海。见雁群南飞,因成咏以寄
候使石头驿楼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登郡城南楼
晨出郡舍林下
登楼望西山
郡府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云路,甚和乐焉。予愧独处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羡,遂赋以诗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巡属县道中作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
秋夕望月
望月怀远
郡内闲斋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戏题春意
送宛句赵少府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与弟游家园
西江夜行
送广州周判官
巡按自漓水南行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湘中作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登荆州城楼
酬宋使君作
荆州作二首
初秋忆金、均两弟
九月九日登龙山
登古阳云台
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唯直西有樊妃家,因后人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
杂诗五首(选三首)
听筝
庭梅咏
登临沮楼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景。及仲春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常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咏史
题画山水障
答王维
感遇(选七首》
文选
白羽扇赋并序
荆州谢上表
上封事书
上姚令公书
答严给事书
与李让侍御书
请诛安禄山疏
开凿大庚岭路序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
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
狮子赞序
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
祭张燕公文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并序一
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并序
后汉征君徐君碣铭并序
前言
诗选
浈阳峡
商洛山行怀古
奉使自蓝田玉山南行
自湘水南行
自始兴溪夜上赴岭
南阳道中作
送窦校书见饯得“云中辨江树”
折杨柳
巫山高
赋得自君之出矣
和崔黄门寓直夜听蝉之作
高斋闲望言怀
别乡人南还
饯济阴梁明府各探一物得荷叶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僚之作
苏侍郎紫微庭各赋一物得芍药
登乐游春望书怀
登总持寺阁
和姚令公哭李尚书又
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
通化门外送别
将发还乡示诸弟
道逢北使题赠京邑亲知
初发江陵有怀
南还湘水言怀
南还以诗代书赠京都旧僚
述怀二首(选一)
林亭咏
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
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
与王六履震广州津亭晓望
溪行寄王震
晚霁登王六东阁
晚憩王少府东阁
初发道中赠王司马兼寄诸公
春江晚景
登襄阳恨岘山
和许给事直夜简诸公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耒阳溪夜行
赴使泷峡
与生公游石窟山
登南岳事毕谒司马道士
旅宿淮阳亭口号
经江宁览旧迹至玄武湖
当涂界寄裴宣州
江上遇疾风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岩下
入庐山仰望瀑布水
自彭蠡湖初入江
忝官二十年尽在内职,及为郡,尝积恋,因赋诗焉
晨坐斋中偶而成咏
在郡秋怀二首
二弟宰邑南海。见雁群南飞,因成咏以寄
候使石头驿楼
郡江南上别孙侍御
登郡城南楼
晨出郡舍林下
登楼望西山
郡府中每晨兴辄见群鹤东飞,至暮又行列而返,哢唳云路,甚和乐焉。予愧独处江城,常目送此,意有所羡,遂赋以诗
临泛东湖时任洪州
同綦毋学士月夜闻雁
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
岁初巡属县登高安南楼言怀
巡属县道中作
洪州西山祈雨,是日辄应,因赋诗言事
秋夕望月
望月怀远
郡内闲斋
东湖临泛饯王司马
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
戏题春意
送宛句赵少府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与弟游家园
西江夜行
送广州周判官
巡按自漓水南行
酬周判官巡至始兴会改秘书少监见贻之作,兼呈耿广州
湘中作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
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
登荆州城楼
酬宋使君作
荆州作二首
初秋忆金、均两弟
九月九日登龙山
登古阳云台
郢城西北有大古冢数十,观其封域,多是楚时诸王,而年代久远,不复可识。唯直西有樊妃家,因后人为植松柏,故行路尽知之
杂诗五首(选三首)
听筝
庭梅咏
登临沮楼
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景。及仲春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常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
咏史
题画山水障
答王维
感遇(选七首》
文选
白羽扇赋并序
荆州谢上表
上封事书
上姚令公书
答严给事书
与李让侍御书
请诛安禄山疏
开凿大庚岭路序
岁除陪王司马登薛公逍遥台序
送幽州王长史赴军序
狮子赞序
宋使君写真图赞并序
祭张燕公文
大唐金紫光禄大夫行侍中兼吏部尚书弘文馆学士赠太师正平忠宪公裴公碑铭并序一
大唐故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集贤院学士赠太子少保东海徐文公神道碑并序
后汉征君徐君碣铭并序
张九龄诗文选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