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扫一扫,移动浏览光盘
简介
冯学勤编著的《出世无机与化游: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身心关系论》针对中国现代美学范围内重要思想家、美学家的身心关系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考察,主要关注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等思想家、美学家的相关论述。具体而言,本书将首先梳理他们身心关系论创生的中外理论谱系和历史文化语境,确定中西思想交汇的关键性契机;其次,将总结他们关于身心关系的现代性转化成果,在这种总结过程中分别评述他们各自的思想特色和理论缺陷;再次,考察这些美学家理论著作中的身体意识和身体经验,重点关注身体观念在中国现代美学论域中的苏醒历程;最后总体评述这些美学家身心关系理论的思想特色、学术价值和内在矛盾,揭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中国传统身心关系论的审美现代性转换。
目录
引言 儒家身心观的传承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发生
第一章 心、脑的两分与合释:康有为、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心包大小脑”:康有为的身心关系论
一 康有为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一种知识谱系学考察
二 康有为的身心关系论
第二节 “心脑交相为用”: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一 谭嗣同与中国古代心性文化传统
二 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第二章 从儒家心性之学到中国现代美学:梁启超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梁启超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梁启超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一种知识谱系学分析
二 “采补本无”的固有基础:对西方理论的心学阐释
三 “淬砺固有”的现代性变迁:以对戴震学说的态度转变为例
第二节 心力论与省心法术:梁启超的身心关系论
一 身心的本体和起源:一种基于力学的形而上学
二 心体的问题:心力论与省心法术
三 身体的问题与死后如何
第三章 作为心学和心育的美学:王国维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王国维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王国维传统知识结构的形成
二 乾嘉学风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确立
第二节 本体论与价值论的两分:王国维的身心关系论
一 情欲的本体论与价值论问题
二心体的能力及境界
三 作为心育的美育及其缺憾
第四章 “身心一体两面”:蔡元培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蔡元培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蔡元培的传统知识结构
二 美学的进路:儒家心性文化传统的演化轨迹
第二节 蔡元培的身心关系论
一 情欲—意志本体论及其审美制衡术
二 一体两面的身心关系论
三 幻象的边界:“美育代宗教”命题的症结
结语 中国传统身心关系论的审美现代性转型
附录I 周作人灵肉谐和人性理想论
附录Ⅱ 论周作人生活艺术论思想中的宗教性
附录Ⅲ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美学思想与儒家静坐养心法的谱系关联
致谢
第一章 心、脑的两分与合释:康有为、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心包大小脑”:康有为的身心关系论
一 康有为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一种知识谱系学考察
二 康有为的身心关系论
第二节 “心脑交相为用”: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一 谭嗣同与中国古代心性文化传统
二 谭嗣同的身心关系论
第二章 从儒家心性之学到中国现代美学:梁启超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梁启超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梁启超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一种知识谱系学分析
二 “采补本无”的固有基础:对西方理论的心学阐释
三 “淬砺固有”的现代性变迁:以对戴震学说的态度转变为例
第二节 心力论与省心法术:梁启超的身心关系论
一 身心的本体和起源:一种基于力学的形而上学
二 心体的问题:心力论与省心法术
三 身体的问题与死后如何
第三章 作为心学和心育的美学:王国维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王国维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王国维传统知识结构的形成
二 乾嘉学风与中国现代美学的确立
第二节 本体论与价值论的两分:王国维的身心关系论
一 情欲的本体论与价值论问题
二心体的能力及境界
三 作为心育的美育及其缺憾
第四章 “身心一体两面”:蔡元培的身心关系论
第一节 蔡元培与儒家心性文化传统
一 蔡元培的传统知识结构
二 美学的进路:儒家心性文化传统的演化轨迹
第二节 蔡元培的身心关系论
一 情欲—意志本体论及其审美制衡术
二 一体两面的身心关系论
三 幻象的边界:“美育代宗教”命题的症结
结语 中国传统身心关系论的审美现代性转型
附录I 周作人灵肉谐和人性理想论
附录Ⅱ 论周作人生活艺术论思想中的宗教性
附录Ⅲ “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梁启超美学思想与儒家静坐养心法的谱系关联
致谢
出世无机与化游:中国现代美学中的身心关系论
- 名称
- 类型
- 大小
光盘服务联系方式: 020-38250260 客服QQ:4006604884
云图客服:
用户发送的提问,这种方式就需要有位在线客服来回答用户的问题,这种 就属于对话式的,问题是这种提问是否需要用户登录才能提问
Video Player
×
Audio Player
×
pdf Player
×
