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发展经济学是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支。进入发展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经济学家,或者受正统经济学某个流派的影响,或者受他本人政治态度的影响,或者受他自己的理论观点的影响,使用的研究方法、得出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差异很大,甚至会完全相反。这样,发展经济学似乎是毫无头绪的一堆经济思想的乱麻。我认为只有引入学派的划分方法,才可能理清这堆乱麻。
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假设:每个经济学家都接受了当代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中某一派的学术观点,因而使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理论吉论和政策主张。这种不同的理论结论和政策主张形成了发展经济滂领域内的不同流派。就其主要的理论渊源而言,使用新古典主义一般均衡模型等理论的形成了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使用斯密定理和新古典主义市场理论的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使用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了新古典发展经济学,使用凯恩斯主义的提出了经济增长线必阶段理论,使用马克思主义的提出了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这种看法是否成立,有待实践的检验。
目录
目录
导论 发展经济学的学派、方法和理论
一、 经济发展思想和发展经济学
二、 发展经济学的学派
三、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
五、 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启迪
第一篇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章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一、 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
二、 大推进理论
三、 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章 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一、 贫困的恶性循环论
二、 国内资本形成
三、 从国际市场来看资本形成
四、 走出贫困均衡的思路
第三章 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假说
一、 落后经济是准稳定均衡体系假说
二、 落后经济的特征及其原因
三、 落后经济中的人口变动假设
四、 临界最小努力假说
第四章 辛格:贸易条件恶化论
一、 1870—1949: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和论证
二、 贸易条件恶化论预测未来
三、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政策主张
四、 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争论
第五章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一、 二元经济模型
二、 核心国给外围国的机会
三、 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章 钱纳里:结构变化和发展政策
一、 发展模式
二、 结构变化和发展政策
三、 工业化经验和发展战略
第七章 缪尔达尔:传统农业国的现代化之路
一、 现代化理想和经济发展
二、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传统农业经济
三、 把软政府改革为硬政府
四、 改进劳动力使用和控制人口数量
五、 提高人口质量
第二篇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 拉尔:新的自由放任论
一、 经济统制论及其理论来源
二、 批判内向型发展模型
三、 国际资本流动
四、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五、 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发展战略
第九章 瓦伊纳、哈伯勒、鲍尔:自由贸易论
一、 瓦伊纳:古典贸易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 哈伯勒:自由贸易和激进主义的误解
三、 哈伯勒:非自由主义发展政策形成的历史原因
四、 鲍尔:古典经济发展理论
第十章 麦金农和肖:金融深化论
一、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理论
二、 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
第十一章 舒尔茨:经济增长源泉的古典解释
一、 人力资本投资
二、 乐观主义的新增长理论
三、 改造传统农业
第十二章 赫希曼:不平衡战略
一、 经济发展动力:决心
二、 流行理论批判
三、 不平衡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战略
四、 发展中的干扰因素与政府干预
第十三章 明特:温和的新古典主义
一、 研究不发达国家的方法
二、 没有显著人口压力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 有显著人口压力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 观点碰撞的实质
第十四章 金德尔伯格、赫里克:经济发展和市场
一、 经济增长理论
二、 经济发展政策
三、 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第十五章 吉利斯等:市场导向型经济发展理论
一、 市场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二、 向市场体制过渡
三、 资源的市场配置
四、 市场机制与产业结构
第三篇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第十六章 诺思: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 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二、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第十七章 速水、拉坦:诱导型技术—制度模型
一、 农业发展理论与诱导型技术—制度模型
二、 各国截面资料证明:人力资本对于增长的重要性
三、 美、日农业百年增长证明技术的重要性
四、 增长转移中的技术和知识
五、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第十八章 托达罗:经济社会制度分析
一、 发展现状、原理与概念
二、 国内方面的发展问题与政策
三、 国际方面的发展问题和对策
第十九章 森:权利、自由与经济发展
一、 贫困和权利
二、 自由与发展
第二十章 佩雷菲特:文化和发展
一、 经济史中的奇迹:广义发展
二、 荷兰奇迹的精神因素
三、 英国奇迹原因分析
四、 美国奇迹的精神原因
五、 日本奇迹及肩示
六、 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
第二十一章 伊斯特利:增长激励说
一、 反思经济发展政策
二、 对激励做出反应
第四篇 经济增长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十二章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一、 经济增长的五个阶段
二、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第二十三章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和源泉
一、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比较
第二十四章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一、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二、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十五章 索洛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一、 索洛增长模型
二、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第五篇 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十六章 巴兰:不发达的政治经济学
一、 经济剩余
二、 不发达地区落后的根源
三、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
四、 外资与经济发展
五、 不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六、 充满正义感的学术研究
第二十七章 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一、 商业资本阶段的依附关系
二、 工业资本阶段的依附关系
三、 帝国主义阶段的依附关系
第二十八章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体系论
一、 外围国家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
二、 剩余占有的机制、再分配和体系危机
三、 中心和外围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四、 对新古典主义的批评
五、 对改革的理论探讨
第二十九章 桑托斯:新依附论
一、 依附理论:拉美发展的历史总结
二、 依附概念的理论根据
三、 依附囝的经济周期和社会变革选择
第三十章 阿明:不平等的发展
一、 资本主义的起源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三、 外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规律
四、 依附性机制及不发达的过程
五、 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
第三十一章 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理论
一、 平等交换的理论基础:均衡价格
二、 不平等交换的两个含义及后果
三、 不平等交换的基本原因:工资差异
四、 影响产品价格的非劳动因素
五、 国际贸易平等论的重新阐释
第三十二章 格里芬:激进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 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方法
二、 货币主义战略
三、 开放战略
四、 工业化战略
五、 绿色革命战略
六、 再分配战略
七、 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附录 发展经济学名著目录
后记
导论 发展经济学的学派、方法和理论
一、 经济发展思想和发展经济学
二、 发展经济学的学派
三、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四、 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观点
五、 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的启迪
第一篇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一章 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
一、 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问题
二、 大推进理论
三、 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章 纳克斯: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
一、 贫困的恶性循环论
二、 国内资本形成
三、 从国际市场来看资本形成
四、 走出贫困均衡的思路
第三章 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假说
一、 落后经济是准稳定均衡体系假说
二、 落后经济的特征及其原因
三、 落后经济中的人口变动假设
四、 临界最小努力假说
第四章 辛格:贸易条件恶化论
一、 1870—1949: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提出和论证
二、 贸易条件恶化论预测未来
三、 贸易条件恶化论的政策主张
四、 对贸易条件恶化论的争论
第五章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一、 二元经济模型
二、 核心国给外围国的机会
三、 经济增长理论
第六章 钱纳里:结构变化和发展政策
一、 发展模式
二、 结构变化和发展政策
三、 工业化经验和发展战略
第七章 缪尔达尔:传统农业国的现代化之路
一、 现代化理想和经济发展
二、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传统农业经济
三、 把软政府改革为硬政府
四、 改进劳动力使用和控制人口数量
五、 提高人口质量
第二篇 新古典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八章 拉尔:新的自由放任论
一、 经济统制论及其理论来源
二、 批判内向型发展模型
三、 国际资本流动
四、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战略
五、 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发展战略
第九章 瓦伊纳、哈伯勒、鲍尔:自由贸易论
一、 瓦伊纳:古典贸易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二、 哈伯勒:自由贸易和激进主义的误解
三、 哈伯勒:非自由主义发展政策形成的历史原因
四、 鲍尔:古典经济发展理论
第十章 麦金农和肖:金融深化论
一、 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理论
二、 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
第十一章 舒尔茨:经济增长源泉的古典解释
一、 人力资本投资
二、 乐观主义的新增长理论
三、 改造传统农业
第十二章 赫希曼:不平衡战略
一、 经济发展动力:决心
二、 流行理论批判
三、 不平衡增长理论和经济发展战略
四、 发展中的干扰因素与政府干预
第十三章 明特:温和的新古典主义
一、 研究不发达国家的方法
二、 没有显著人口压力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三、 有显著人口压力的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四、 观点碰撞的实质
第十四章 金德尔伯格、赫里克:经济发展和市场
一、 经济增长理论
二、 经济发展政策
三、 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
第十五章 吉利斯等:市场导向型经济发展理论
一、 市场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二、 向市场体制过渡
三、 资源的市场配置
四、 市场机制与产业结构
第三篇 新古典发展经济学
第十六章 诺思:制度与经济增长
一、 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
二、 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
第十七章 速水、拉坦:诱导型技术—制度模型
一、 农业发展理论与诱导型技术—制度模型
二、 各国截面资料证明:人力资本对于增长的重要性
三、 美、日农业百年增长证明技术的重要性
四、 增长转移中的技术和知识
五、 关键在于制度创新
第十八章 托达罗:经济社会制度分析
一、 发展现状、原理与概念
二、 国内方面的发展问题与政策
三、 国际方面的发展问题和对策
第十九章 森:权利、自由与经济发展
一、 贫困和权利
二、 自由与发展
第二十章 佩雷菲特:文化和发展
一、 经济史中的奇迹:广义发展
二、 荷兰奇迹的精神因素
三、 英国奇迹原因分析
四、 美国奇迹的精神原因
五、 日本奇迹及肩示
六、 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
第二十一章 伊斯特利:增长激励说
一、 反思经济发展政策
二、 对激励做出反应
第四篇 经济增长线性阶段理论
第二十二章 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论
一、 经济增长的五个阶段
二、 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第二十三章 库兹涅茨: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和源泉
一、 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模式
二、 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比较
第二十四章 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
一、 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
二、 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第二十五章 索洛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一、 索洛增长模型
二、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
第五篇 激进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第二十六章 巴兰:不发达的政治经济学
一、 经济剩余
二、 不发达地区落后的根源
三、 不发达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
四、 外资与经济发展
五、 不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
六、 充满正义感的学术研究
第二十七章 弗兰克:依附性积累与不发达
一、 商业资本阶段的依附关系
二、 工业资本阶段的依附关系
三、 帝国主义阶段的依附关系
第二十八章 普雷维什:“中心—外围”体系论
一、 外围国家的社会结构及其变动
二、 剩余占有的机制、再分配和体系危机
三、 中心和外围之间的结构性差异
四、 对新古典主义的批评
五、 对改革的理论探讨
第二十九章 桑托斯:新依附论
一、 依附理论:拉美发展的历史总结
二、 依附概念的理论根据
三、 依附囝的经济周期和社会变革选择
第三十章 阿明:不平等的发展
一、 资本主义的起源
二、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
三、 外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规律
四、 依附性机制及不发达的过程
五、 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形态
第三十一章 伊曼纽尔:不平等交换理论
一、 平等交换的理论基础:均衡价格
二、 不平等交换的两个含义及后果
三、 不平等交换的基本原因:工资差异
四、 影响产品价格的非劳动因素
五、 国际贸易平等论的重新阐释
第三十二章 格里芬:激进的经济发展战略
一、 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方法
二、 货币主义战略
三、 开放战略
四、 工业化战略
五、 绿色革命战略
六、 再分配战略
七、 经济发展战略比较
附录 发展经济学名著目录
后记
发展经济学流派研究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loading icon](/img/book/loading_solarSystem.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